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建
摘 要:現在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業余生活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說已經成為一種相當重要的生活方式。近年來森林旅游越來越人們,久居城市的人們也越來越喜歡親近自然,但在這個過程當中難免會導致一些問題、觸發一些矛盾,現在森林野生動物的生存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嚴峻的問題,它們的棲息地在不斷縮小,活動和繁衍也都已經受到了嚴重影響。本文針對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進行簡要分析,之后總結了一些可行的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森林旅游;環境;野生動物;影響
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傳統的旅游方式已經無法讓人們得到滿足,人們也越來越希望親近自然,所以在這種條件下,森林旅游的這種方式應運而生,可以說森林旅游是生態旅游當中非常重要的一種形式。森林是很多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但是近年來隨著森林旅游的發展,森林開發也已經給野生動物的生活造成了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加強研究,尋找有效的方法來讓這個問題得到解決,這對于保護物種多樣性、緩解人地矛盾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人為活動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本物質條件。環境由環境要素構成,按其性質可分為自然生態環境和社會文化環境,自然生態環境中的大氣、水、土壤等非生物環境與植物、動物等要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環境整體——生態系統。一受到自然和人為因素的干擾,超過了其自我調節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來比較穩定的狀態時,生態系統的平衡就會被打破。
(一)人為獵殺野生動物
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在2015年初的調查報告顯示,我國大中城市中,將近一半的城市居民吃過野生動物,調查還發現多種野生動物遭受殺戮。在自然保護區和森林公園周邊以及城市中的餐館,常有用野生動物招攬食客的現象,那些野生動物大多數來自野外非法捕獵。
(二)野生動物對人類的依賴性
在旅游者經常出現的地方,野生動物的取食習性會發生急劇變化。野生動物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性和食物鏈。在旅游活動中,如果游客用餐后產生的垃圾處理不當,就會養成野生動物對人類的依賴性。在景區內,有野生動物經常在垃圾點附近活動和翻撿垃圾覓食的現象。人們對野生動物的善意喂食也能養成它們的這種依賴性,導致生活習性改變。而且誤食食品、食品袋等物品,有可能威脅野生動物的生命。除此以外,由旅游者所導致的外來動物入侵行為也會導致旅游區生態環境的惡化。按照有關法律規定,我國森林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游活動一般在實驗區開展。雖然在規劃時已經避開了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但由于我國旅游人數眾多、旅游高峰期集中,加上部分保護區出現的超范圍在緩沖區甚至核心區接待旅游者的現象存在,許多地區開始出現了野生動物種類和數量減少的趨勢。因此,我們必須重視森林旅游活動對野生動物個體、種群、群落以及整個生態系統的影響,嚴格按照有關法律規定科學規劃和組織管理保護區的森林旅游活動,建立長效的監測機制,有效調控旅游容量,以達到人與自然和諧,促進對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的保護。
(三)森林旅游對野生動物棲息地的影響
森林是野生動物生活的重要場地,并且動物生存的一個完整的空間一旦被改變,野生動物的生存就會受到較大的影響。動物作為生態系統的重要構成部分,其某一種群數量、結構及生活習性的改變都會影響到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對生態系統內的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產生不同影響。旅游基礎設施建設對動物生存環境的破壞。景區內的商業點、索道、棧道等交通工具的建設,使得景區內動物生存狀況惡化。改變了動物的活動范圍,更有甚者會使野生動物的數量發生很大的改變,很多珍稀動物也會從公園消失,其中爬行類受到的干擾最為嚴重。
二、森林旅游開發工作當中的對策和建議
(一)重視資源保護
對于森林旅游開發來說,首先我們需要對資源保護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避免由于旅游行業的開發給野生動物的生存造成影響。作為旅游部門來講,應該制定相應的規定和政策來規范開發行為,堅決杜絕過度開發。同時也應該制定出一套可行的政策來處理施工廢料,如果違規隨意丟棄則應該予以處罰。同時也要重視野生動物保護區的劃定,避免由于與旅游活動而影響到野生動物的生存。
(二)保持穩定健康的生物鏈
眾所周知,對于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發展來說,生物鏈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應該采取有效手段來監督生物鏈的穩定性,并且建立起一個可靠的機制進行監控,如果發現有物種不斷減少,應該明確其在生物鏈當中的作用,之后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護,這樣才能保證生態環境的平衡。
(三)提高隔離的作用,減少人類對野生動物的影響
這項工作需要旅游發展部門和動物保護部門積極協作,劃分區域來開展保護,避免人類活動影響到野生動物棲息地,同時作為旅游部門來講,在開發過程中也應該避免盲目,有所節制,積極保護野生動物種群,在這個過程當中,動物保護部門也應該給旅游開發部門提供足夠的信息依據,這樣才能保證區域劃分的有效性,最大程度上避免人類和野生動物的沖突。
(四)杜絕非法偷獵
其實一直以來,違法偷獵都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這要求監管部門提高監管力度,一旦發現從重處罰,對珍稀物種的獵殺行為應該予以重點打擊,保護野生動物的種群數量。其次應該對于景區餐廳提高監管力度,對于食用野生動物的行為和習慣應該堅決予以取締。其實近年來,我國也已經有部分景區的寺廟開始發揮自身的職能,推崇食用菌類和山菜等等,所以這樣看來,我們在杜絕偷獵的同時也應重視宣傳作用,讓人們提高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所以在選用手段的時候應該從多個方面入手。
三、結語
其實總結起來,現階段流行的森林旅游在本質上,是一種觀賞野生動植物形態的游覽方式,我們也應該清晰地認識到,野生動物本身也是旅游資源的一種,如果野生動物消失了,那么森林旅游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所以我們在開發森林資源的時候也應該考慮到該地區的承載能力,避免影響到其內部生物的棲息場所,如果生存環境惡化,就會直接導致生物種類減少,或者逼迫野生動物向其他地方遷徙。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森林旅游的開發對于野生動物造成的影響,之后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一些可行的對策,希望可以給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
參考文獻:
[1]李衛東. 森林旅游開發對野生動物的影響及建議[J]. 中國林業產業, 2016(8).
[2]蔣崇利. 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對野生動植物的影響分析[J]. 低碳世界, 2017(12):11-12.
[3]董寧. 河北省豹泉森林公園旅游資源評價與規劃研究[D]. 河北農業大學, 2016.
[4]黃德昌. 簡析森林生態旅游對林業可持續發展的貢獻與影響[J]. 民營科技, 2017(1):194-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