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曉飛 陶佳錕
摘 要:隨著經濟發展,環境資源制約,閑置土地現象突出,閑置土地處置工作成為國土管理的重點工作。從多方面分析閑置土地產生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閑置土地措施,并提出閑置土地處置建議。
關鍵詞:閑置土地;成因分析;處置建議
近年來,我國土地資源緊缺、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同時,土地粗放浪費現象依然嚴重,閑置土地大量涌現。因此,研究解決閑置土地問題,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能夠加強對土地的利用和保護,從而更加有效地支撐經濟發展,閑置土地處置已成為當前國土資源利用和管理的重點工作。
1 閑置土地成因分析
閑置土地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宏觀層面,有政策、體制不健全造成的土地閑置,有市場、經濟環境影響造成的土地閑置;在用地方面,有政府及有關部門管控管制造成的土地閑置,有用地主體自身原因造成的土地閑置。
1.1 制度機制不健全造成的土地閑置
改革開放以來,土地利用逐步有償有限年期使用,土地收益大部分收歸地方財政,漸漸成為地方財政主要來源,地方政府具有土地出讓和轉讓審批權,對用地的審批過于看重短期的收益,從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閑置土地的產生;宏觀政策的變化,如征地拆遷政策的調整,金融體制改革,住房制度政策,經濟發展狀況等,對住宅和工業等出讓土地都會造成不同程度的影響,造成土地未能按照約定日期開發建設;在房地產開發用地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市場機制引導,再加上法律法規等等限制性規定,土地已閑置卻又造成無法轉讓的局面,用地主體只有被動的接受閑置土地處罰措施;建設項目審批程序繁瑣,政府各部門缺乏協作,用地主體需要到幾個部門去辦理各項審批手續,還需要反復協調,這就造成了用地主體無法按時進場施工。
1.2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造成的土地閑置
因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造成的土地閑置主要存在幾個方面,一是拆遷未完成、基礎配套設施未到位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土地閑置,雖然國家規定土地必須凈地出讓,但在實際總是會出現“凈地不凈”和未達到五通一平條件的土地,這就造成了用地主體雖拿到了土地,卻不能夠按照約定動工建設,造成土地閑置;二是城市規劃調整造成的土地閑置,城市的發展建設隨著經濟發展不斷進步,城市的建設規劃也隨之發生著變化,用地主體在拿到土地后,未能及時地調整建設項目,各項審批無法通過,致使其無法按期開工建設,造成土地閑置;三是土地批后監管環節薄弱,監管查處力度偏軟,地方政府多年來一直“重審批輕監管”,對閑置土地工作重視不夠,日常監管查處松懈,沒有對閑置土地做好預防工作,也沒有及時對閑置土地進行處置,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閑置土地不斷發生。
1.3 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土地閑置
企業自身原因造成的土地閑置也存在幾個方面:一是用地單位在拿到土地后,尤其是房地產開發企業故意囤地,不按照約定時間開工,等待房價高漲或者樓市旺盛之時再動工建設,以謀取更高的經濟利益;二是用地主體自身資金不足,或者是資金周轉出現問題,在拿到土地后,無力動工建設,造成了土地閑置;三是用地主體由于資金債務糾紛,其所有的土地被地方法院司法查封,無法如期開發建設,造成了土地閑置;四是用地主體為追求利益最大化,臨時改變建設項目,頻繁調整規劃建設方案,造成建設前期周期過長,致使土地閑置。
2 對閑置土地處置建議
從閑置土地的成因來看閑置土地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對閑置土地處置也應從多方面入手,僅僅是在土地閑置后進行處置市不夠的,必須要完善政策機制,規范政府及其部門的行為,從項目招商、土地供應前期、開發建設審批、土地利用監管等全程進行加強,有效防止閑置土地的發生。
2.1 完善政策制度,強化執行力度,加強部門協調
完善土地出讓轉讓、土地出讓金、土地稅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切實杜絕因政策制度等方面原因產生的閑置土地。同時,地方政府在土地管理工作中要嚴格執行國家對土地利用監管、土地出讓管理等方面的制度政策,加大執行力度,不能只顧自身利益,只看中土地出讓帶來的暫時性收益,要積極盤活存量用地,要在有效發揮土地價值方面做足工作,切實有效地從管理源頭上改變思想認識,對新建項目選址應首先考慮使用存量土地,特別是“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
在建設項目審批方面,要切實加強發改、規劃、住建、土地、財政、環保等多個部門之間信息共享與協調合作,簡化相應的審批程序,改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杜絕因政府及其有管部門造成的土地閑置。
2.2規范土地市場,堅持執行“凈地”出讓制度
規范土地市場,強化市場調控機制,發揮市場對土地資源的基礎配置作用,有效地促進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堅持“凈地”出讓,嚴禁未完成拆遷,基礎設施不配套、因高壓線和地下管道等不具備開發建設條件的土地直接供應,對大面積建設用地項目,應按照建設投資進度、投產運行情況,采取分期批地和供地的方式予以保障,防止大面積土地不能及時開發而造成閑置。同時,做好前期考察,對各類招商引資項目,要認真考察市場前景、產品類型、企業資金實力和信譽。優先支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新興產業的項目發展,新建項目經集體討論決策后,再履行供地手續,確保土地“供的出、建的成、用的好”,防止因企業原因造成土地閑置。同時,將因自身原因造成土地閑置的企業納入“黑名單”監管,要嚴格禁止其在規定期限內參加土地招拍掛出讓競買活動。
2.3 強化土地批后監管,加大閑置土地查處力度
切實落實國土對土地的批后監管政策,加強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工作,對每一宗土地進行實時監管,并按要求及時錄入監管信息。對每宗土地超過合同約定的開工時間是否開工建設進行實時監管,對發生的未按期開工可能造成閑置的土地,督促未按期開工的企業按合同約定開工建設,對不按合同約定進行開工建設的企業,要及時采取限期開工等措施予以查處。做到早發現、早提醒、早制止、早處置,積極預防土地閑置。實行閑置土地清理處置工作常態化。通過土地利用動態巡查和土地市場動態監測監管系統,隨時清理閑置土地信息,對發現的閑置土地及時開展調查、認定和處置工作,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查處。
參考文獻:
[1]陳鴿等.我國閑置土地問題對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農業網絡信息 2015(8).
[2]董鵬宇,趙華甫,肖秀英.閑置土地臨時利用模式探析[J].中國土地 2017(11).
[3]寧夏:構建閑置土地預防和處置長效機制[J].城市規劃通訊 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