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景寧畬族自治縣委組織部
2015年以來,為解決村干部不守規矩、不作為、亂作為,黨委政府管理無手段、考核無措施的問題,浙江省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圍繞村干部“考什么”“怎么考”和“考了怎么用”的問題,全面推行“規矩指數”考評,通過科學設置考核內容和考核方式,推動村干部考核規范化、常態化,推動村干部講規矩守紀律,主動服務勇于擔當,真心干事有所作為。
立足農村工作的實際和村干部隊伍的現狀,景寧畬族自治縣從政治規矩、基礎工作、工作實效三個方面入手,科學設置考核內容。一是突出講政治規矩,設紅線指數。圍繞在重大是非問題上立場是否動搖,是否妄議上級黨委政府,在群眾中造成惡劣影響,是否無正當理由不執行鄉鎮(街道)黨委政府決定和部署等方面設置“十八條紅線”,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只要有一條查實違反的,在考核中直接定位為“不稱職”。二是突出夯實基層基礎,設基礎指標。圍繞是否按時按點到便民服務中心坐班、是否執行村務“五議兩公開”制度、是否按時開展“三會一課”制度、是否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是否按時參加鄉鎮會議、是否按時完成各類報表、村級各類臺賬是否整齊規范等設置基礎指標。三是突出看實干實效,設績效指數。根據村莊的規模大小、城鄉地域差異、工作難易程度等,圍繞農村集體“三資”管理、村級零招待,人口與計劃生育,“兩違”管理和安全生產,綜治、信訪維穩,年度村級實事工程及縣、鄉兩級交辦的其他重點工作等設置績效指數。
為了解決在村干部考核中群眾參與度低、干部參與面窄等問題,景寧畬族自治縣創新考核方式程序,確保考核既講究民主,又樹立鄉鎮一級領導和干部的權威。一是干部自評。每季度末,村“兩委”主要干部填寫實績量化自我評價表,以條目式列出工作清單及進展情況,并闡明自己從中所起的作用。二是群眾測評。每季度組織群眾對照村“兩委”主要干部所列的工作清單等內容進行滿意度測評。三是駐村點評。每季度由鄉鎮聯系領導、駐村干部結合各村“兩委”主要干部的日常遵守紀律情況、聯系群眾情況、工作態度、參會到會和工作執行情況等,對所聯系村“兩委”主要干部進行點評打分。四是鄉鎮終評。由鄉鎮黨委班子牽頭,組成規矩指數考評小組,對村“兩委”主要干部的基礎工作和工作績效進行評分。以鄉鎮紀委為主體,每半年對干部工作紀律、出勤情況、廉政情況等進行考評。五是縣級抽評。縣委組織部每月不定期通過電話抽查、現場走訪、明察暗訪等方式對村干部履職情況進行抽查,并建立臺賬,對每季度鄉鎮上報的村“兩委”考核結果進行核對,確保“規矩指數”考評公平公正及時開展。
為了避免村干部考核成為“稻草人”,景寧畬族自治縣通過強化“規矩指數”考核結果的運用,確保“講規矩”成為村“兩委”干部的硬約束,“有作為”成為村干部的共同追求。一是與日常的考核掛鉤。每季度各鄉鎮召開村干部季度分析會,根據村干部考評結果,選取名列前茅的2-3名村干部進行經驗交流,對排名末尾的3名村干部要求在會上進行表態發言,形成比、學、趕、超的干事氛圍,倒逼干部認真履職盡責。二是與村干部的報酬發放掛鉤。將村干部考評結果與年度考核結果相結合,與村干部基本報酬掛鉤,一年當中連續四次在本鄉鎮(街道)內排名末位的,年度考核定為“不稱職”,扣發全年基本報酬,是黨員的則列為“被警示黨員”,進行整頓轉化;一年當中連續三次在本鄉鎮(街道)內排名末位的,扣發30%的基本報酬,形成“干好多拿、干不好少拿或不拿”的獎懲導向。三是與村干部的表彰掛鉤。對村“兩委”主要干部的年終考核綜合分值前三名的村,由鄉鎮黨委根據實際情況,擇優評定綜合先進集體,個人作為各類評優評先的候選對象,并優先推薦為“兩代表一委員”候選人、黨員“閃光言行之星”代表。對成績突出者,作為鄉鎮班子的后備人選。對不稱職、季度考核連續三次排名末位的,由鄉鎮進行誡勉談話,對誡勉后無明顯變化的,根據相關規定給予組織處理或紀律處分,對不能勝任工作的村“兩委”主要干部啟動勸辭、免職等程序。

圖:廖新生
“規矩指數”考評順應了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和基層政權建設的實際要求,如同“三把尺”,即一把戒尺、一把標尺和一把撫尺,明確了村“兩委”主要干部廉潔從政和勤勉從政的基本底線。鄉鎮黨委政府對村“兩委”主要干部的考評有了較為科學、合理、系統的依據,有了管理的手段;同時也讓村干部明白自己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要做什么,明確了自身工作任務,形成了多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