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秋
(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重慶 400010)
近年,支付方式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支付方式從現金到銀行卡POS機,逐漸演變到現在的微信、支付寶、代幣卡等多種形式的支付方式。醫院為了提升患者的就醫體驗,也不斷引進各種各樣的支付方式。在引進不同的支付方式的同時,會迫使醫院HIS(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的軟件提供商不停地修改軟件來適應不同的支付方式,工作量大,而且不同的支付方式對賬的平臺又不一致,從而增加了財務人員對賬的難度。為此,構建一個能夠集成各種支付方式的統一支付平臺[1-2],使醫院核心業務與收費方式分隔開來,增強醫院系統收費方式的擴展性,減輕財務人員的對賬工作,同時也給患者提供便捷的醫療支付服務。
我院處于重慶市解放碑CBD中心地帶,地理空間狹窄,開放床位1380張,每年門診量都是超過100萬,住院人次4.5萬,是一家集醫療、教學、科研、預防保健為一體的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
醫院為了減少患者排隊等候的時間,同時減輕醫院擁擠的情況,引入了自助交費系統。自助機上能夠完成掛號、預約、門診交費、住院交費、預約取號等功能,用戶無需到人工收費窗口排隊交費。自助機大大方便了廣大患者,顯現出互聯網+醫療給患者帶來的便捷,特別是對急診患者。我院的自助機包含銀行卡、社保卡、微信、支付寶的支付方式。人工收費窗口可以使用現金、銀行卡、一卡通等支付方式。醫院需要分別與微信、支付寶、銀聯、醫保進行對賬,只有兩方的收入一致時,才能決定資金的去向。目前醫院的整體支付系統如圖1所示。

圖1 現支付系統架構
每次增加一種支付方式,都需要對HIS進行修改,與相應的支付方式進行對接,修改HIS相應的財務報表,工作量非常大,修改周期比較長,而且往往不能夠實現原有渠道退回的需求。每一種支付方式的對賬都有自己單獨的接口或者平臺,財務人員需要到不同的平臺上對交易進行核對,費時費力。所以這種方式極為不便,而且影響了醫院核心業務的穩定性,所以需要將支付系統與醫院的核心業務分隔開來。
醫院集成支付平臺主要是作為醫院內部各個業務系統與第三方支付系統之間的紐帶,向醫院內部系統提供標準的收費接口,對外與各種第三方支付方式對接,并且根據交易數據提供各種報表供決策者分析醫院運營情況。
改造之后整個醫院支付系統架構如圖2所示,將第三方支付與醫院內部系統隔絕開來,通過集成支付平臺作為紐帶聯系在一起。整個支付系統的處理流程如圖3所示,醫院內部系統提交收費數據,經過前置機處理傳給支付平臺;支付平臺接受收費數據,存入數據庫,生成惟一的流水號;然后識別出用戶使用的支付方式,調用相應的支付接口;患者與第三方進行交易,交易結果返回給支付平臺;支付平臺收到結果,然后進行相應邏輯處理,存入數據庫;然后通知醫院內部系統支付結果。

圖2 集成支付平臺系統架構
醫院內部HIS、EMR、LIS、RIS等業務系統產生的收費信息,都通過集成支付平臺對醫院內部提供的統一收費接口發送收費信息。對于收費這個操作而言,醫院內部系統其實并不關注患者使用的是何種支付方式,而是關注對應收費項目是否收到,從而確認是否允許患者做相應的檢查/檢驗、發放藥品等后續醫療服務。對于退費這個操作而言,醫院內部系統只需要發起退費交易,也不關注具體通過什么支付方式退費。
在院內系統與集成支付平臺之間,我們思考的是如何讓集成支付平臺能夠與醫院內部系統之間具有良好的交互性,能夠支持各種各樣的內部信息化系統。集成支付系統需要提供統一的支付接口,促進醫院業務協同和流程的優化,減少信息孤島,也方便醫院內部業務的擴展。而設計支付接口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醫院內部業務的各種場景,盡可能適應更多的系統,方便其他系統調用。所以采用面向服務的設計,增強支付平臺的擴展性,建立一個消息的收發與邏輯處理機制。由于現行較多醫療軟件都支持HL7(Health Level Seven)標準,該標準也較為靈活,方便支付平臺廠商與醫院內部各種系統軟件提供商達成一個統一的標準傳輸結構。

