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曉兵
(四川省平昌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四川 巴中 636400)
近年來,電子腸鏡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結腸疾病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可準確診斷其病情。但是,此病患者在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時可發生腸出血、腸穿孔、腸系膜撕裂、腦血管意外等嚴重的并發癥。醫務人員在對結腸疾病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期間,應為其采取預防并發癥的有效措施[1]。本次研究旨在探討對接受電子腸鏡檢查者實施綜合性并發癥預防方案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的對象為2014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四川省平昌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進行電子腸鏡檢查的2000例結腸病患者。這些患者均已簽署自愿參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書。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n=1000)與試驗組(n=100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678例,女患者322例;其年齡為30~70歲,平均年齡為(55.34±10.92)歲。在試驗組患者中,有男656例,女344例;其年齡為33~67歲,平均年齡為(49.38±11.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兩組患者進行常規的電子腸鏡檢查。在檢查前全面了解兩組患者的既往病史、現病史、健康狀況、年齡、藥物過敏史、是否曾接受內鏡檢查、是否患有凝血障礙或出血性疾病及是否有腸道粘連等情況,并對進行血常規檢查、血離子檢查及出凝血時間檢測,以排除其存在相關檢查禁忌證的可能[2]。在對年齡>50歲的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前,先對其進行常規心電圖檢查、血壓檢查及心肺功能的相關檢查。指導患者在接受檢查前的12個小時內禁食,在接受檢查前的6個小時內不可飲水。在檢查前對患者進行清潔灌腸。在對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時,使用腸鏡順次觀察其肛管、直腸、乙狀結腸、結腸、回盲部黏膜的狀態,并可酌情采集其組織標本進行病理學和細胞學檢查。在對試驗組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期間,對其實施綜合性并發癥預防方案,相關的措施如下:1)接受電子腸鏡檢查的患者常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等不良心理。在對進行檢查前,應向其詳細介紹進行檢查的步驟及注意事項,并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以緩解其不良心理。2)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前不為其灌腸,而讓其口服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商品名為和爽)進行腸道清潔準備。此藥的用法是:首次服600~1000 ml,此后每隔10~15 min 服一次,每次服250 ml,直至患者排出水樣清便為止。在對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前,嚴格按照衛生部發布的“內鏡清洗消毒流程”對內鏡進行預處理、初洗、酶洗、次洗、用2%的戊二醛浸泡及終洗等消毒處理,以免在檢查后患者發生腸炎或二重感染。3)在對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時對其進行心電監護,密切觀察其各項生命體征,并準備好急救藥品[3]。在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若其出現嚴重的腹痛、腹脹、心悸等情況,應立即停止檢查操作,并對其進行對癥治療。在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定時變換其體位(以使其感到舒適為度),并注意不要粗暴地牽拉管道或強行進鏡。4)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后及時幫助其擦拭眼淚及嘔吐物,并告知其檢查后可能出現的一些不良反應,如惡心、腹痛等。在接受檢查后患者若出現腹脹、腹痛的癥狀,可指導其自行按摩腹部或為其再次置入內鏡,以便讓其排氣。5)在對患者進行檢查后若未發現其患有惡性疾病,可將檢查結果直接告知患者。若發現其患有惡性疾病,可先將檢查結果告知其家屬。在對患者進行檢查的過程中若對其實施過采集組織標本的操作,應指導其在檢查當天食用流質食物或半流質的食物,并在檢查后的3天內禁止其做劇烈的運動。在患者完成檢查后讓其在診療室進行休息,在確認其無異常癥狀時方可讓其離開。告知患者在出現血便、腹痛等癥狀時及時回醫院復診[4]。
對比分析兩組患者在接受檢查期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試驗組患者在接受檢查后其腸出血、腸穿孔、腸系膜裂傷的發生率均較低(P<0.05)。兩組患者在接受檢查后其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相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檢查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n(%)]
導致接受電子腸鏡檢查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幾種:1)在對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前為其使用藥物或去污劑進行灌腸,可使其腸黏膜受到損傷或誘發急性的炎癥反應。2)使用消毒不徹底的手術器械對患者進行腸鏡檢查可使其發生腸內感染。3)糖尿病患者、白血病患者或接受多次手術的患者在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時,可因發生腸道水腫或粘連而導致進鏡困難。此時若強行為其進鏡可使其發生腸出血、腸穿孔等并發癥。4)大量的臨床研究發現,情緒愉悅的患者,其胃腸道黏膜的血管較充盈,腸道內液體的分泌量較多。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不良情緒的患者其胃腸道黏膜的顏色蒼白,其胃腸道內液體的分泌量較少,胃腸蠕動的功能也會受到一定的抑制[5]。對此類患者進行電子腸鏡檢查時其應激綜合征的發生率較高,而且其發生腸系膜裂傷等并發癥的幾率也較高。5)老年患者及腦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電子腸鏡檢查時其腦血管意外的發生率較高。
在本次研究中,我們針對接受電子腸鏡檢查的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常見原因對其實施了綜合性并發癥預防方案,結果顯示,為接受電子腸鏡檢查者實施綜合性并發癥預防方案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降低其腸出血、腸穿孔、腸系膜裂傷等并發癥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趙志清,羅帝林,吳冬,等. 多層螺旋CT仿真內鏡與電子腸鏡在診斷大腸癌中的對照研究[J]. 中國全科醫學,2010,13(8):890-892.
[2]曹建國,劉江山,黃龍,等. 電子腸鏡聯合腹腔鏡切除結腸息肉臨床療效分析[J]. 西部醫學,2014,26(7):884-885.
[3]沈彥軍,郭秀清,張宏煜,等. 電子腸鏡與腹腔鏡聯合摘除術治療大腸息肉的臨床價值[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10):117-118.
[4]徐俊文,侯朝鳳,趙祖琦,等. CT仿真內鏡與電子腸鏡對老年結腸癌診斷價值的比較研究[J]. 中華老年醫學雜志,2016,35(9):964-967.
[5]沈彥軍,郭秀清,張宏煜,等. 電子腸鏡聯合腹腔鏡摘除術結合中藥灌腸治療大腸息肉的臨床觀察[J]. 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6,9(4):127-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