耿茂 賀艷霞 李美娜
摘 要: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整體素質的要求,對學生會計素質要求和培養模式的整體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必須符合現代社會需求,應該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本文就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展開了分析與討論,主要通過在社會需求的背景下分析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專業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存在的問題以及探討社會需求視角下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希望給予相關人士一些啟發。
關鍵詞:社會需求;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
引言:
近些年來,伴隨我國市場經濟的飛速發展,會計服務的范圍以及所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會計職業相應的地位也越來越突出。由于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為了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本科學校以及高職學校增設了會計相關的專業。我國現會計職業教育的現狀,重視會計理論知識的學習,而輕視了會計教育的實踐能力的培養,對于會計專業知識出現滯后并且相對分散,進而導致我國從事會計行業的相關人員就業范圍窄,能力和適應力較低,在當今快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中就業形勢嚴峻,迷失方向。尤其是一直延續本科會計教育模式的高職院校,這類問題更為突出與嚴重。究其原因,導致這類問題的根本在于教育與實際生活的脫節,很多高職類院校跟風開設會計專業,其師資水平不高,對于人才培養的目標模糊,培養模式老套,未能突出高職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特點。在培養人才方面,過度模仿本科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在人才培養上無創新,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逐漸偏離了高職類培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方向。
一、社會視角下高職院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所暴露出的問題
(一)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符合社會現實需求
目前,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學生主要從事中小企業的會計工作,但許多高職類院校并未針對其就業范圍的局限性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未能把握住中小企業會計工作的特點。我國中小企業數不勝數,類目繁多,每一行業都有其會計工作的不同流程,這就加大了會計學習的難度及其復雜性,這些也無不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考驗。另一方面,高職類院校的會計職業教育更注重知識理論,輕視學生在團結協作、人際交往、組織能力等基本素質的培養,這也暴露了當前職業教育人才培養中高校公共基礎課程設置和學時分配不合理的事實,成為其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
(二)培養目標高職特色不明顯
高職類會計職業教育模式基本沿用本科的教育培養模式,本科階段的培養模式更注重理論的學習,但這并不適合培養方向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高職類院校。高職類院校應更注重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能夠快速適應社會中的工作需要,而非一昧的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這就要求高職類院校要充分分析會計人才的社會需求,結合學生素質和綜合素質制定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很多高校在制定其培養方案時,脫離了學校的自身實際情況,未能突出其專業地位,忽視了對于學校師資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高,從而導致學校培養目標不明確,逐漸偏離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方向,沒有真正突出高職類學校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學校很難培養出操作能力強、專業性強、適應性強的畢業生。因此,高職類會計職業教育要與本科教育區別開來,教學重點轉移到對學生能力的培養上來,突出高職類教育的特點。
(三)培養目標重理論輕實踐
一些高職院校在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在教學計劃上明確表明,課程的時間配置要注重理論輕實踐。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實踐教學的時間是有限的,實踐的深度遠遠不夠,導致課堂教學與學生實踐、大學生與企業經濟活動之間的距離也逐漸分離,無法培養學生分析能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也不能培養學生動手和創新的實踐能力,降低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效果,使會計人員的培養只能從書本到書本,缺乏打破傳統觀念束縛的勇氣,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導致學生今后工作基礎知識不扎實,動手能力差。
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影響因素及重構
(一)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目標影響因素
(1)經濟環境
伴隨快速發展的經濟,迎來了新的信息時代。會計也受到時代變化的影響,現代經濟對傳統會計的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經濟環境對基礎會計理論的影響,傳統會計理論局限于適應工業經濟;二是經濟環境對會計方法的影響,由于計算機技術和網絡的飛速發展,信息需求、供給和處理的多樣化,電子會計憑證的出現,促使了會計方法的更新和網絡財務的出現,三,經濟環境對會計功能的影響,會計將從事靜態會計向動態會計和事物管理的轉變,更重要的是對會計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因此,伴隨新時代的大背景,高職類人才培養模式也要隨之調整,以適應社會變化和發展。
(2)就業崗位
由于各類高校會計專業的盲目擴招,使得會計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絕大多數職業會計畢業生在中小企業就業,中小企業會計業務簡單,工作要求比較全面,但會計技能和工作量較大,許多會計本科學生和研究生不適應或不愿意為中小企業工作,又具有大量會計需求的中小企業,對會計人員規格要求相對較低,這就為大量職業會計畢業生提供了就業機會。同時,由于中小企業財力不足等原因,由于考慮到人力資源成本,而高職會計專業畢業生待遇要求不高,成為中小企業招聘的對象,這就要求高職會計教育要有效地以就業為導向制定培養目標。
(3)學生素質
大部分高職學生的錄取分數相對于本科來說并不高,甚至有的高職院校也存在著招生不足的現象,再加以彌補的記錄,因此,高職學生的起點低,接受知識的能力有限,經過短暫的三年的學習,不能要求他掌握全部的工作能力,也就是說,要更加重視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而不是通識教育。所以,應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能力,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以及綜合能力。
(二)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重構
高職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進行規整。我們知道高職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成為應用型的人才。應該重視學生基本能力以及基本素質的培養,抓住這條主線,逐漸形成以職業能力為標準,形成面向基層、面向崗位、面向應用、面向實踐的教育教學特色。因此,高職教育會計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于專業能力的提升,加強崗位適應能力,加強高職與企業聯合培養應用型人才。重視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加強學生的實踐訓練。依托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教學,通過高仿真會計數據和校企合作單位的實際會計數據進行培訓,讓學生掌握必要的會計相關崗位知識結構和基本技能,滿足用人單位相應會計專業崗位的基本要求,實現專業培訓目標與專業活動的零距離。
結語
綜上所述,高職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符合現代社會發展需要,只有這樣學生離開學習,將來走向社會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高職院校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理論聯系實際,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首楠. 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研究[J]. 財會通訊, 2012(3):44-46.
[2] 何旭娟. 社會需求視角下的高職會計人才培養研究[J]. 商情, 2016(22).
[3] 陸亞娟. 基于區域需求視角的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研究——以蘇州地區為例[J]. 經貿實踐, 2016(1):289-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