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美林
(長沙有色冶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長沙 410000)
麒麟廠目前探明的資源儲量大幅度的減少,資源形式不容樂觀。受深部探礦平臺制約,往深部探礦進度緩慢,而周邊探礦由于權證問題,無法開展進一步找探礦工作,因此往麒麟廠深部開展找探礦工作刻不容緩。為實現“百萬產能、百年礦業”的目標,打開麒麟廠深部找探礦平臺,探獲新的資源儲量,保障原料供給,滿足礦山的中長期持續生產與發展。
礦區位于揚子準地臺西南緣,滇黔褶斷區的西部,滇東北褶斷束南東部東川-鎮雄構造帶中的會澤金牛廠-礦山廠成礦帶上。
礦區出露地層自老至新有:震旦系上統燈影組(Zz2dn),寒武系下統筇竹寺組(1q),泥盆系中統海口組(D2h)、上統宰格組(D3zg),石炭系下統大塘組(C1d)和擺佐組(C1b)、中統威寧組(C2w)、上統馬坪組(C3m),二疊系下統梁山組(P1l)和棲霞茅口組(P1q+m)、上統峨眉山玄武巖組(P2β)。
礦區構造以麒麟廠逆斷層為主干構造,北西向斷裂為配礦構造,麒麟廠逆斷層派生的北東向斷裂、層間斷裂及層間破碎帶為礦床的主要容礦構造。在北西向斷裂和北東向斷裂交匯部位,礦體局部膨大,北西向斷裂構造控制成礦作用。
①麒麟廠逆斷層:為礦區的一級構造,具有多期活動和成礦流體活動特點,具導礦性質。該斷層走向N20°~30°E,傾向南東,傾角46°~73°,局部近于直立。斷層上盤為泥盆系上統宰格組、石炭系上統大塘組和擺佐組和二疊系地層,下盤為二疊系梁山組、棲霞茅口組地層。斷層面呈緩波狀,破碎帶寬0.4m~30m,由白云質灰巖、玄武巖、白云巖等壓碎物質組成。發育黃鐵礦化、硅化、黃鐵礦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和方解石化等熱液蝕變。麒麟廠逆斷層延伸大,插入高地熱區,成為深源流體上升的通道,是麒麟廠礦床的主要導礦構造。
②麒麟廠北西向斷裂:為礦區最發育的次級斷裂,伴隨麒麟廠逆斷層產生有二十一條較大的羽狀北西向橫斷層組,斷裂活動具多期性。該斷層走向N10°~70°W,傾向南西,傾角50°~85°,分布密度50m~100m。斷裂面多呈波狀或鋸齒狀,裂帶內主要由大小混雜堆積物組成,同一條斷層在地層內錯距大,在礦體內的錯距小。
③麒麟廠北東向斷裂、層間斷裂及層間破碎帶:為麒麟廠逆斷層派生的構造,礦區內較發育,具多期活動特點,對礦體的控制作用較明顯。走向N10°~25°E,傾向南東,傾角50°~80°。斷裂面呈舒緩波狀,破碎帶寬20m~50cm。該組構造多被北西向組斷裂切割礦化,是成礦熱液運移和貯礦場所。
沉積巖在整個礦區覆蓋80%。地層由老至新分別為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石炭系,巖性都為白云巖、灰巖、砂巖、頁巖、炭泥質頁巖、粉砂巖夾長石砂巖。
巖漿巖在整個礦區覆蓋20%。主要為峨眉山玄武巖,巖性為黑褐色、灰紫色氣孔狀、杏仁狀及致密塊狀玄武巖。
圍巖蝕變為礦區重要的找礦標志之一,主要有白云石化、黃鐵礦化、方解石化、褪色作用、硅化等。
礦體特征。礦體主要沿近北北東走向裂隙帶分布,呈條帶狀、脈狀、細脈狀、透鏡狀產出,傾向西,傾角45°左右,分布密集成帶,根據礦體密集程度大致可分為Ⅰ、Ⅱ、Ⅲ、Ⅳ四個含礦帶。
Ⅰ含礦帶:為礦區最主要的含礦帶,位于礦區東側。含礦帶走向長約1400m,傾向延伸約750m,帶寬100m~160m。總體產狀280°∠50°,深部延深,傾角變緩至30°~40°。含礦帶由34條礦體組成,礦體主要分布于含礦帶南、北兩側,以細脈、短脈狀為主斷續產出。
Ⅱ含礦帶:位于礦區中部,為本礦區主要含礦帶之一。含礦帶長1000m,帶寬100m~440m。總體產狀285°∠45°,深部延深,傾角變緩至30°。含礦帶由28條礦體組成,呈細脈狀、透鏡狀斷續產出。
