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活動發展迅猛,投資的種類主要包括創設新企業、跨國并購和協作聯盟。當前我國企業的海外投資具有投資規模小、投資項目的地區分布較為集中、涉及的行業門類較多等特點。雖然進行跨國投資活動存在諸多益處,但是其間所可能面臨的勞工問題、環境保護、知識產權等法律風險也不容忽視。本文擬就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中所可能遭遇的法律問題予以概括,從而分析法律風險發生的原因及其負面后果,有針對性的提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發展對策與措施。
關鍵詞: 海外投資;法律風險;防范措施
一、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種類
海外投資是海外投資者以獲得特定利益為目的,以無形或有形的資產投資于國外,依照東道國相關法律設立新的企業或并購東道國已有企業的部分或全部股份,并直接管控該企業生產、運營等行為的一種跨國經濟活動。眾所周知中國是資本輸入大國,同時隨著我國“走出去”戰略的越發加快,我國國際化程度的日益加深,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去海外進行跨國私人投資,投資規模越來越大,投資方式也日趨豐富,我國已然在慢慢的發展成為主要的資本輸出國。
1、創設新企業
創設新企業就是設立獨資或合資子公司,此種類型主要集中在家電、輕紡這些輕工業領域。創設新企業能更充分的體現自身的投資意愿,也能采用更靈活的出資方式。
2、跨國并購
我國海外并購總體規模正在不斷的擴大,并購主要發生在資源類和國內優勢名牌企業。我國海外并購的融資技巧和方式也呈多樣化發展,達到了較高水平,以前因為國內資本市場不完善,交易規模較小,采用現金交易的占比較大,但是近年來海外投資企業在不斷的積累經驗,證券市場也在不斷成熟,通過證券市場的企業并購日益增多。
3、協作聯盟
在目前的激烈市場競爭下,任何私主體想要在跨國投資中獨自獲得市場競爭優勢是十分困難的,這就必然會產生企業間的戰略合作,通過優勢互補或者強強聯合來增強實力,達到雙贏以獲得最大的競爭優勢。中國企業與海外企業或研究機構進行合作,不僅能夠實現資金、人員、技術等方面的合作與互補,還可以達到資源的共享與優化利用。越來越多的海外私人投資者認為協作聯盟能夠更快取得切實符合投資東道國客戶要求的產品以投入市場,有利于增加產品銷量和盡快立足于海外市場。
二、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法律風險的成因分析
1.對海外投資風險缺乏認識
目前無論是政府對海外投資的管理,還是企業自身的經營都存在嚴重的認識上的問題,從而導致投資企業的經營危機。投資決策者缺乏風險意識,對海外投資過程中的一系列的風險并未有充分重視。一些大型企業在海外投資決策前沒有進行詳細認真的風險分析,對東道國的投資環境缺乏充分的可行性研究。由于對東道國法制環境不了解,加上對海外投資風險的輕視,從而給境外投資企業造成了實質性的經濟損失。
2.海外投資盲目性過大,缺乏科學的投資指引和規劃
我國海外投資活動雖然開展較為激烈,但稍顯盲目,對海外投資項目和投資區域引導不明確,從而造成海外投資活動區域導向不清晰。根據統計,雖然當前我國海外投資項目共涉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但卻主要集中在港澳地區以及美國和加拿大等地。投資區域過分集中,從而容易受東道國政治經濟等影響過大,容易對該類東道國政策產生依賴性。而在投資對象上,我國的海外投資主要是集中在初級產品的生產上,產品附加值不高。近年來,我國有一些海外投資企業由于不熟悉、不研究東道國的市場環境和法制環境,而一味盲目“走出去”,結果遭受了巨大經濟損失。這方面的典型案例有:1993年國內一家旅游業集團貸款3000萬美元在美國佛羅里達州投資創辦“錦繡中華”園,由于決策及管理問題,不到兩年就虧損1800萬美元。1991年南方一家集團在法國巴黎“中國城”項目的失敗,以及北方一家鋼鐵公司在美國收購鋼鐵項目公司失利,均與盲目投資有關。
3、中國企業的管理制度相對滯后,缺乏具有跨國管理經驗的人才
