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 龍,陳池波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武漢 430073)
伴隨著旅游產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提升,旅游產業也開始從觀光型旅游向休閑度假旅游轉型升級[1]。在諸多休閑旅游產品中,溫泉旅游集養生、休閑、康體、保健、度假旅游于一體,迎合了現代旅游消費者個性化和多樣化的需求,符合了休閑旅游的發展趨勢,逐漸成為旅游產業中的“朝陽產業”[2]。
近年來,在消費拉動和政策支持下,我國溫泉旅游取得長足發展。然而,由于溫泉資源更新過程復雜并且周期較長,可能因為過度開發而遭遇枯竭的命運[3]。除了資源約束,溫泉旅游產業健康發展可能還會受到一系列社會經濟因素的影響。例如,同行之間為爭奪客源而展開的惡性競爭,在損害行業整體形象的同時,還降低了溫泉旅游經營收入。因此,溫泉旅游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議題。對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狀況進行評估,是制定溫泉旅游產業健康發展政策的前提和基礎,而科學評估則依賴于完整、合理的評價指標體系。
在溫泉旅游領域,目前已有部分專家學者對溫泉旅游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研究[1,4-6]。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大都包括溫泉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條件、交通區位條件、生態環境條件等維度,這為本文指標體系的構建提供了參考。然而,現有研究提出的指標體系還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第一,溫泉旅游產業自身的經濟效益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指標體系需要補充這一指標。第二,市場潛力指標還可以細分為本地市場潛力和外地市場潛力,顯然本地市場和外地市場存在性質上的差別。因此,本文從產業經濟視角,增加產業自身經濟效益二級指標,同時對市場潛力指標進行細分,以期豐富和完善現有的評價指標體系。
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不僅要考慮資源潛力,還需要關注溫泉旅游產業經濟發展相關指標。例如,溫泉企業是溫泉旅游產業中重要的經濟主體,溫泉企業能否擁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是其能否長期存活并發展壯大的根本,也是溫泉旅游產業能否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另外,游客是溫泉旅游市場的消費群體,溫泉旅游產業的經濟效益主要來源于溫泉游客的消費。如果溫泉產品不能迎合消費者的需求,溫泉旅游就沒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溫泉旅游產業必然難以維持可持續發展。
鑒于此,本文參考前人的相關研究成果,結合溫泉旅游產業發展實際以及指標數據的可獲得性,選取溫泉資源稟賦條件、社會經濟支撐系統、產業自身經濟效益、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作為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一級指標。
本文對溫泉資源稟賦、社會經濟支持系統、溫泉旅游產業自身經濟效益和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這4個一級指標的二級、三級指標的選取進行探討。
溫泉資源稟賦是溫泉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溫泉資源稟賦能夠體現溫泉資源的豐富程度和溫泉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情況。本文參考前人研究成果[1,7,8],選用溫泉溫度、溫泉水質、溫泉出水量、溫泉開采系數這4個指標來衡量溫泉資源稟賦。
社會經濟支撐系統衡量的是區域經濟社會條件對溫泉旅游產業的支撐能力。本文選用區域經濟發展狀況、交通區位條件、政府支持力度、區域生態條件這4個二級指標。
良好的經濟效益是溫泉旅游產業健康發展的重要體現,同時也是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有利支撐。溫泉企業是溫泉旅游產業中重要的經濟主體,溫泉企業能否擁有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是其能否長期存活并發展壯大的根本。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是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因而經濟效益是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必不可少的內容。本文借鑒前人研究提出了溫泉旅游的直接收入、必然性連帶收入、或然性連帶收入和間接收入四圈層效益結構這一觀點[9],選取溫泉旅游產業直接經濟效益、產業連帶性經濟效益、溫泉旅游產業間接經濟效益這3個指標作為溫泉旅游產業經濟效益的二級指標。