圖3 支付處理流程
支付平臺在收到醫院內部系統發起的收費或者退費請求時,需要快速定位到用戶使用的支付方式,并且將收費金額、訂單號等信息傳個第三方支付平臺,用戶然后進行支付,支付成功后第三方支付平臺會將收費成功的信息,傳給集成支付平臺,支付平臺再將相應的結果返回給院內系統。
第三方支付平臺往往提供了完善的開發文檔和示例代碼,便于集成支付平臺廠商進行接入。以微信為例,微信官方網站提供了完整的接入指引和開發文檔,以及接入示例,集成支付平臺只需要思考如何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結合,為醫院的運營和決策提供數據支撐。
因為當前各種支付方式都是基于互聯網的,而網絡安全異常復雜,不能僅僅考慮患者方便,而給患者和醫院造成財務上的損失,患者的基本信息,就診信息等信息安全都需要放在首位去保證[3-4]。為了保證支付平臺的信息安全,需要對互聯網傳輸的患者信息采取加密傳輸、安全訪問控制、硬件安全訪問控制等措施對支付系統進行保護。
一位患者來醫院看了多次病,這次可能用微信,下次可能用支付寶、銀行卡,或者現金等支付方式。在沒有集成支付平臺的情況下,采集來的數據都是分散的,沒有一個平臺能夠統計每個患者的所有就診信息,這些數據也是相當有價值的。集成支付平臺可以利用這些數據實現對患者跨醫院的就診信息,進行集成和融合,全方位的評估患者的就診軌跡。
集成支付平臺,還需要實現自動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定期的自動對賬,然后再將對賬結果在集成支付平臺中展示,財務人員只需要在集成支付平臺上實現對所有支付渠道進行對賬,發現異常也只用在集成支付平臺上處理,極大的方便了廣大財務人員。
集成支付平臺支付的費用是除了醫保之外需要支付的費用,而現在全國絕大多數地方的醫保卡暫時還不支持線上支付,醫保機構對醫保的線上支付存在很多顧慮。國家在大力推進全民醫保,患者使用醫保的比例越來越大,而集成支付平臺不能支持醫保的移動支付,或多或少的影響了用戶感知。近年來,醫保機構也開始認識到這個問題,開始探索醫保的一些線上支付模式[5],例如廣州就開通了醫保的線上支付功能,實現了醫保個人賬戶的線上支付功能。
原有的HIS系統與支付方式對接的模式,容易導致單邊賬,即是醫院內部系統統計的收入與支付渠道之間統計的收入不一致。現在集成支付平臺與所有第三方支付平臺、醫院內部系統之間都需要對賬,增加了發生單邊賬的可能。集成支付系統在考慮如何減少單邊賬方面需要多加思考,自身的穩定性也需要進一步提高。
由于集成支付平臺自身穩定性、網絡問題等多種問題,退費的時候會出現延時、或者失敗的情況。特別是現在微信、支付寶、銀聯的退費都不是實時退費,患者不容易發現退費失敗。退費失敗后會導致患者來回跑,降低了患者滿意度。醫院這種退費是金額小、數量多,這種延時出現,就是需要收費員或者導診人員加強解釋,不然很容易出現醫患矛盾。
本文針對醫院現有支付系統存在的問題,對集成支付平臺做了相關研究。分別描述了集成支付平臺與院內系統、第三方支付平臺對接的方法和對接過程中應該注意的問題。集成支付平臺給廣大患者帶來便利,但仍存在一些問題,本文也做了簡單的介紹,方便大家一起探討。下一步,針對集成支付平臺在醫療領域應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研究相應的方法予以解決。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姚剛,張小祥,汪火明,李金.支持多種支付模式的醫院支付平臺研究[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5):39-41
[2]朱桌謹,華履春,趙勰.集成支付管理平臺在醫療領域的設計實現[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7.28(6):77-78
[3]陳興軍,王健.企業數據中心安全云防護技術應用研究[J].計算機時代,2017.11:43-45
[4]許欣.我國第三方支付平臺風險控制研究[D].安徽大學,2017.
[5]張蘅,羅兵,張玉芬“.第三方支付+醫保”在公立醫院應用模式探討[J].中國醫療保險,2017.1: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