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冬梅,李小軍
(西部礦業股份有限公司,青海 西寧 810000)
我公司是全濕法氧壓浸出電鋅冶煉企業,投產初期氧壓釜壓釜、壓槽等故障頻發,鋅浸出率指標非常低,無法連續生產。究其根本原因就是鋅精礦粒度不合格,造成酸浸不充分,導致物料在氧壓釜內反應不充分。同時在原料工段由于礦漿內雜質較多,立磨機頻繁堵料。這些問題的出現導致操作工人勞動強度大,公司經濟損失巨大。經生產工藝部門及設備部門共同研究決定在立式攪拌磨礦機的前端增設一臺圓筒篩,將礦漿內的大顆粒物料以及不溶雜物進行分級篩分。經過運行觀察,堵料的問題基本解決,但是與此同時又出現了新的問題,即每天產生的經圓筒篩分級后的篩上物料現場越積越多,影響現場管理,且這些篩上物含鋅較高,需要及時處理返回生產系統,以提高鋅回收率。
在此背景下,設備專業技術人員提出兩套方案:第一,增加球磨機,將篩上物利用叉車運至球磨機安裝現場,通過人工上料處理完畢后重新進入生產流程。第二,將現有圓筒篩進行改造升級,在圓筒篩內部增加球磨機的功能,以滿足生產使用。
滾筒篩結構及工作原理簡介:筒體由金屬絲編織網或穿孔鋼板制成,由電動機通過鏈條或齒輪帶動沿軸心轉動,利用角度使物料在篩筒內透篩和向前運動,通過透篩的細顆粒物料從出口流出進入下道工序,大顆粒物料在筒內被帶到前端,進入渣箱后由人工進行收集裝袋。
由于傳統圓筒篩只能實現物料分級的功能,且物料粒度等級相對較粗,篩下產品可實現約3~10mm的粒度,篩上物仍需進行再次處理等缺點決定其市場應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一般只在重選廠用于洗礦脫泥。
對物料粒度要求較高的使用場所,特別是鋅冶煉行業要提高浸出率這一關鍵指標,圓筒篩必須進行改造升級,才能在冶煉行業得到廣泛應用。
一步完成篩分、細磨兩道工序,即可以解決人工收集篩上物的工作,避免現場篩上物堆積,又可以大幅提高鋅浸出率。
一臺GTS820滾篩,采購成本約3~4萬元;一臺球磨機,采購成本約200多萬元。改造成功后,球磨機的購置成本可完全節省。
該方案實施的重點難點在于:滾筒篩屬于開放式設計,球磨機屬于全封閉式設計。因此,改造必須解決以下幾方面問題:(1)解決滾筒篩進口物料必須干凈的問題,在滾篩進料口加裝過濾網,攔截礦漿中彩條布等雜質;(2)解決滾筒篩篩網不耐磨的問題,在滾筒篩格室內增加耐磨襯板,并分割成兩個格室;(3)解決鋼球不被拋出,將滾篩的末端封閉,防止鋼球從出口流出;(4)鋼球的添加量
我公司的滾筒篩規格型號GTS820,外形尺寸為Φ0.8×2,電機功率5.5KW,轉速32r/min,設備自重2.2T,我公司本次改造,鋼球添加量為20公斤,是設備自重的十分之一。具體方案如圖1:

圖1 優化改造方案設計圖
本技術改造方案投資少,構思巧妙,改造定制的設備僅為3.5萬元,較傳統滾筒篩的采購成本只增加了0.5萬元的改造費用,且完全省略了球磨機設備的購置費,一次投入至少節約200多萬元。如果計算綜合成本,如球磨機成套設備的安裝調試費以及運行成本,根據經驗可實現節約2~50萬元/年。目前,現場使用效果很好,為今后同行業應用也提供了一種簡單又經濟的技術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