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薏莼
摘 要:在時代的進步發展中,物聯網技術得到了發展和廣泛應用。而以物聯網為基礎的智能物流倉庫系統設計與應用也逐漸成為了當今社會不少人所談論的熱門話題。本文主要是對射頻識別技術RFID電子代碼為基礎,對于當前倉庫管理當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借助于物聯網來進行解決,構建起相應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研究
1、引言
在商品流通的過程中,物流屬于重要的構成環節,其在國民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也十分重要。倉儲則是當前物流行業當中的重要環節。在倉儲管理活動的開展中會出現各種不同的倉儲信息,這種信息經常會隨著倉庫訂貨、貨物入庫以及管理和出庫等隨即產生,通常具備數據頻繁、量大和內容復雜的特點[1]。如果倉儲可以達到高效合理的目的,那么就能夠對貨物進行更加積極有效的管理和控制率。怎樣使存貨投資降低,實現對存貨的監督和控制,明確查貨時間,實現成本的降低以及提高競爭力等都需要進一步探討。
從倉儲的發展歷史來看,其經過了人工階段、機械化階段、自動化和智能化階段[2]。在當前倉儲技術的發展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其支柱技術,信息采集決策系統、無線射頻技術、自動化倉儲等相關信息的出現和應用都在推動著倉儲要朝著更加多樣化和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2、物聯網相關概念解釋
2.1 物聯網定義解釋
1999年物聯網的概念被正式提出,顧名思義其是連接物品的網絡。定義主要是激光掃描器、全球定位系統、紅外感應器和RIFD技術等按照已經約定好的協議,將互聯網和物品有機聯系在一起,實現信息的通信和交換,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定位和跟蹤、監控等、在討論物聯網的過程中,必須要提高M2M概念,可以將其解釋為人到人,人到機器以及機器到機器。
2.2 基本網絡體系構成
當前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了,比如在防范假冒產品、路燈管理、智能電表和城市的自來水網等相關的領域均得到應用。但因為物聯網技術在現階段的應用仍然屬于初級階段,缺少統一的規范,要對物聯網的體系結構展開深入研究,同時也需要對應用實例和系統進行研究分析。當前,物聯網還缺少得到廣泛認同的結構,也未形成統一的協議與標準。物聯網當中包含感知層、網絡層以及應用層,其中感知層包含采集數據設備、智能終端以及傳感器網絡,網絡層主要是連接各種接入設備和互聯網,包含網絡管理、查詢以及信息存儲等,應用層包含經過處理之后的感知數據,提供更好的特定服務。
2.3 基于EPC的物聯網系統
當前物聯網的應用大多數都是以RFID技術為基礎形成的EPC網絡[3]。RIFD則屬于非接觸式的識別技術,借助于射頻電磁波,分布在被分類跟蹤和閱讀器之間,最終達到識別信息的目的。首先,標簽,屬于全球范圍內定義的產品數字標識;電子標簽閱讀器則是以射頻識別技術為基礎進行存儲,再將信息傳遞給物流倉儲管理系統當中;中間件,則是具備特殊屬性的程序模塊和服務,用戶可以根據實際的需求來進行定制和需求,其中ALE屬于應用層事件。信息服務,則是包含兩個功能,處理信息;查詢信息。
3、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相關內容介紹
3.1 主要內容
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當中需要包含入庫管理、出庫管理、盤點、調撥、退換貨和報表等,同時還需要對貨物的位置和周圍環境的濕度與溫度進行監控[4]。智能物流倉儲系統包含軟件和硬件兩個部分,軟件包含倉儲管理系統,調配信息、資源和行為和人員、物品等,確保其可以高效運轉。硬件部分則是包含各種不同的硬件設備及工具等。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會將貨物的信息在物聯網上發布,在整個物聯網當中,貨物信息查詢、貨物訂購以及流通等都能夠方便的開展遠程操作以及監控。主要處理步驟如下所示:
