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蓉
(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安徽 蕪湖 241000)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的發生與患者的腦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等因素密切相關。急性腦梗死患者常合并有腦心綜合征[1]。相關的文獻指出,對急性腦梗死合并腦心綜合征患者進行全程優化急救護理的效果良好[2]。為了進一步探究對急性腦梗死合并腦心綜合征患者進行全程優化急救護理的效果,筆者對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接診的60例急性腦梗死合并腦心綜合征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了回顧性分析。
選取2016年2月至2017年5月期間蕪湖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搶救室接診的60例急性腦梗死合并腦心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護理方式的不同將其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每組各30例患者。參照組患者中有男16例,女14例;其中年齡最大的82歲,最小的56歲,平均年齡(67.5±6.2)歲;其病程為4~8個月,平均病程(5.9±0.3)個月。研究組患者中有男17例,女13例;其中年齡最大的80歲,最小的55歲,平均年齡(66.3±5.3)歲;其病程為5~10個月,平均病程(7.2±0.2)個月。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
在對兩組患者進行急救期間,對參照組患者進行常規的急救護理,包括對其生命體征進行監測、對其進行輸液護理等。對研究組患者進行全程優化急救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在接到120指揮中心的急救調度電話后,護理人員在5 min內做好出診的準備,在15 min內趕到急救現場。在救護車上,護理人員與患者家屬保持聯系,以便及時了解患者病情的變化情況。必要時指導患者家屬對患者進行相應的急救處理。在到達急救現場后,護理人員立即對患者進行低流量鼻導管吸氧和心電監護,并密切監測其各項生命體征。同時,為患者建立兩條靜脈通道,采集其血液樣本,并遵醫囑為其用藥。在搬運患者的過程中,動作要輕柔、準確,并做好為其應用降壓藥和對其進行影像學檢查的準備[3]。2)為患者建立先搶救后掛號繳費的急診綠色通道。院內接診人員在救護車到達醫院前做好接診準備。在患者到達醫院后,護理人員使用平車平穩地將其轉運至急救室。在此期間,護理人員協助醫生對患者的病史進行確認。將上述急救情況記錄在護理記錄單中,將患者的血液樣本送往化驗室,然后協助醫生對其進行頭顱CT檢查和MRI檢查[4]。3)對于神志清醒的患者,護理人員協助其取半坐位,以促進其腦部靜脈血液的回流,減輕其腦水腫。對于昏迷的患者,護理人員協助其取平臥位,并將其頭部偏向一側,以便于其口腔內粘液或嘔吐物的流出。對于存在顱內壓增高情況的患者,護理人員遵醫囑使用濃度為20%的甘露醇對其進行治療。4)護理人員對患者進行24 h動態心電圖監測,密切觀察其是否出現心絞痛和急性冠狀動脈閉塞。對于發生心絞痛的患者,遵醫囑使用硝酸甘油對其進行冠脈內注射。對于發生急性冠狀動脈閉塞的患者,遵醫囑使用抗凝藥和溶栓藥對其進行治療。5)護理人員使用鼻導管對患者進行吸氧。對于存在低氧血癥的患者,改為對其進行面罩加壓吸氧,必要時可對其進行氣管插管機械通氣,以緩解其腦部和心肌缺血缺氧的情況。
1)患者的治護效果。治護效果的評價標準是:(1)無效。經治護,患者的神經功能無改善。(2)有效。經治護,患者的神經功能有所改善。(3)顯效。經治護,患者的神經功能顯著改善。2)患者急救的成功率和急救的時間。3)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采用神經功能NFA評分表評價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該評分表的分值為0~45分?;颊呱窠浌δ苋睋p的評分越高,表示其神經功能缺損的情況越嚴重[5]。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颊呒本鹊臅r間、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治護的總有效率、急救的成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96.67%)高于參照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73.33%),P<0.05。詳見表1。

表1 對兩組患者治護效果的分析[n(%)]
研究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96.67%)高于參照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73.33%),P<0.05。詳見表2。

表2 對兩組患者急救成功率的分析[n(%)]
研究組患者急救的時間短于參照組患者,接受治護后其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低于參照組患者,P<0.05。詳見表3。
表3 對兩組患者急救的時間及接受治護后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分析(±s)

表3 對兩組患者急救的時間及接受治護后其神經功能缺損評分的分析(±s)
組別 例數 急救的時間(min) 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分)參照組 30 50.12±14.23 20.23±2.13研究組 30 31.12±10.78 17.23±3.11 t值 3.2689 5.3264 P值 <0.05 <0.05
急性腦梗死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此病患者常合并有腦心綜合征。相關的臨床實踐證實,對急性腦梗死合并腦心綜合征患者進行全程優化急救護理能夠縮短其急救的時間,提高其急救的成功率[6]。本研究的結果顯示,研究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96.67%)高于參照組患者治護的總有效率(73.33%);研究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96.67%)高于參照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73.33%);研究組患者急救的時間短于參照組患者,接受治護后其神經功能缺損的評分低于參照組患者。
綜上所述,對急性腦梗死合并腦心綜合征患者進行全程優化急救護理的效果確切,可有效地縮短其急救的時間,提高其急救的成功率,改善其神經功能。
參考文獻
[1]馬丹,侯麗,蔡媛媛,等.全程優化急診護理在急性腦梗死中的搶救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6,31(8):756-758.
[2]馬建玲,張艷芳.分層級責任制護理在搶救急性腦梗死靜脈溶栓護理中的作用[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3):232-233.
[3]佟靜,劉寶戈.急診全程優化綠色通道在搶救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16,11(12):1155-1158.
[4]曹美芹.優化急診護理流程對急性腦梗死患者急救效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6):33-35.
[5]羅燕玲.全程優化急診護理在29例急性腦梗死患者搶救中的效果分析[J].基層醫學論壇,2017,21(3):299-300.
[6]金清河,金盈盈,黃秀,等.急診護理路徑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鄉村醫藥,2016,23(2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