Ⅲ含礦帶:位于礦區中部。含礦帶長1200m,帶寬130m~170m。含礦帶產狀283°∠48°,傾角總體變化趨勢為:沿走向由北向南變陡,沿傾向淺部向深部變緩。含礦帶由41條礦體組成,呈條帶狀、細脈狀及透鏡狀產出。
Ⅳ含礦帶:位于礦區西側。含礦帶長1300m,帶寬100m~260m。總體產狀290°∠45°。含礦帶由20條礦體組成,呈透鏡狀、細脈狀產出,集合體呈雁行或平行脈狀,礦體厚度變化大,都為小礦體。
“十二五”期間,相關科研院所在本礦區開展了井下坑道地球化學勘探、地球物理勘探、遙感技術等工作,發現物探異常41個,其中已知礦致異常3個、推測礦致(或礦化)異常37個、非礦致異常1個。
依據有關規范要求,在已發現的物探異常區域開展深部勘查工作,進一步擴大勘探成果;在未有突破的空白區,通過基礎地質、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學等方法進行成礦和找礦地質研究,采用坑、鉆探組合形式對地質及物化探異常區進行工程驗證。
本次地質勘查工作部署遵循“總體規劃、統一部署、系統安排、分步實施”的思路和以下勘查工程布置原則:
①必須按照一定的間距,由已知到未知、由淺入深、先稀后密、點面結合的布置勘查工程,并盡量使各工程間構成完整的剖面系統,保證剖面之間、工程之間的地質資料能上下、左右聯系對比。②勘查工程布置要充分利用原已有工程,采用平硐等坑探工程進行勘查時,加強與生產相結合,應盡量使探礦坑道為將來開采時所利用。③勘查工程應盡量垂直礦體或含礦層走向布置,以保證沿厚度方向揭穿整個礦體或含礦層。在探礦平臺的中段運輸平巷上的勘探線方向布置穿脈工程或水平鉆探工程,平臺之間布置垂直鉆探工程進行加密,以控制礦體傾向上的變化。④本次設計的勘查工程實施獲得地質資料后,根據工程揭露的地質情況,加強綜合研究,及時補充、優化設計,實施動態化管理。
根據預測礦體產狀變化特征及勘查工程布置原則,類比麒麟廠上部礦體,按第Ⅲ勘查類型系統布置勘查工程,對預測靶區和已揭露礦體地段,采用100m×100m(走向×傾向)的勘查網度探求333類資源量;對礦化有利地段,采用200m×200m~400m的勘查網度探求334類資源量。
麒麟廠深部勘查范圍為1031m~-30m標高(見圖1),每隔300m標高設置一個探礦平臺,平臺標高為730m、430m、130m水平。勘查手段采用穿脈和坑內鉆相結合的方式。

圖1 麒麟廠預測靶區礦體縱投影圖
坑內鉆巖、礦心采用劈心法進行取樣;對穿脈揭穿的礦層采用連續刻槽取樣,其斷面規格為10cm×3cm。結合礦石自然類型在整個含礦層連續取樣(含頂、底板各2個樣),樣長一般2.0m/個。樣品加工按規范要求進行碎樣加工。基本分析項目為Pb、Zn、S。組合分析項目為Au、Ag、Ge、Cd、As、Fe、Cu、Ga、In等。
礦山深部勘查工程實施后,對綜合預測靶區進行資源量估算,預計麒麟廠深部1031m中段以下資源增儲333+334類資源量740.28萬噸。
通過深部勘查工作,查明礦體(化)形態、產狀、規模、空間位置及其內部結構;對礦體邊部、深部延伸情況進行“探邊”、“摸底”、“掃盲”工作;查明對礦體有影響的地質構造特征,研究成礦規律,進行成礦預測,指導下一步工程布置,不斷擴大礦區遠景,增加保有資源儲量。
參考文獻
[1]徐友寧,李玉武,張江華.礦產資源勘探開發閉坑地質環境防治一體化研究[J].礦床地質,2012,28(s1):77-80.
[2]王春艷,蘇永津.新疆東天山地區礦產資源綜合評價及規劃建議[J].資源與產業,2016,18(2):36-43.
[3]張新虎,任豐壽,余超,等.甘肅成礦系列研究及礦產勘查新突破[J].礦床地質,2015,34(6):1130-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