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磊,魏 紅
(1.山西省同煤集團機電管理處, 山西 大同市 037003;2.山西省同煤集團馬脊梁礦, 山西 大同市 037027)
煤礦安全生產技術一直受到廣泛的關注,與煤礦瓦斯治理技術的發展相比,井下安全供電技術已明顯滯后,供電故障造成的瓦斯超限事故對礦井安全構成了嚴重威脅,輕則生產中斷,重則發生人員傷亡事故。
煤礦供電系統普遍存在級聯層次深、供電半徑短、電纜線路多、定值配合難等特點,這就直接誘發了越級跳閘故障。這種情況下首末端故障電流難以區分保護范圍,短路保護配合延時無法整定,導致保護沒有選擇性。系統末端產生的短路電流,可造成上下多級開關保護同時動作,使故障范圍擴大,造成不必要的停電[1]。停電范圍的擴大又導致故障排查工作量加大,使故障停電時間延長,嚴重威脅礦井安全。因此,研究煤礦供電的防越級跳閘系統迫在眉睫。對此,本文提出采用區域保護技術,并基于此開發出區域保護裝置,解決僅依據故障電流無法區分保護范圍、上下級時限配合等難題,從而消除越級跳閘現象。
區域保護的原理是讓各級保護之間通過信號傳輸進行聯系[2]。無論系統中哪一級保護發生短路時,都會立即向上一級發送信號,將其閉鎖;如果斷路器發生故障時,上級保護立即做出反應,從而使母線達到快速跳閘的目的。這樣就可以把短路故障最終確定在較小的區域內。
傳統的“點保護”之間是靠短路電流和時間級差配合,僅根據自身信息對發生的故障進行判斷,而“區域保護”之間是靠通訊配合,根據區域內所有相關信息對故障進行綜合判斷[3],更適用于供電半徑短、電纜線路多的煤礦供電系統。
當某一出線產生短路電流時,故障線路和其相應進線的繼電保護電流元件啟動,出線保護發出閉鎖信號,進線保護收到信號后將跳閘出口關閉,出線保護發出跳閘信號,斷路器斷開,出線開關跳閘[4];隨后,出線保護識別到故障電流消失,將閉鎖信號撤回,進線保護的跳閘功能隨即恢復,實現故障排除;如果出線開關不動作,故障電流仍然存在,出線保護延時100 ms確認斷路器不起作用后撤除閉鎖信號,進線保護出口恢復,斷路器跳開,達到失靈保護的目的;如果母線發生短路,出線沒有故障電流,進線斷路器跳開,實現故障排除[5]。
以1#、2#開閉所聯絡線為例,說明區域保護工作原理(見圖1)。
系統正常運作期間,各級開關均閉合,限時過流保護時間整定為100 ms,假設t=0時,出線側發生短路故障;t=20 ms時,CB4開關保護識別出短路電流,隨即發出信號將上級開關CB3閉鎖,通訊延時和程序延時總和不超過80 ms,同樣,CB3閉鎖CB2,CB2閉鎖CB1;t=100 ms時,未閉鎖的CB4出口斷開,開關動作時間不超過100 ms;t=200 ms時, CB4開關處于跳閘狀態,短路電流消失,隨即發出信號將上級開關CB3閉鎖解除,同樣,CB3將CB2閉鎖解除,CB2將CB1閉鎖解除。
區域保護裝置如圖2所示,DSP插件的作用是采集和處理本地開入信號,通過光網絡進行信號交換,依據收到的信號指令來決定本機的輸出動作,是該裝置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 區域保護工作原理

圖2 區域保護裝置
DSP插件上包括14路開關量輸入回路,2路脈沖量輸入回路和通訊接口。開關量輸入為220 V或110 V或24 V直流電,端子n215為開入公共端,與開入電源的負端相連,其中端子n201~n205安裝有兩級光隔,能夠直接使得繼電器動作,端子n206~n214安裝有一級光隔,與DSP總線相連。端子n218為脈沖量公共端,2路脈沖量可以采集有功和無功功率。
變電站之間的區域保護信號傳遞是通過區域保護通信裝置來實現的,通信裝置原理如圖3所示。區域保護通信裝置的2路開入在邏輯上是相或關系,也就是說無論哪個開入發出閉鎖信號都是有效的;另外,該裝置的2路開出在數據校驗和地址匹配無誤的情況下,只要收到閉鎖信號,就可以將其傳送到遠端目標裝置的出口。
本裝置最多可以容納16個設備串聯在同一組網上,通過單環光纖網絡進行信息交換,并且能夠在不影響通訊性能的前提下設置多個上級,組網如圖4所示。4臺設備A、B、C、D可以分別設置本機地址和目標地址,構成網絡上的上下級關系,例如: A的目標地址設置為 B的本機地址,而 B的目標地址設置為 C的本機地址, C的目標地址設置為 D的本機地址, D的目標地址與 A、B、 C、 D的本機地址都不同。這樣就可以實現A向B發送閉鎖信號,B向C發送閉鎖信號,C向D發送閉鎖信號,D為網絡的最高級設備,A為網絡的最低級設備。

圖3 區域保護通信裝置

圖4 區域保護通訊模塊組網
煤礦供電系統短路一般發生在末端,安裝區域保護裝置后,能夠有效消除越級跳閘現象,停電時間由每次2 h縮短至每次5 min。按年產量200萬t中等規模礦井計算,平均每年因故障停電8次,產量減少3653 t。按每噸500元計算,則每年可為企業減少183萬元的經濟損失。在實際應用中,區域保護技術能夠準確識別故障段,消除長期困擾煤礦的越級跳閘問題,大幅提高了煤礦供電可靠性,具有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喬記陽.基于CAN總線的煤礦井下防越級跳閘系統的研究[D].焦作:河南理工大學,2010.
[2]王相君.煤礦電網分布式區域保護的應用[J].同煤科技,2014(3):22-24.
[3]劉華峰.基于區域保護技術的井下防越級跳閘方案[J].能源與節能,2015(10):157-158.
[4]王長春.500 kV主變壓器繼電保護若干問題研究[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09.
[5]西安供電局.一種開閉所分布式站域保護方法:中國專利,2010102225622[P].2010-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