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四敏
(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江蘇 鎮江 212000)
創傷性腦損傷是神經外科的常見病。該病具有致殘率和致死率高的特點。該病患者易合并貧血,而貧血可加重其繼發性顱腦損傷的程度,影響其預后。進行紅細胞輸注是防止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發生繼發性腦損傷的有效方法。不過,進行輸血治療存在一定的風險性,故為該病患者選擇適當的輸血方式十分重要[1]。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間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收治的80例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用限制性輸血的方式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對其臨床轉歸及預后的影響。
選取2013年8月至2016年11月期間在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80例創傷性腦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將這80例患者按其血紅蛋白(Hb)的濃度分為觀察組(其Hb≤70g/L)和對照組(其Hb<100g/L),每組各有40例患者。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其平均年齡為(44.3±7.8)歲;其致傷原因為跌打傷的有7例,為墜落傷的有10例,為交通事故傷的有23例。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29例、女性11例;其平均年齡為(45.9±8.1)歲;其致傷原因為跌打傷的有6例,為墜落傷的有9例,為交通事故傷的有25例。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可進行對比分析。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先對其進行降低顱內壓、改善腦血流及腦灌注的治療。患者若存在顱內血腫的現象,要及時采用開顱血腫清除術聯合去骨瓣減壓術對其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以2012年美國血庫協會(AABB)制訂的限制性紅細胞輸注方案為依據[3],用限制性輸血的方式對觀察組患者進行治療,即在為患者輸注紅細胞制劑時,將其Hb的濃度維持在70~90 g/L之間。用開放性輸血的方式對對照組患者進行治療,即在為患者輸注紅細胞制劑時,將其Hb的濃度維持在100~120 g/L之間。兩組患者所使用的紅細胞制劑均為同種異體的去白細胞懸浮紅細胞,每200 ml的全血可制備1.5 U的紅細胞制劑[4]。
治療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的效果(包括治愈、需依賴看護、需進行機械通氣及死亡),同時比較其住院的時間、紅細胞的輸注量和并發癥的發生情況。
應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較高,其在治療后60 d內的死亡率較低,P<0.05。兩組患者中需依賴看護和需進行機械通氣的患者所占的比例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的對比 [n(%)]
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較短,其紅細胞的輸注量較少,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紅細胞輸注量的對比 ( ±s)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紅細胞輸注量的對比 ( ±s)
組別 例數 住院時間(d) 紅細胞輸注量(ml)觀察組 40 16.3±3.4 489.5±45.9對照組 40 24.9±5.7 619.4±59.7 t值 8.1951 10.9097 P值 0.0000 0.0000
在接受治療期間,在觀察組患者中,有1例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1例患者發生肺炎,有1例患者發生輸血后低血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7.50%。在對照組患者中,有3例患者發生尿路感染,有2例患者發生肺炎,有1例患者發生輸血后低血壓,有1例患者發生腦室炎,有1例患者發生急性腎衰竭,有1例患者發生膿毒血癥,有2例患者發生傷口感染,其并發癥的發生率為27.50%。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較低,χ2=13.8528,P=0.0001。
大多數的創傷性腦損傷患者都會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貧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腦組織的氧供,從而加重其繼發性腦損傷的程度[5]。為創傷性腦損傷患者進行紅細胞輸注可在較短的時間內提升其機體的氧運輸能力,糾正其腦缺血及缺氧的癥狀。不過,該療法可引發各種并發癥,從而影響患者病情的轉歸和預后[6-7]。因此,為創傷性腦損傷患者選擇適當的輸血方式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鎮江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在該院接受治療的對照組患者用開放性輸血的方式進行治療,對觀察組患者用限制性輸血的方式進行治療。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病情的治愈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其在治療后60 d內的死亡率及并發癥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紅細胞的輸注量少于對照組患者,P<0.05。這說明,用限制性輸血的方式治療創傷性腦損傷的效果確切、安全性高。這一研究結果與喬梁等的研究結果相符[8]。
綜上所述,用限制性輸血的方式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可顯著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并發癥的發生率,減少其紅細胞的輸注量,從而促進其康復。
參考文獻
[1]秦東全,馬赫,黃燕娟,等.自體輸血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凝血功能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7,39(4):474-476,480.
[2]馬赫,鐘日勝,賓文武,等.自體輸血對創傷性顱腦損傷患者術后并發癥及轉歸的影響[J].臨床麻醉學雜志,2017,33(2):136-139.
[3]張偉光,陸健,吳辰茂.重型顱腦損傷患者輸血策略的臨床研究[J].廣西醫學,2015,37(10):1481-1483.
[4]鄧巍,張巧敏,李秋平,等.限制性輸血與開放性輸血在重型顱腦損傷中的應用價值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8(28):123-124.
[5]肖昆,樂愛平.創傷性腦損傷患者限制性輸血治療臨床轉歸的預后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2015,28(8):933-935.
[6]李婭娜,李玲,江山,等.豐富環境及康復訓練對創傷性腦損傷大鼠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J].中國康復醫學雜志,2013,28(5):393-397.
[7]陳心.創傷性腦損傷后HPA軸功能障礙發病機理及糖皮質激素治療的基礎研究[D].導師:張建寧.天津醫科大學,2012.
[8]喬梁,王漢東.Nrf2通路在創傷性腦損傷中保護作用的研究進展[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4):42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