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米蘭
(玉溪市人民醫院,云南 玉溪 653100)
急診科屬于“窗口型科室”,其護理質量可直接反映出醫院護理管理的水平[1]。分診護理是急診護理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患者進行急診預檢分診護理過程中的任意環節出現失誤均有可能影響其治療的效果,嚴重時甚至會危及其生命安全[2]。因此,提高急診預檢分診護理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探討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在提高急診預檢分診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筆者對玉溪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的196例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的研究對象為2016年3月至6月期間玉溪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接診的196例患者。將2016年3月至4月期間(進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前)該院急診科接診的98例患者作為開展前組。將2016年5月至6月期間(進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后)該院急診科接診的98例患者作為開展后組。開展前組患者中有男50例,女48例;其年齡為19~73歲,平均年齡(42.52±8.29)歲。開展后組患者中有男53例,女45例;其年齡為18~72歲,平均年齡(41.94±8.2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0.05。
玉溪市人民醫院于2016年5月開始對急診預檢分診護理工作進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進行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的方法是:1)成立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小組。由急診科護士長擔任組長,主要負責策劃、管理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工作。小組成員為3名工作經驗豐富的急診護理人員,主要負責對基層急診護理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2)確定改進目標。參考衛生部發布的護理服務質量改進方案,結合護理工作中發現的問題確定改進目標(包括努力提高急診預檢分診的準確率和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3)具體改進措施。(1)完善護理制度。對有關急診預檢分診護理的規章制度進行重新制定和完善,對護理工作進行量化和細化,明確劃分每位分診護理人員的職責,做到責任明確和賞罰分明。(2)提高禮儀修養。對分診護理人員的禮儀修養進行培訓,使其能夠做到待人親切、服務態度端正。督促其積極學習美學知識,使其能夠保持良好的職業形象。(3)提升專業素養。進行急診預檢分診護理過程中所涉及的專業護理知識較為復雜。護理人員應具備扎實的護理學基礎知識和技能。因此,應定期對分診護理人員進行集中授課培訓,并督促其不斷自學,以便使其能夠充分了解常見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及體征。(4)制定分級護理標準。根據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將其分為以下四個護理等級:①一級。患者存在心臟驟停、中重度昏迷、持續性抽搐、休克、大量出血、嚴重的復合傷或燒燙傷等臨床表現。其體溫>41℃或<32℃,呼吸頻率>50次/min或<6次/min,心率>140次/min或<40次/min,平均動脈壓<80 mmHg,血氧飽和度<90%。對于此類患者,分診護理人員應引導其進入瀕危候診區候診,并要求急診醫生立即對其進行搶救。②二級。患者存在心絞痛發作、呼吸困難、急性意識模糊、昏睡、定向力障礙、肢體活動障礙、嚴重的中樞性疼痛、難以抑制的活動性出血、多發傷或復合傷、中度燒燙傷等臨床表現。其體溫>40℃或<33℃,呼吸頻率>36次/min或<10次/min,心率>130次/min或<45次/min,血壓高于200/110 mmHg或低于90/60 mmHg,其血氧飽和度為91%~92%。對于此類患者,分診護理人員應引導其進入危重候診區候診,并要求急診醫生在10 min內對其進行救治。③三級。患者存在呼吸不暢、少量咳血、嚴重的周圍性疼痛、中度的中樞性疼痛、少量便血、嚴重的腹瀉或嘔吐、輕度全身性皮疹等臨床表現。其體溫>39℃或<35℃,呼吸頻率>24次/min或<12次/min,心率>120次/min或<50次/min,血氧飽和度為93%~94%。對于此類患者,分診護理人員應引導其進入急癥候診區候診,并要求急診醫生在30 min內對其進行診治。④四級。患者存在急慢性咳嗽、局部炎癥、局部皮疹等臨床表現。其體溫<39℃,呼吸頻率>12次/min、且<20次/min,心率<120次/min、且>50次/min,血氧飽和度>95%。對于此類患者,分診護理人員應引導其進入非急診候診區候診,并要求急診醫生在120 min內對其進行診治或告知其到門診就診。4)改進小組成員定期對護理質量改進工作的推行情況進行檢查,總結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比較兩組患者接受急診預檢分診的準確率和對護理的滿意率。
采用SPSS 18.0軟件處理本文中的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開展后組患者接受急診預檢分診的準確率(97.96%)高于開展前組患者接受急診預檢分診的準確率(90.8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接受急診預檢分診準確率的比較[n(%)]
開展后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96.94%(95/98)〕高于開展前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88.78%(87/9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在我國各大醫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3]。急診預檢分診護理工作是急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環節[4]。提高急診預檢分診護理工作的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的結果顯示,開展后組患者接受急診預檢分診的準確率(97.96%)高于開展前組患者接受急診預檢分診的準確率(90.82%)。開展后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96.94%)高于開展前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88.78%)。
綜上所述,持續性護理質量改進在提高急診預檢分診護理質量中的應用價值較高。此法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劉安,劉遠飛,張少麗,等.基于FOCUS-PDCA持續質量改進模式提高急診預檢分診質量[J].護理學報,2016,23(23):24-26.
[2]孫亞玲.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對國際醫療部急診預檢分診準確率及滿意度的影響[J].西部中醫藥,2016,29(12):46-47.
[3]汪敏,劉茜,李保蘭,等.持續護理質量改進對綜合醫院急診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重慶醫學,2016,45(11):1579-1580.
[4]席時清.持續質量改進措施在急診輸液室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上海護理,2015,15(6):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