由于中國民營企業內部普遍實行家族制管理,企業中存在家族文化、家長制作風以及與之相適應的倫理觀念。盡管在創業初期能夠產生積極的作用,但是隨著企業的發展、規模的擴大,消極因素也日漸明顯,企業管理的嚴重滯后己經成為制約民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的重要“瓶頸”。國際投資是一項跨國經營活動,比國內企業管理更加復雜,管理人員不僅要具備國內企業管理經驗,還要熟悉所在國的要求和慣例。中國民營企業“走出去”需要高度科學的、嚴格的管理,這就需要擁有大批技術水準高、管理水平高、經驗豐富且精通國際投資和國際貿易法律、法規的高級人才去組織實施。
三、中國企業應采取的防范海外投資風險的法律措施
1、海外投資企業應重視自身法律風險防范體制的建設
面對海外投資過程中所遭遇的法律風險,企業必須重視自身風險防范體制的建設,只有在風險來臨之前就建立完備的防范,才可以做到有備無患,使損失最小化。而風險防范機制的建設必須視投資者本身的經濟實力、管理經驗、海外子公司的國別分布等來確定。一般來說,中國海外投資企業的風險自我防范體制可以參考以下幾種方式予以確定:(1)中國國內的母公司進行集中統一控制管理,而在東道國投資設立的子公司(包括分公司等)的風險則全部由中國國內母公司進行集中統一控制,具體來說,母公司通過內部的資金調撥和流動來抵償可能出現的風險。(2)以在各個東道國設立的海外機構為主體,分別獨自設立其風險控制機構。各個控制機構對本公司所從事的業務活動采取必要的配套措施,以減少或避免風險。
2、為了化解海外投資風險,應積極向境內外的保險機構投保
對于海外投資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法律風險,積極地向保險機構投保是海外投資企業化解風險造成損害的最普遍采用的一種方法。對于海外投資的承保機構,中國企業面臨的選擇較多,其在海外投資活動中可選擇向東道國保險機構投保,也可向中國國內的保險機構投保,甚至還可向多邊投資擔保機構等國際性保險機構投保。然而實踐中,中國企業對海外投資活動則較少采用投保方式防范海外投資風險,或者僅僅是局限于向國內機構投保,而對東道國保險機構以及國際多邊保險機構則很少甚至是不予投保。因此,為了積極化解海外投資的風險,減少中國企業在遭遇海外投資風險時所遭受的損害,海外投資企業應強化向境內外各種保險機構予以投保的意識,從而將自己的法律風險降到最小程度。
3、通過多元化方式分散海外投資風險
投資界流行一句話“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面臨海外投資過程中時刻發生的風險。中國海外投資者應應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遵循多元化的投資理念,依據東道國可能發生的各類國家性風險、商業性風險的固有性質和程度,通過對投資主體、投資客體、投資形式等多方面實行多元化的投資政策,通過配置合理的海外投資組合,從而降低海外投資中的各種風險。具體來說,多元投資策略包括:
第一,投資主體多元化,通過聯合投資方式減少風險損失。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避免和降低海外投資風險的一個有效的措施之一就是實行聯合投資,包括與我國企業聯合投資、與東道國政府或企業共同投資,通過采取合資經營、合作經營等形式進行海外投資,共享收益、共擔風險。
第二,投資客體多元化。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過程中還可以實行投資區域和投資產業多元化的策略,通過對各種具有投資價值的行業、原材料和產品的分散或多樣化投資來分散投資過程中所產生的風險,避免因集中在某一經濟或政治發生巨變的東道國中投資而遭受巨大的風險。
第三,投資形式實施多樣化策略,視情況調整投資方式。針對海外投資過程中東道國政治環境的多樣化情況,中國企業應按實際情況,選擇采用投資、證券投資或信貸投資等形式進行海外投資,還可采取轉換投資形式來避免投資風險。此外,為了防范外匯兌換風險,在實際投資運營過程中可視情況將其投資或再投資的幣種轉換成當地貨幣,從而轉移風險。
參考文獻
[1]賈常來.論構建我國海外投資的保障制度[J]. 經濟經緯,2006,(4).
[2]孫玉鳳.論我國海外投資保險制度的承保范圍[J]. 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社會科學版,2006,(6).
作者簡介“楊璐源(1984—),云南省昆明市人,昆明理工大學津橋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經濟法、知識產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