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希
(澄邁縣人民醫院檢驗科,海南 澄邁 571900)
尿路感染是臨床上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該病是指由大腸埃希菌等細菌侵入尿路所造成的感染。由于女性的尿路較男性的尿路短,因此女性發生尿路感染的幾率高于男性。該病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兩種類型。該病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會陰部不適及尿道燒灼感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出現發熱、頭痛、惡心、嘔吐等癥狀。該病可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1]。進行尿常規檢測是臨床上診斷尿路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為了探討用尿常規檢測技術診斷尿路感染的價值,筆者對近年來澄邁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60名健康人的相關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現報告如下。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期間澄邁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0例尿路感染患者與同期在該院進行體檢的60名健康人。這60例尿路感染患者的病情均經綜合檢查(如體格檢查、尿常規檢查、中段尿細菌培養等)得到確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尿頻、尿急、尿痛等癥狀。將60例尿路感染患者設為觀察組,將60名健康人設為對照組。在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例(占30%),女性患者42例(占70%);其年齡為22~64歲,平均年齡為(43.3±3.5)歲。在對照組健康人中,有男性21例(占35%),女性39例(占65%);其年齡為23~65歲,平均年齡為(44.5±3.8)歲。兩組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年齡和性別)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研究對象均進行尿常規檢測,方法是:留取研究對象10 ml的中段尿作為檢測標本,用長沙愛威科技公司生產的AVE-764B全自動尿沉渣分析儀檢測其尿液標本中尿白細胞(WBC)的數量(若WBC的數量>25個/μl,即表示檢測的結果呈陽性),用桂林優利特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ORZT-500B尿干化學分析儀對其尿液標本中的尿亞硝酸鹽(NIT)和尿白細胞酯酶(LEU)進行檢測(若檢測的結果顯示為“NIT+”及“LEU+”,即表示檢測的結果呈陽性)[2-3]。
觀察并比較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WBC呈陽性的例數+NIT呈陽性的例數+LEU呈陽性的例數)/總例數×100%。
用SPSS15.0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數資料用%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檢驗,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為86.7%,對照組研究對象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為35%。觀察組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高于對對照組研究對象,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研究對象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陽性率的比較
尿路感染是泌尿外科的常見病、多發病。有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居民罹患尿路感染的幾率約為3%。我國每年因罹患尿路感染而到醫院就診的患者超過800萬。臨床研究表明,95%以上患者的尿路感染均是由單一細菌感染所引起的,其中以大腸埃希菌感染最為常見[4-5]。該病分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兩種類型。其中上尿路感染以腎盂腎炎為主,下尿路感染以膀胱炎為主。該病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會陰部不適及尿道燒灼感等癥狀。對于尿路感染患者,臨床上應對其進行早診斷、早治療。過去,臨床上主要采用中段尿細菌培養的方法診斷該病,但耗時較長。近年來,臨床上用尿常規檢測技術診斷該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筆者認為,用尿常規檢測技術診斷尿路感染,具有操作簡便、耗時短、費用低及診斷的準確率高等優點。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為86.7%,對照組研究對象進行尿常規檢測結果的陽性率為35%,二者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用尿常規檢測技術診斷尿路感染的準確率較高,此檢測技術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范宏佳,湯瑾,王堅鏹,等.尿常規檢測在尿路感染診斷中的價值[J].檢驗醫學,2014,29(12):1207-1211.
[2]劉婧,王芳,呂文濤,等.尿常規檢查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分析[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16,37(14):1994-1995.
[3]汪升學,彭佳瓊.尿路感染臨床診斷中尿常規檢測的應用與價值研究[J].中國醫藥導刊,2017,19(1):81-82.
[4]李佳林,包野春,王會中,等.尿常規亞硝酸鹽、白細胞酯酶檢測及細菌計數對尿路感染的診斷價值[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7,14(1):54-55,57.
[5]帥麗華,盧敏,洪霞,等.多指標聯合檢測對尿路感染的臨床應用價值探討[J].實驗與檢驗醫學,2013,31(5):456-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