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昌
(資中縣中醫院內二科,四川 資中 641200)
呼吸衰竭是新生兒科較為常見的一種危重癥。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導致新生兒發生呼吸衰竭的原因與新生兒呼吸道、氣管、肺部發育不全、呼吸道阻塞、呼吸道狹窄及肺部發生病變等因素有關。此病患兒常伴有呼吸急促以及肺部氧氣與二氧化碳交換困難等癥狀。如果治療不及時,病情嚴重者還可發生腦內缺氧和窒息的情況,進而危及其生命安全[1]。過去,臨床上多采用傳統的機械通氣法對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進行治療。該療法是借助呼吸機建立氣道口與肺泡間的壓力差,對呼吸功能不全的患兒進行輔助呼吸治療。近年來,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為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采用高頻振蕩通氣法進行治療,可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2]。為了驗證這一治療方法的有效性,筆者對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資中縣中醫院收治的70例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間資中縣中醫院收治的70例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這些患兒的病情均符合臨床上規定的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診斷標準。根據治療方法的不同,將這些患兒平均分為高頻通氣組(n=35)和機械通氣組(n=35)。在高頻通氣組患兒中,男性患兒與女性患兒分別有23例和12例,其中年齡最小的7 h,年齡最大的23 d,平均日齡為(4.23±0.26)d;體重最輕的2.3 kg,體重最重的4.1 kg,平均體重為(3.4±0.1)kg。在機械通氣組患兒中,男性患兒與女性患兒分別有17例和18例,其中年齡最小的6 h,年齡最大的25 d,平均日齡為(4.58±0.37)d;體重最輕的2.2 kg,體重最重的4.3 kg,平均體重為(3.2±0.3)kg。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對高頻通氣組患兒進行治療的方法 采用高頻振蕩通氣法對高頻通氣組患兒進行治療,本組患兒使用的呼吸機為英國SLE 5000 高頻嬰幼兒呼吸機。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開機前,用濃度為75 %的酒精對呼吸機的管路及流量傳感器進行消毒,并對流量傳感器進行校正。2)開機后,根據患兒的實際情況,將FiO2(實際吸入到肺內的有效氧濃度)的參數設置為65 %~80 %。其后,隨著患兒胸廓振動的幅度緩慢地調節振幅,直至其胸廓起伏較為明顯時停止。然后,再根據患兒進行X線胸片檢查和血氣分析檢測的結果設置高頻振蕩通氣參數。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兒進行高頻振蕩通氣治療的過程中,要密切監測其心跳、脈搏、呼吸、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參數的水平,以防其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發生呼吸猝死等意外。
1.2.2 對機械通氣組患兒進行治療的方法 采用機械通氣法對機械通氣組患兒進行治療。本組患兒使用的呼吸機為西門子servo 300 嬰幼兒機械通氣呼吸機。具體的治療方法是:1)開機前,用濃度為75 %的酒精對呼吸機的管路及流量傳感器進行消毒,并對流量傳感器進行校正。2)開機后,調節吸入氧濃度和呼吸頻率,并隨著患兒胸廓振動的幅度緩慢地調節振幅,直至其胸廓起伏較為明顯時停止。然后,根據患兒原發性疾病和進行血氣分析檢測的結果設置呼吸機的參數值,并將其血氧飽和度維持在90 %~96 %之間。需要注意的是,在對患兒進行機械通氣治療的過程中,要密切監測其心跳、脈搏、呼吸、血壓以及血氧飽和度等參數的水平,以防其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發生不良事件。
本次研究的數據均采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PaO2、PaCO2和FiO2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5 h、10 h、15 h 、20 h,兩組患兒PaCO2和FiO2的水平與其接受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的下降,其PaO2的水平與其接受治療前相比有明顯的升高,且高頻通氣組患兒PaCO2和FiO2水平下降的幅度以及PaO2水平升高的幅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兒PaO2、PaCO2和FiO2水平的比較 ( ±s)

表1 接受治療前后兩組患兒PaO2、PaCO2和FiO2水平的比較 ( ±s)
指標 例數(n) 接受治療前 接受治療后5 h 接受治療后10 h 接受治療后15 h 接受治療后20 h PaO2 (mmHg) 高頻通氣組 35 40.12±4.98 47.02±3.63 58.19±8.14 71.95±4.58 83.46±2.87機械通氣組 35 39.98±1.73 46.13±6.98 54.09±4.28 69.51±5.02 76.42±2.36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PaCO2 (mmHg)高頻通氣組 35 66.26±2.69 57.89±5.46 50.36±4.89 47.63±7.56 44.56±3.26機械通氣組 35 65.45±4.65 60.26±6.23 56.62±1.12 53.23±3.12 50.26±1.87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FiO2高頻通氣組 35 0.91±0.23 0.81±0.14 0.67±0.05 0.54±0.02 0.47±0.10機械通氣組 35 0.92±0.15 0.85±0.06 0.73±0.10 0.64±0.07 0.55±0.11 P值 >0.05 <0.05 <0.05 <0.05 <0.05
接受治療后,高頻通氣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0.00%(0/35);機械通氣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2.86 %(1/35)。高頻通氣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機械通氣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接受治療后兩組患兒發生不良反應情況的比較
新生兒在剛出生時由于呼吸道、支氣管和肺部尚未發育完全,因此其一旦發生嚴重的呼吸系統疾病或循環系統疾病,就很容易合并呼吸衰竭的癥狀[3]。進行機械通氣治療是臨床上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主要方法。該療法可有效地改善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的臨床癥狀,其療效已獲得了臨床上的認可。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高頻振蕩通氣法被逐漸推廣到新生兒科,并應用于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治療中。為了比較用這兩種療法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效果,筆者將資中縣中醫院在近期收治的70例新生兒呼吸衰竭患兒平均分為高頻通氣組和機械通氣組,分別為其采用高頻振蕩通氣法和機械通氣法進行治療。結果顯示,接受治療前,兩組患兒PaO2、PaCO2和FiO2的水平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5 h、10 h、15 h 、20 h,兩組患兒PaCO2和FiO2的水平與其接受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的下降,其PaO2的水平與其接受治療前相比有明顯的升高,且高頻通氣組患兒PaCO2和FiO2水平下降的幅度以及PaO2水平升高的幅度更為明顯,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接受治療后,高頻通氣組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機械通氣組患兒,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與用機械通氣法相比,用高頻振蕩通氣法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可有效地改善患兒的動脈血氣指標,降低其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因此,臨床上可將高頻振蕩通氣法作為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首選療法。
參考文獻
[1]孫旭紅.高頻振蕩通氣治療新生兒呼吸衰竭的臨床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6, 22(3):349-351.
[2]彭好,袁濤,夏長明,等.31例高頻振蕩通氣搶救新生兒呼吸衰竭臨床研究[J].四川醫學.2017,38(1):7-9.
[3]劉艷紅,趙先鋒,賈美云,等.高頻振蕩通氣聯合肺表面活性物質治療呼吸衰竭早產兒療效觀察[J].山東醫藥.2014,54(8):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