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維盟
(貴州省長順縣人民醫院,貴州 黔南 550700)
跟骨骨折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骨科疾病。此病多發生于青年人群,具有較高的致殘率。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療法與非手術療法治療跟骨骨折。為了比較用這兩種方法治療跟骨骨折的效果,筆者對2008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貴州省長順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08年6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貴州省長順縣人民醫院收治的70例跟骨骨折患者。這些患者被納入本次研究的標準是:1)其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跟骨骨折的診斷標準。2)經進行X線檢查、CT檢查被確診患有跟骨骨折。3)對本次研究的內容知情,并簽署了自愿參與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在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與女性患者分別有50例和20例,其中年齡最小的23歲,年齡最大的65歲,平均年齡為(37.6±3.4)歲。他們中,因從高空墜落而致傷的患者有51例,因發生交通事故而致傷的患者有19例。其中,發生閉合性骨折的患者有54例,發生開放性骨折的患者有11例,合并其他損傷的患者有5例。參照Essex-lopresti分型標準,對這些患者的骨折類型進行了分型,其中骨折類型為I型的患者有22例,為Ⅱ型的患者有35例,為Ⅲ型的患者有13例。在征得這些患者同意后,由臨床醫生根據其意愿,將其分為手術組(n=36)和非手術組(n=34)。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為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 為手術組患者采用AO跟骨鋼板內固定術進行治療。在患者進行手術前,臨床醫生根據其骨折的具體情況,協助其擇取相應的手術體位。患者若為單側跟骨骨折,可讓其以側臥位接受手術治療;若為雙側跟骨骨折,可讓其以俯臥位接受手術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將患者的患肢適當抬高,并對其進行腰麻或硬膜外麻醉。2)在患者患側跟骨的外側做一個“L”型切口,并充分暴露其腓骨肌腱和腓腸神經。3)對患者的跟骨外形和塌陷的跟骨關節面進行調整和復位(復位的方式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而定)。4)將AO型跟骨鋼板放置于患者跟骨的外側壁,然后使用螺釘對鋼板進行加壓固定。5)在完成上述操作后,對創面進行徹底的沖洗,并對手術切口進行縫合及加壓包扎。在手術結束后,對患者進行常規的抗感染治療,并盡早協助其進行足部功能鍛煉。
1.2.2 為非手術組患者進行治療的方法 為非手術組患者采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進行非手術治療的方法是:1)對發生輕度跟骨骨折的患者(骨折斷端沒有發生移位),使用石膏托對其骨折部位進行4~6周的外固定。待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后,根據其足部功能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足部功能鍛煉。2)對發生中度跟骨骨折的患者(骨折斷端發生了移位)進行麻醉下手法復位后,使用石膏托對其骨折部位進行4~7周的外固定。待患者的骨折部位愈合后,用彈性繃帶對其骨折部位進行加壓包扎,并根據其足部功能的恢復情況,指導其進行足部功能鍛煉。3)對發生重度跟骨骨折的患者實施麻醉下手法復位、骨牽引治療及石膏托制動,然后讓其臥床休息,并將其患肢放在布朗氏架上,對其施行維持性牽引。若患者的患肢存在嚴重腫脹的情況,使用冰袋對其腫脹的部位進行冷敷(冷敷的時間不宜>24h)。待患者患肢腫脹的情況得到一定緩解后,協助其進行一些簡單的足踝關節自主運動訓練,以徹底消除其患肢腫脹。待患者的骨折部位基本愈合后,使用彈性繃帶對其患肢施行壓迫性包扎,并根據其具體情況指導其在拐杖的輔助下進行行走訓練。待患者的足踝關節可承受其身體部分的重量時,指導其進行部分負重行走訓練。待患者的足踝關節可承受其身體全部的重量時,指導其進行完全負重行走訓練。
治療結束后,我院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了6個月的隨訪,并在進行末次隨訪時評定其治療的效果。
觀察兩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及其足部功能的恢復情況。采用Maryland足部功能評分法對這些患者足部功能的恢復情況進行評定。1)患者足部功能的評分若>90分,則表示其足部功能恢復的情況為優。2)患者足部功能的評分若在75~90分之間,則表示其足部功能恢復的情況為良。3)患者足部功能的評分若在50~74分之間,則表示其足部功能恢復的情況為可。4)患者足部功能的評分若<50分,則表示其足部功能恢復的情況為差。優良率=(優例數+良例數)/總例數×100.0 %。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手術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時間為(182.7±23.8)d;非手術組患者骨折愈合的平均時間為(175.2±25.1)d。兩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接受治療后,手術組患者足部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91.7%(33/36);非手術組患者足部功能恢復的優良率為63.9 %(23/34)。手術組患者足部功能恢復的優良率明顯高于非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足部功能恢復優良率的比較
跟骨骨折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跗骨骨折。此病大多是由于患者受到擠壓、從高處墜落或發生交通事故造成的。此病患者的主要癥狀為足跟部腫脹和劇烈疼痛[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非手術療法與手術療法治療跟骨骨折。采用非手術療法治療跟骨骨折雖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但患者在治療后較易出現足跟增寬、高度丟失和關節面錯位等后遺癥,嚴重影響其足部功能的恢復效果[2]。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跟骨骨折雖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但可使患者的骨折早日愈合,且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但是,手術療法并不適用于所有的跟骨骨折患者。有研究學者指出,骨折程度較輕,且骨折斷端并未發生移位的患者可采用非手術療法進行治療;而骨折程度較重,且骨折斷端已發生移位的患者應采用手術療法進行治療[3]。因此,臨床醫生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適當的方式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后,手術組患者骨折愈合的時間與非手術組患者大體相當,二者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手術組患者足部功能恢復的優良率明顯高于非手術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采用非手術療法相比,采用手術療法治療跟骨骨折雖具有一定的創傷性,但可有效地提高患者足部功能恢復的優良率,改善其預后。因此,臨床醫師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為其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參考文獻
[1]葛晨,徐向陽,王亞梓,等.三種不同手術方式治療跟骨骨折的療效分析[J].中國骨與關節外科,2014,20(4):280-284.
[2]張青山,張蜀華.兩種手術治療SandersⅡ型、Ⅲ型跟骨骨折的比較[J].實用骨科雜志,2014,15(6):515-519.
[3]張堅若,沈是銘,陳永堅,等.植骨與非植骨治療跟骨骨折的療效比較[J].臨床骨科雜志,2013,26(1):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