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召,雷 波
(樂山市人民醫院,四川 樂山 614000)
三叉神經痛是臨床上常見的腦神經疾病。此病可分為典型三叉神經痛和非典型三叉神經痛兩種。此病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面部三叉神經分布區內反復出現陣發性、短暫、劇烈的放射樣疼痛。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微血管減壓術對三叉神經痛患者進行治療[1]。本次研究主要探討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典型三叉神經痛及非典型三叉神經痛的臨床效果?,F將研究結果闡述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間樂山市人民醫院收治的100例患有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將患有典型三叉神經痛的68例患者設為典型組,將患有非典型三叉神經痛的32例患者設為非典型組。在典型組的6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8例;其年齡為35~81歲,平均年齡為(62.6±3.7)歲;其病程為2~9年,平均病程為(3.3±1.8)年。在非典型組的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18例;其年齡為37~82歲,平均年齡為(54.6±3.9)歲;其病程為5~16年,平均病程為(8.5±2.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在這兩組患者入院后,我院均為其采用微血管減壓術進行治療。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讓患者取側臥位。2)在患者患側耳后做一個直切口,然后經枕下乙狀竇后入路將硬膜切開,并釋放腦脊液。待腦脊液釋放令人滿意后,向內側牽拉小腦半球。必要時,可電凝并切斷三叉神經背上方的巖靜脈。然后,采用銳性分離法,將三叉神經根前上方及其與聽神經、面神經之間的蛛網膜切開。3)沿著三叉神經根的方向,從三叉神經根出/入腦干處向顱內段進行全程探查,并詳細了解和記錄壓迫血管的來源、種類、數量、大小、被壓迫的部位以及被壓迫的程度等。同時,記錄三叉神經根是否存在移位和萎縮的情況。4)在血管減壓令人滿意后,用Teflon棉(醫用墊棉)將壓迫神經的“責任血管”與三叉神經根墊開。
手術結束后,對這兩組患者均進行了1年的隨訪,并對其治療的效果進行觀察。
1)觀察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⑴經手術治療后,患者疼痛的癥狀若立即得到緩解,且在術后1天內,其疼痛的癥狀完全消失,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立即緩解。⑵經手術治療后,患者疼痛的癥狀若逐漸減輕,直至完全消失,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延遲緩解。⑶經手術治療后,患者疼痛的癥狀若有所改善,但仍需服用小劑量的卡馬西平進行鎮痛治療,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明顯減輕。⑷經手術治療后,患者疼痛的癥狀若無改善,則可判定其治療的效果為無效。疼痛的緩解率=(立即緩解例數+延遲緩解例數)/總例數×100.0 %。治療的總有效率=(立即緩解例數+延遲緩解例數+明顯減輕例數)/總例數×100.0 %。2)觀察兩組患者三叉神經根得到減壓的情況。在本次研究中,將患者三叉神經根得到減壓的程度分為充分和不充分兩種。減壓充分是指壓迫血管被徹底分離和移位,且三叉神經根獲得解剖復位。反之,則為減壓不充分[3]。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后,典型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和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97.1 %(66/68)和100.0 %(68/68);非典型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和治療的總有效率分別為:28.1 %(9/68)和87.5 %(28/68)。典型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和治療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非典型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和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
接受治療后,在典型組患者中,三叉神經根得到充分減壓患者的占比明顯高于非典型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者三叉神經根得到減壓程度的比較
三叉神經痛是因腦干附近的小血管壓迫三叉神經根所引起的,可分為典型三叉神經痛和非典型三叉神經痛兩種。典型三叉神經痛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是易在一側面部出現閃電式的劇烈疼痛。而非典型三叉神經痛患者在臨床上的表現主要是易在兩個或更多的三叉神經支配部位出現持續性或幾乎連續性的疼痛,且其疼痛的癥狀并無明顯的季節性或間歇性[4]。目前,微血管減壓術是臨床上用于治療三叉神經痛的常用手術方式。該手術能夠有效地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且其療效已受到廣大患者的一致認可。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典型組患者疼痛的緩解率和治療的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非典型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在典型組患者中,三叉神經根得到充分減壓患者的占比明顯高于非典型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一結果與余少正相關報道的結論相一致。
綜上所述,用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典型三叉神經痛的效果明顯優于用此手術治療非典型三叉神經痛的效果。因此,臨床上可將微血管減壓術作為治療典型三叉神經痛的首選方式。
參考文獻
[1]余少正.微血管減壓術治療典型及非典型三叉神經痛的療效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3,7(20):63-64.
[2]周偉東,紀芳,徐增良,等.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預后影響因素[J].中國實用醫刊,2015,42(6):60-61.
[3]劉兆剛,王增龍,楊偉玲,等.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研究[J].中國當代醫藥, 2012,19(5):31-32.
[4]陳汝偉,劉洪恩,何錫寧.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近期與遠期效果分析[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14,37(1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