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珍榮
(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甘肅 白銀 7309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呼吸系統疾病。該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持續的氣流受限,可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甚至會出現呼吸衰竭,威脅其生命安全。以往臨床上常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但效果不夠理想,且會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收治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該病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間在白銀市第二人民醫院呼吸科接受治療的60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這60例患者均存在慢阻肺的病史,均在入院前的短期內出現咳嗽、咳膿性痰、氣短、痰量增加及發熱等癥狀。將這60例患者按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30例/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20例男性、10例女性;其中,年齡最小的為46歲,年齡最大的為77歲,平均年齡為(63.4±4.5)歲。在對照組患者中,有19例男性、11例女性;其中,年齡最小的為44歲,年齡最大的為76歲,平均年齡為(62.8±6.1)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對其進行吸氧、糾正水電解質紊亂、抗感染、祛痰、營養支持及解除支氣管痙攣等常規治療[1]。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使用BiPAPS/T-30無創呼吸機對患者進行治療。治療的方法為:將呼吸機的模式調節為S/T模式。為患者佩戴口鼻面罩,經該面罩對其進行雙水平氣道正壓通氣。將患者的呼吸頻率控制在12~16次/min之間,將給氧的濃度控制在30%~40%之間,將呼吸機的起始吸氣壓設置為4~8 cmH2O。根據患者的耐受情況調節呼吸機的參數[2]。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治療的方法為:對患者進行氣管切開或經鼻氣管插管,為其建立人工氣道,然后為其連接呼吸機。將患者的呼吸頻率控制在12~16次/min之間,根據其具體情況調整呼吸機的參數[3]。根據兩組患者病情的改善情況確定對其進行通氣治療的時間。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同時比較在進行通氣治療前、進行通氣治療30 min后、進行通氣治療24 h后其動脈氫離子濃度(pH)、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CO2)等血氣指標的變化情況[4]。
將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經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平穩,其臨床癥狀及血氣指標均得到明顯的改善,則視其治療的結果為顯效。經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趨于平穩,其臨床癥狀及血氣指標均有所好轉,則視其治療的結果為有效。經治療,患者的生命體征及血氣指標均未發生改變,其病情甚至趨于惡化,則視其治療的結果為無效。
采用SPSS16.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70.0%,觀察組患者治療的總有效率為93.3%,二者相比,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在接受通氣治療前,兩組患者的pH、PaO2及PaCO2的水平相比,P>0.05。在進行通氣治療30 min及24 h后,兩組患者的pH及PaO2的水平均高于接受治療前,其PaCO2的水平均低于接受治療前,P<0.05。在接受通氣治療30 min后,觀察組患者PaO2的水平高于對照組患者,其PaCO2的水平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在接受通氣治療24 h后,兩組患者pH、PaO2及PaCO2的水平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通氣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氣指標變化情況的對比(±s)

表2 接受通氣治療前后兩組患者血氣指標變化情況的對比(±s)
PaCO2(mmHg)觀察組(n=30)組別 時間 pH PaO2(mmHg)接受通氣治療前 7.145±0.061 45.7±5.8 86.9±7.1進行通氣治療30 min后 7.294±0.072 76.2±5.9 64.8±5.6進行通氣治療24 h后 7.382±0.081 85.7±6.3 54.6±7.9對照組(n=30)接受通氣治療前 7.195±0.064 44.9±6.8 87.5±8.0進行通氣治療30 min后 7.289±0.071 63.6±6.0 72.6±6.9進行通氣治療24 h后 7.341±0.074 84.8±6.9 52.9±7.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該病在老年人中較為常見,可被寒冷及感染等因素誘發。該病患者的病情可突然加重,使其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等并發癥,嚴重影響其預后,甚至導致其死亡[5]。過去,臨床上常用有創機械通氣對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但療效不佳,對患者造成的創傷較大,且易引發其他的并發癥[6-7]。近年來,臨床上對該病患者進行無創正壓通氣治療,取得了令人滿意的療效。該療法不需要切開患者的氣管或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易被患者接受。在接受通氣治療期間,患者還可正常進食、咳嗽和進行語言交流等,也有利于醫護人員觀察其病情[8]。
綜上所述,用無創正壓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顯著,且可改善患者的血氣指標。
參考文獻
[1]羅振俊.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利用無創呼吸機治療的療效觀察[J]. 現代診斷與治療,2017,28(7):1253-1254.
[2]成蘇杭,朱祥,王軍,等.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35):102-103.
[3]孫衛東,范波,陳艷梅,等.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意識障礙Ⅱ型呼吸衰竭的臨床效果與安全性[J].西部醫學,2016,28(1):80-83.
[4]謝慶先.用無創呼吸機對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進行治療的效果研究[J].當代醫藥論叢,2015,13(3):186-187.
[5]侯紹元.采用無創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J/OL].中國社區醫師,2015,31(1):28-29.
[6]肖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有創機械通氣124例治療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16):100-101.
[7]李艷梅.探討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急救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1):610-611.
[8]陳磊.無創呼吸機治療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2,24(4):381-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