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安才

明朝末年,農民起義軍領袖李自成,人稱闖王,他所領導的農民戰爭的故事,為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毛澤東主席所重視。
一九四四年初,黨中央和毛主席在延安領導人民革命時期,毛主席在《為人民服務》一文中提到的黨外人士李鼎明先生,將陜北米脂縣人李寶忠(健侯)所著,反映李自成領導的農民戰爭故事的書稿《永昌演義》送給毛主席閱評。
毛主席閱讀過后,于四月二十九日復信給李鼎明先生。他在信中指出:“吾國自秦以來兩千余年推動社會向前進步者主要的是農民戰爭,大順帝李自成將軍所領導的偉大的農民戰爭,就是兩千年來幾十次這類戰爭中的最著名的一次?!薄皹O有教育人民的作用”……
毛主席不僅閱讀過這本書,還在信中說:“并抄存一部,以為將來之用。”
一九四九年三月,黨中央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以后,遷往北京的途中,毛主席告誡人們:“我們不做李自成?!泵鞒┠昀钭猿深I導的農民戰爭規模宏大,時間長達數十年之久。這次農民戰爭的成功與失敗是驚心動魄的,其前車之鑒對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斗爭極具教育意義。
距今三百七十多年的明朝末年,李自成出身貧窮農民,以驛卒起義于草澤,人稱“闖王”。他領導的農民起義軍是在老百姓的“迎闖王不納糧”口號聲中成長壯大起來的。經歷十幾年的艱難奮戰,推翻了明王朝腐朽政權,建立了農民自己的政權——大順朝,李自成當皇帝了。
然而就在軍事上取得了巨大勝利,新的國家政權立足未穩時,大順朝的領導者們以為天下太平了,該享受榮華富貴了。因此而貪圖享受,驕傲自滿、麻痹輕敵等腐敗之風漫延。各級文武官員只顧忙于搶占前朝官員及富人的住宅,搜刮錢財,追索贓款,強占人妻,花天酒地,貪圖享樂,沉醉于“迎闖王不納糧”的喧鬧聲中享受富貴。
大順朝的領導者不僅輕視了軍事斗爭,對近在肘腋的關外強敵視而不見,不加防范。而且忽視了稅收大政,以為老百姓不納糧(稅),國家照樣過日子。殊不知只靠搜刮官員和富人的錢財過日子,國家政權是難以維持的。
果然,李自成進京才一個多月,京城便缺糧,市民沒有飯吃,商人罷市,搞得人心惶惶。更有甚者,駐扎在京城的幾十萬大軍的糧草供應不上,出現了“一日無糧軍心散”的混亂局面。領軍大將劉宗敏強占官宅及人家的愛妾,導致鎮守山海關的明將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棄關不守而去投降強敵滿清,并引幾十萬清兵入關,殺進京城。沒有糧草供應的農民軍是抵擋不住強敵的,農民軍一路戰敗。使得李自成于三月二十一日登基稱帝,四月二十九日逃離北京,當了四十天的皇帝就夢斷黃梁了。百萬農民軍煙消云散,一代英雄李自成,于次年九月逃到湖北通山縣九宮山下,死于鄉民之手,年僅三十九歲。
今天,新中國成立六十九年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在這個關鍵時期,重新領會當年毛主席的“我們不做李自成”的告誡,倍感一代偉人之英明。
我們永遠不會忘記全國億萬人民肩挑背扛踴躍繳納公糧,母親送兒上戰場,為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作出的巨大犧牲和貢獻。在邁向新時代的征途中,我們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戒驕戒躁,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當今世界并不太平,強敵虎視于國門之外,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國家脫貧攻堅的任務艱巨,決不能掉以輕心。我們不要“迎闖王不納糧”的口號聲;要的是富起來要納稅的吹呼聲,要的是擼起袖子加油干的號角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