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賓濤,閆 雪,李宏麗
(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心內一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是臨床上常見的急性冠脈綜合征之一,嚴重威脅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命安全[1]。在ASTEMI患者病程的早期對其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顯著降低其死亡率。目前,臨床上首選經皮冠狀動脈介入(PCI)術對ASTEMI患者進行治療。不過,在術前及術后,患者均需接受較長時間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療,以保障手術的效果。氯吡格雷與替格瑞洛都是臨床上常用的抗血小板聚集藥。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以近年來在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心內一科接受PCI術治療的120例ASTEMI患者為研究對象,對比用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治療該病的臨床效果。
本次研究的對象為2015年6月至2016年8月期間在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心內一科接受PCI術治療的120例ASTEMI患者。這120例患者的入選標準為:1)其病情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關于急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2)其年齡為51~72歲。3)對其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的結果顯示,其存在梗死的血管,且符合進行PCI術的指征。4)對其進行心電圖檢查的結果顯示,其至少存在兩個相鄰導聯ST段抬高的現象。5)在參與本次研究前的6個月內未接受過抗凝治療。將這120例患者按治療方式的不同分為氯吡格雷組和替格瑞洛組(60例/組)。氯吡格雷組患者中有男34例、女26例,其平均年齡為(58.38±7.24)歲,其從病情發作至就診的平均時間為(5.27±3.38)h。替格瑞洛組患者中有男36例、女24例,其平均年齡為(59.71±8.06)歲,其從病情發作至就診的平均時間為(5.33±2.74)h。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PCI術對其進行治療。在兩組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前及手術結束后,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對氯吡格雷組的患者進行治療,使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對替格瑞洛組的患者進行治療。其中,1)氯吡格雷組患者的用藥方法為:在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前,讓其一次性口服600 mg的氯吡格雷、一次性嚼服300 mg的阿司匹林,手術結束后,讓其繼續使用這兩種藥物進行治療。氯吡格雷的用法為:口服,75 mg/次,1次/d。阿司匹林的用法為:嚼服,100 mg/d,1次/d。2)替格瑞洛組患者的用藥方法為:在患者進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前,讓其一次性口服180 mg的替格瑞洛、一次性嚼服100 mg的阿司匹林,手術結束后,讓其繼續使用這兩種藥物進行治療。替格瑞洛的用法為:口服,90 mg/次,2次/d。阿司匹林的用法為:嚼服,100 mg/次,1次/d。兩組患者均連續用藥1年。
治療1個月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LVEF)、左心室舒張末期半徑(LVEDD)、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的良好情況,同時比較治療后1個月內其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接受治療期間其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情況。1)以兩組患者心電圖的基線值為標準判斷其ST段抬高回落的情況,并將判斷結果分為回落不良和回落良好。治療后,患者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的幅度≤50%,表示其ST段抬高回落不良。治療后,患者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的幅度>50%、≤100%,表示其ST段抬高回落良好。2)心臟不良事件主要包括心源性死亡、支架血栓、心肌梗死復發、卒中及惡性心率失常等。3)用藥不良反應是指患者發生了不同程度的出血:(1)主要出血:即患者發生了顱內出血、低血容量性休克等危及其生命安全的出血。(2)次要出血:即患者發生了消化道出血等雖不危及其生命安全,但需立即對其進行救治的出血。(3)輕微出血:即患者發生了皮下小范圍出血等出血量小、無需進行處理的出血。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19.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1個月后,與氯吡格雷組患者相比,替格瑞洛組患者的LVEF及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的良好率均較高,其LVEDD較短,P<0.05。詳見表1。

表1 治療1個月后兩組患者LVEF、LVEDD 及心電圖ST段抬高回落良好情況的對比
在治療后的1個月內,與氯吡格雷組患者相比,替格瑞洛組患者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較低,P<0.05。兩組患者用藥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相比,P>0.05。詳見表2。

表2 治療后1個月內兩組患者心臟不良事件及用藥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的對比 [n(%)]
急性冠脈綜合征是一種發病率及病死率均較高、病情較嚴重的冠心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不穩定性心絞痛。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PCI術對該病患者進行治療。不過,該手術只能解除導致患者發生動脈血管狹窄或阻塞的病變,不能消除導致其發生冠心病的所有高危因素,術后其發生心臟不良事件的幾率仍較高。這是因為,冠心病可損傷患者的血管內皮,使其血管內產生凝血酶、ADP、膠原纖維及血栓素A2等炎癥介質,這些介質還會黏附在其受損血管內皮的表面,刺激患者的血小板產生黏附反應,使其血小板發生活化,釋放活性物質,并與血小板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相結合,從而激活凝血系統,導致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可導致患者的冠狀動脈管腔發生狹窄,甚至閉塞,進而使其發生心肌缺血、缺氧,引發心血管不良事件[2]。
氯吡格雷及阿司匹林都是臨床上進行抗血小板聚集治療的常用藥[3]。然而,部分患者在使用氯吡格雷治療后可出現氯吡格雷抵抗的現象,嚴重影響其療效。而且,該藥與二磷酸腺苷相結合后,可增加患者發生出血性疾病的風險。以往有研究人員曾使用CYP3A4誘導劑卡馬西平及苯巴比妥等藥物來解決氯吡格雷抵抗的問題,但效果不夠理想[4]。近年來,有研究人員發現,用替格瑞洛對進行PCI術后的患者進行治療可取得較為理想的抗血小板聚集的效果。替格瑞洛是P2Y 12受體拮抗體的非前體藥物,具有起效快、抑制血小板的效率高、變異性較小等優點,且不會對血小板造成不可逆的破壞[5]。有研究表明,該藥還具有保護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的心肌,改善其心臟功能,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發生率等優點[6]。
綜上所述,與使用氯吡格雷治療ASTEMI的效果相比,用替格瑞洛治療ASTEMI的效果更佳,可有效地抑制患者的血小板發生聚集,改善其心臟的功能,降低其心臟不良事件的發生率。
參考文獻
[1]楊清波.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診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最新指南及研究進展[J].臨床薈萃,2013,28(11):1318-1320.
[2]蘇位賢,尹詠梅,于安壽.急性冠脈綜合征診治的研巧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2):204-206.
[3]曹劍.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藥物抵抗的研究進展[J].武警醫學,2013,24(1):1-4.
[4]符少萍,陳玉成,陳煥清.PCI術后患者抗血小板抵抗的臨床分析[J].新醫學,2013,44(1):37-39.
[5]Franchi F, Angiolillo DJ. Novel antiplatelet agents in acute co ronary syndrome[J]. Nat Rev Cardiol,2015,12(1):30-47.
[6]孫雷,孫冬冬,王海昌,等.替格瑞洛與氯吡格雷對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臨床療效的對比研究[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6,16(35):6852-6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