有潛力的溫泉市場是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因此本文將溫泉旅游產業的市場潛力納入到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之中。具體而言,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包括本地市場潛力、外地市場潛力和市場吸引力等內容。溫泉旅游產業本地市場潛力是指溫泉旅游產業在溫泉所在地的市場需求潛力,體現了本地市場對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溫泉旅游產業的本地市場潛力越大,越有利于溫泉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溫泉旅游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除了擁有本地市場潛力外,還需要進一步開拓和發展外地市場。溫泉旅游產業外地市場潛力體現了外地市場對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支撐能力,外地市場潛力越大,越有利于溫泉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市場吸引力體現了溫泉旅游產業對溫泉游客的吸引程度。溫泉旅游產業的市場吸引力越大,越能帶動游客消費溫泉產品,越有利于溫泉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本文在參照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還對每個二級指標選取了若干可具體操作和計算的三級指標,這樣構建起一個相對完善的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
根據本文指標體系的特征,并參考其他研究的做法,本文選取層次分析法(AHP)作為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的測算方法。層次分析法是一種解決多目標決策問題的有效方法。其核心思想是將多目標決策相關的因素聚合、提煉、分解后,轉化成目標層、準則層等邏輯層次明晰的決策評價模型,再通過定性信息和定量方法為多目標決策提供依據。層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將決策或評價的目標按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等層次逐一分解,同時逐一確定下層要素對上層要素的對比重要程度,形成要素層下的判斷矩陣,再根據判斷矩陣確定下層要素對上層要素的權重,從而將目標層的決策問題逐一分解到具體指標層上,最后從下往上層層量化完成整個決策評價過程。層次分析法的步驟如下:

表1 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各級指標體系
第一,構建層次評價分析模型。根據決策或評價目標,結合實際問題,將與目標相關的多種因素自上而下逐一分解為目標層、準則層、指標層等多種層次,形成邏輯清晰、層次合理的層次評價分析模型。
第二,構造對比矩陣。根據準層次要素對目標層重要程度,通過專家打分等方式,采用相對1-9尺度,形成準則層要素對目標層重要程度的對比矩陣。采取同樣方法,形成指標層要素對準則層要素重要程度的對矩陣。最終按照層次分析評價模型的結構,逐層形成下層要素對上層要素的對比矩陣。
第三,計算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根據下層要素對上層要素的對比矩陣,通過計算對比矩陣最大特征值的特征向量,形成下層要素對上層要素的權向量。對權向量進行一致性檢驗,沒有通過一致性檢驗的權向量,需要重新構造對比矩陣,直到通過一致性檢驗為止。
第四,計算目標得分。將最底層指標量化,并結合下層要素對上層要素的權向量,自下而上逐層計算要素得分,最終得到總目標的得分,完成評價過程。
層次分析法思路清晰、操作簡便、實用性強,適合處理多目標復雜決策評價問題,在眾多學科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保繼剛[10]最早將層次分析法引入旅游資源價值評價領域。此后諸多學者也采用層次分析法來研究溫泉旅游問題[2,11,12]。鑒于該方法應用廣泛,本文對其具體過程不再展開。
通過專家咨詢等方式來確定指標之間的判斷矩陣相關數據通過問卷調查獲取,再利用判斷矩陣計算指標權重。然后通過MATLAB軟件計算出各項指標的權重并完成一致性檢驗。各級指標權重計算結果見表2。

表2 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綜合權重
學者們關于溫泉旅游可持續發展的評價等級主要有三級評價級和五級評價級,五級評價級相比三級評價級更加精確合理。因此,本文設置了可持續性非常強、可持續性較強、可持續性一般、可持續性較弱、可持續性非常弱五個評價等級,五個評價等級對應的分值分別為5、4、3、2、1。本文在確定評價指標的評分標準時,參考了相關國家標準、行業規范和研究文獻,力求指標評分標準有章可循。同時,結合本文的研究實際,對部分指標的評分標準進行了調整和改進。此外,對于一些相關標準和研究文獻沒有涉及到的指標,本文采取咨詢專家意見的方法來確定評價指標的得分標準,確保評價指標的得分標準、科學、合理。
本文各項指標數據來源于三個渠道。一是咸寧市旅游局每年對溫泉游客的問卷調查,二是宏觀統計年鑒數據,三是咸寧市旅游局、統計局和環保局等提供的內部數據。具體而言,“游客滿意度”、“游客重游率”、“游客逗留天數”、“游客消費水平”相關指標數據來源于咸寧市旅游局對溫泉游客的問卷調查。其他指標數據部分來自《咸寧統計年鑒》、《咸寧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部分來自旅游局、統計局、環保局和市政府辦公室提供的內部數據資料。
