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地,童維風,黃保才
(安徽晉煤中能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臨泉 236400)
航天爐系統中來自原料煤貯倉的碎煤送入到磨煤機,被磨輥在磨盤臺上磨成粉狀,并由來自惰性氣體發生器的高溫惰性氣體進行干燥和輸送。由惰性氣體輸送干燥的粉煤進入粉煤袋式過濾器進行分離后,粉煤經旋轉卸料閥、粉煤纖維篩、粉煤螺旋輸送機送至粉煤貯罐;分離出的惰性氣體部分排放至大氣,剩余部分經循環風機進入惰性氣體發生器循環使用。惰性氣體發生器的燃料氣正常情況下來自老廠合成弛放氣,并用燃燒空氣鼓風機提供助燃空氣,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燃燒反應產生干燥粉煤的熱量。磨煤及干燥單元設有2條線,每條線的處理能力為設計煤量的100%,從而使得一條線在操作的同時,另一條線可進行維修。
含塵氣體從灰斗進入裝有濾袋的過濾室,粉塵被阻留在濾袋外面,干凈氣體透過濾袋,并經凈氣室、排風管、風機和排氣筒后排入大氣。當濾袋外壁的粉塵層逐漸增厚,除塵器阻力隨之增高,在達到設定的壓差值或清灰時間后,即逐漸輪流進行脈沖噴吹清灰。清灰開始時,電磁控制閥打開脈沖閥,噴吹管便與氣包相通,低壓氮氣(壓力為0.15~0.30 MPa)經噴吹口噴向濾袋,在噴吹的瞬間低壓氮氣的高速氣流在其周圍造成負壓,形成引射作用,又可從周圍吸入5~7倍于低壓氮氣的氣體,低壓氮氣和引射氣流一并射入濾袋內部。由于噴射時濾袋發生全面抖動和由里向外的反吹氣流作用,便可有效地清除掉附著堆積在濾袋外表的粉塵,使其掉入灰斗中,完成全部濾袋的清灰。清灰完畢后,恢復正常過濾狀態,同時進入周期間隔,如此循環反復進行,落入灰斗的粉塵通過過濾器箱體斜槽進入輸灰系統[1-2]。
粉煤袋式過濾器共有3個電磁閥箱體,每個箱體內有14個電磁閥,共42個電磁閥;每個電磁閥對應反吹18個濾袋,共設置756條濾袋;反吹氮氣壓力控制在0.25~0.30 MPa。粉煤袋式過濾器投運時,將PLC控制室除塵柜正面柜門上的“手動/自動”清灰旋鈕開關打在“自動” 位置,主控室啟動清灰。首先,對1#室進行清灰,此時1#室信號燈亮,從第1個反吹電磁閥開始反吹,每個電磁閥動作1 s,與第2個電磁閥動作間隔8 s,依次反吹至第14個電磁閥,第1個箱體反吹結束,信號燈熄滅;延時10 s,2#室信號燈亮,從第1個反吹電磁閥開始反吹,每個電磁閥動作1 s,與第2個電磁閥動作間隔8 s,依次反吹至第14個電磁閥,第2個箱體反吹結束,信號燈熄滅;延時10 s,3#室信號燈亮,從第1個反吹電磁閥開始反吹,每個電磁閥動作1 s,與第2個電磁閥動作間隔8 s,依次反吹至第14個電磁閥,第3個箱體反吹結束,信號燈延時10 s熄滅,一個反吹循環結束。若壓差不高,等待5 min(或10 min,根據實際運行情況設定)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反吹;若反吹結束測得的濾袋壓差仍高,則等待30 s進行下一循環反吹,反吹過程中壓差始終高于設定值,這一循環反吹結束后,PLC控制室默認濾袋系統故障,進而停運反吹系統[3-4]。
由于粉煤袋式過濾器系統運行已有2年多,濾袋的阻力有所增加,偶爾會有第3個箱體電磁閥反吹完成后壓差仍高于設定值的情況,PLC控制聯鎖清灰系統停運,主控人員及時發現后重新啟動執行反吹。若不能及時發現上述情況,就會導致濾袋阻力不斷上升,最終影響磨煤機負荷和濾袋使用壽命。通過提高壓差設定值后,系統會執行5 min時間檔,在等待過程中壓差仍偏高,導致聯鎖停清灰;當壓差設定值降低時,高壓差觸發又會聯鎖停運清灰,導致粉煤袋式過濾器無法正常運行。
由于無法進入PLC系統進行處理,聯系公司電儀車間人員對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通過研究決定直接將壓差點進PLC的線取消;但取消后,系統默認壓差始終處于低值,系統執行 5 min 時間檔,在等待過程中壓差最高可達1.7 kPa。清灰運行后,壓差最低降至1.0 kPa,壓差波動大影響粉煤系統的穩定運行,無法滿足裝置正常運行的要求。