第一,先入庫。借助于RFID技術來驗證入庫貨物的電子標簽身份,并且需要將信息傳遞到數據中心來開展相應的登記驗證,計算倉位的最佳路線,只需要發布命令即可實現對貨物的定位與跟蹤,確保貨物能夠放在正確的位置上。
第二,管理。主要是對貨物開展內部操作處理,比如對于貨物的指引、檢查、對貨位的自動識別和校驗數量,確定分配庫區是否正確,做退貨、調換以及包裝等相關處理。
第三,靈活人員首先需要提交相關的出庫申請,管理系統結合發出的申請來對獲取的信息和倉位進行查詢,再發出調度指令,在叉車到達了倉位之后,核對了信息后就開始實現貨物的轉運。每一個操作單元,閱讀器貨物的相關信息都會被很及時的發送到數據管理中心當中,確保整個系統當中的每個環節都能夠實現萬無一失。
3.2 結構研究
3.2.1 可行性研究
WSN主要是無線傳感網絡,其構成部分為微型傳感器,再以無線通信的方式形成多條自組織網絡系統,最主要的目的是構建起相應的網絡系統,目的也是為了對被感知的對象信息進行感知、采集以及處理,并且還需要將其發送給管理中心。當前關于互聯網的研究也并未深入,關于其內涵的研究也不夠到位。不管是專業或者是非專業人員都會或多或少的將物聯網I0T和WSN混淆在一起,我國通常情況下會把物聯網稱作是傳感網,但是并不意味著其與無線傳感網絡畫了等號,從協議與網絡架構上看,WSN和IOT也完全不同;從目標方面理解,I0T則屬與對已知物品的監測,WSN則是監測未知物或者相關參數。但是兩者之間的關系卻是十分密切RFID技術屬于物聯網技術系統當中的核心系統,其中的模塊集成傳感器技術能夠與WSN形成一種互補技術,獲取物品經歷的溫度和濕度,使WSN的傳感功能得以弱化。當前世界上也已經出現了以WSN技術和EPC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相關的示范案例,但是想要實現真正的智能化目標仍然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對于EPC智能倉儲管理系統而言,像是手持設備與叉車等移動閱讀器,必須要搭建起專門的無線網絡。對于WSN技術而言,因為節點成本明顯高于EPC技術,而且節點的體積也很大,并未達到微型化,因此無法像標簽那樣直接在物品的表面上貼上,影響到物品的移動。
3.2.2 研究設計
每個作業流程開展的過程中,閱讀器都需要借助于RFID技術來對貨物的信息進行讀取,然后在將WSN節點作為基礎,將信息發送出去,經過WSN將數據傳遞到管理中心。在對數據進行分析之后再發出相應的調度指令。WSN在整個系統當中所扮演的角色為數據傳輸的角色,同時也可以監控和檢測倉庫環境,同時也能夠用作定位貨物。
RFID閱讀器在物流倉儲當中的應用能夠分為固定和移動兩種類型,一般移動類型的閱讀器會安裝在手持終端商,一般會在不固定的場合進行應用,與條碼閱讀器十分類似。固定式閱讀器則主要是在操作臺和進出通道上安裝,在跟蹤校驗和自動識別當中效果較好。
結束語
本文主要對物聯網的基本內容和基于物聯網背景下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進行分析,提出了在智能物流倉儲管理系統當中需要將WSN技術和RFID技術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對其可行性和初步設計方案進行簡要介紹,旨在為今后智能物流倉儲系統更好的應用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黃志雨, 嵇啟春, 陳登峰. 物聯網中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研究[J]. 自動化儀表, 2011, 32(3):12-15.
[2]徐超. 物聯網體系下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開發及應用研究[J]. 科學與財富, 2016(6).
[3]詹永輝. 物聯網體系下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研究[J]. 新材料新裝飾, 2014(5).
[4]滕華, 劉敏. 基于物聯網的智能物流倉儲系統研究[J]. 數字技術與應用, 2017(6):8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