首先來看一級指標的評價結果。2011—2015年,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一級指標可持續發展水平評價結果見圖1。從圖1可以看到,2011—2015年咸寧市溫泉資源稟賦條件的可持續性介于比較強和非常強之間,整體上呈現可持續非常強的趨勢。溫泉資源稟賦是溫泉旅游產業發展的基礎,溫泉資源稟賦條件的可持續性是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所在。咸寧市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平均得分為2.9464,區域經濟發展狀況的可持續性一般,但整體上呈上升趨勢。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得分平均值為3.22,溫泉旅游產業自身經濟效益的可持續性介于一般和比較強之間,而且在波動中呈現下滑趨勢。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的可持續性均介于一般和比較強之間,且整體上呈上升趨勢。

圖1 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各項指標可持續發展評價結果
再來看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整體評價結果(見下頁圖2)。2011—2015年,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價得分均在4分上下,因而整體上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發展的可持續比較強。2013年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得分出現下跌的主要原因在于,咸寧市溫泉洗浴營業總收入從2012年的2.2967億元下跌到了2013年的1.9951億元。同時還可以得到4個二級指標的可持續性排名:溫泉資源稟賦>經濟社會支撐系統>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溫泉旅游產業自身經濟效益。

圖2 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結果
本文從產業經濟學視角,指出了產業自身經濟效益對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并將該指標作為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的一個一級指標。并將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指標細分為本地市場潛力和外地市場潛力。結合指標特征和數據可獲得性,補充了部分三級指標。本文研究有助于豐富和完善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
此外,本文選取層次分析法,以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為例,對本文構建的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評價指標體系進行了實地應用。結果表明,2011—2015年,咸寧市溫泉旅游產業可持續發展的評價得分均在4分上下,其可持續發展水平整體上比較強;二級指標中溫泉資源稟賦、經濟社會支撐系統、溫泉旅游產業市場潛力、溫泉旅游產業自身經濟效益可持續性水平依次降低。
參考文獻:
[1] 席宇斌.溫泉旅游地時空演變特征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營口鲅魚圈為例[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2] 張金忠.大連溫泉旅游空間整合開發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3.
[3] 劉進金,周順安,曾鈞敏.溫泉資源之保育與管理[R].溫泉資源開發技術與保育管理研討會論文集,2002.
[4] 張蕾,丁登山,戴學軍.模糊數學方法在溫泉旅游資源開發條件評估中的應用——以廣東龍門為例[J].西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5).
[5] 瑞芳,張戈,楊紹南.大連地熱資源的旅游價值評價初探[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
[6] 鐘林生,王婧,唐承財.西藏溫泉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與開發策略[J].資源科學,2009,(11).
[7] 沈驚宏,余兆旺,周葆華.區域溫泉旅游開發適宜性分析及其對策[J].自然資源學報,2013,(12).
[8] 官品佳.區域溫泉旅游資源開發潛力評價研究[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2.
[9] 王艷平.溫泉旅游之湯文化脈絡[J].旅游論壇,2009,(3).
[10] 保繼剛,楚義芳.旅游地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1] 陳曦,黃遠水,程婷,陳怡.溫泉地旅游資源評價研究——以廈門翠豐溫泉與騰沖熱海溫泉為例[J].資源開發與市場,2009,(6).
[12] 劉云.溫泉旅游與城郊旅游地產的耦合發展研究[J].華東經濟管理,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