因粉煤袋式過濾器反吹PLC裝置為300系統,電氣人員沒有相應的工具,無法進入修改程序,更無法了解其中的邏輯程序關系。所以,只有想辦法從現有的條件入手,以最少的資金投入來解決粉煤袋式過濾器反吹問題。
由于粉煤袋式過濾器的穩定情況關系到磨煤系統能否穩定運行,所以降低并穩定濾袋壓差至關重要。通過車間及班組人員現場對清灰系統運行規律進行試驗、摸索,發現在第3個箱體總控制信號燈熄滅后,壓差高信號再觸發,延時15 s,清灰系統就會啟動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反吹;在前2個箱體電磁閥反吹過程中,高壓差信號存在與否不會影響反吹,在第3個箱體電磁閥反吹結束前高壓差信號消失,就不會觸發高壓差聯鎖停清灰。發現此現象后,大膽提出通過第3個箱體的總控制繼電器的開、閉來控制濾袋高壓差信號的觸發與消失。
粉煤袋式過濾器反吹系統原控制程序見圖1。

圖1 粉煤袋式過濾器反吹系統原控制程序
壓差一次表測得壓差送數顯表,與壓差設定值進行比較,比較后送PLC進行控制,高于設定值時觸發高壓差信號,PLC指令壓差繼電器動作,綜合故障觸發。同時,故障信號反饋送至PLC,若一個循環反吹結束,故障信號一直觸發,PLC停運清灰;若壓差低于設定值,高壓差不觸發,等待5 min 時間進行下一循環反吹;若在等待期間高壓差觸發,則選擇壓差優先的控制方式,不再等時間,直接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反吹。
優化技改后反吹系統控制程序見圖2。

圖2 優化技改后反吹系統控制程序
壓差一次表測得壓差送數顯表,與壓差設定值進行比較,比較后經第3個箱體電磁閥總控制繼電器送PLC指令壓差繼電器動作, 綜合故障觸
發。同時,故障信號反饋送至PLC,若一個循環反吹結束,故障信號一直觸發,PLC停運清灰;若壓差低于設定值,高壓差不觸發,等待5 min時間進行下一個循環反吹;若在等待時間期間高壓差觸發,則選擇壓差優先的控制方式,不再等時間,直接進行下一個循環的反吹。
控制具體實施方案:將壓差反饋接至第3個箱體電磁閥總控制繼電器常閉點上,輸出后進入PLC;當第3個箱體電磁閥總控制繼電器帶電吸合后高壓差信號斷開消失,故障信號消失;在第3個箱體電磁閥反吹結束后,電磁閥總控制繼電器延時10 s斷開,斷開的同時高壓差信號點接通觸發,如此一來又能進行下一循環的反吹,確保濾袋的正常反吹,穩定了濾袋的阻力,則穩定了磨煤系統的運行。
正常運行期間,粉煤袋式過濾器壓差一般在1.0 kPa左右;當濾袋空負荷運行時,壓差在0.5 kPa 以下。鑒于以上數據,將數顯表壓差設定為0.7 kPa,既能確保空負荷或低負荷下濾袋,也不至于反吹頻次過高,負荷較重時又能連續運行反吹。
在公司儀表人員的大力配合下,方案得到實施,且達到了所要實現的預期效果,目前運行穩定,濾袋壓差由原來的1.0~1.7 kPa,降至目前的0.7~0.9 kPa,取得了較好的運行效益。由于優化技改的成功應用,提高了反吹效果,延長了濾袋的使用壽命,同時穩定了生產,為航天爐裝置的經濟穩定運行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德海.航天粉煤氣化技術優化的探討[J].化肥工業,2015,42(2):34- 35.
[2] 李慶增.粉煤氣化裝置磨煤干燥單元工藝設計研究及優化[J].山東化工,2016,45(17):112- 113.
[3] 韓延陽,王瀟宇,王建軍.煤粉袋式過濾器內煤粉結塊、積煤的分析及安全總結[J].化工技術與開發,2013(3):56- 57.
[4] 姜從斌,劉曉軍,葛超偉.HT_L航天粉煤加壓氣化裝置運行情況[J].化工設計通訊,2011,37(4):24-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