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英梅 宋斌華
[摘要]高校學生黨員的心理資本狀態如何,關系到“兩學一做”的學習成效。研究者選擇了江西省3所高校的學生黨員進行抽樣調查,探究其心理資本與“兩學一做”學習投入的關系。結果表明:大學生黨員的心理資本和“兩學一做”學習投入總體上都未達到理想的狀態,心理資本與學習投入之間存在正相關。可以從社會環境、學校黨組織和黨員自身三個層面提升學生黨員的心理資本,從而提升其“兩學一做”的學習投入水平。
[關鍵詞]心理資本;學習投入;學生黨員;兩學一做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6- 0060- 03
心理資本(psychological capital)最早受到關注是在經濟學領域,是繼經濟、人力和社會資本之后出現的第四類資本。上世紀90年代后期,Colcismith等人率先提H{心理資本的概念,進入21世紀,積極心理學的開創者塞利格曼(Seligman,2000)把引起人們積極行為的積極心理狀態納入到心理資本的研究范疇。Lut.hans等人(2004)也認為心理資本是“個體的一種積極的心理發展狀態,并具有自我效能、樂觀、希望、韌性的特征”。這樣一種“類狀態”( state - like)的積極心理素質不僅具有相對穩定的特點,又有狀態的特征,還具有改變的開放性。因而有許多研究者對如何提升心理資本進行了研究,并得出心理資本與學習投入或工作投入存在正相關。可見,心理資本理論從積極心理品質提升的角度來探索個體的發展,在黨員“兩學一做”教育中運用該理論,幫助大學生黨員提升自我效能,引導他們以樂觀、自信與希望的心態不斷自覺地學習、自我完善。這無疑對黨員的學習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
一、大學生黨員心理資本現狀調查
(一)研究對象與內容
本次研究選擇了江西農大南昌商學院、華東交大理工學院等3所高校的學生黨員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148份,回收有效問卷141份,有效率為95. 27%。本研究基于心理資本的理論,通過調查來了鋸大學生黨員的心理資本水平和“兩學一做”的學習投入狀態,以及二者之間的相互關系。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了南開大學張闊等人編制的心理資本量表,該量表由26個項目組成,包括自我效能、韌性、樂觀和希望四個維度。學習投入量表采用中國科學院方來壇等人編制的學習投入量表,由17個項目組成,包括活力、奉獻和專注三個因子。兩個量表都是利克特7分等級量表,得分越高,表明受測者的心理資本和學習投入水平越高。上述兩個量表是研究者廣泛采用的測量工具,具有較高的Cronbachs a系數,保證了較好的信度。本研究采用SPSS17.O進行數據錄入和統計分析。
(三)調查結果
1.大學生黨員心理資本特點。從本次的調查結果來看,大學生黨員的心理資本均值為5. 054,標準差為1.024。各個因子均值得分都在量表的中值以上,樂觀(5. 397)最高,希望(5.332)次之,接下來是自我效能感(5. 124),最后是韌性(4.364)。總體來看,心理資本總體水平以及各因子的均值都在中等偏上的水平,這說明大學生黨員心理資本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通過進一步檢驗發現,受調查對象在性別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正式黨員和預備黨員心理資本無顯著性差異(P>0.05)。
2.大學生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投入特點。對大學生黨員在“兩學一做”中的學習中投入及其各維度的狀態進行了數據統計,結果表明:大學生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的學習投入均值為5.086,標準差為1.063,而且學習投入的各因子均分由高到低排序依次為:奉獻(5.228),活力(5. 028)與專注(5.002),均在5分左有,也處于中上水平。對不同性別和類別的受調查黨員的學習投入狀態進行比較分析后發現,男性和女性、正式黨員和預備黨員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中的學習投入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
3.大學生黨員心理資本與“兩學一做”學習投入的相關性。為進一步了解大學生黨員心理資本對“兩學一做”學習投入的影響,研究者還對心理資本及其各維度因子與學習投入及各因子進行Pearson系數分析。結果表明:心理資本及其各因子均與學習投入及其各因子呈顯著的正相關,各相關系數在0. 293 -0. 512之間,說明積極心理資本與學習投入關系密切,而積極心理資本中的自我效能、樂觀、希望3個維度與學習投入的活力、奉獻、專注3個維度之間的相關性較高,達到極其顯著的水平( PO. 01)。這說明心理資本對“兩學一做”的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心理資本水平高的黨員在學習中表現出更強的勁頭和更堅實的韌性(活力),對“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有更深的認同感和更強的卷入感(奉獻),從而可以更加愉悅地投入(專注)學習活動。
(四)原因分析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黨員整體心理資本不夠充足,有的黨員被動應付“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有學習倦怠的傾向。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會環境、組織氛圍、個體心理三個方面:
1.社會因素。90后是在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他們學習有關政治理論知識的能力更強,從自身的生活中去感受理解政治的意愿更強,也愿意通過黨性教育進一步去了解政治,但是由于受到社會上一些不和諧的聲音或者不良思潮的影響,部分學生黨員不能很好地堅持黨性原則,主體意識淡化,出現程度不一的“重實際、輕政治”的傾向。這些學生黨員對教育學習活動不積極,“淺嘗輒止”地停留在膚淺的層面甚至抵觸學習活動。
2.組織因素。研究證明,組織氛圍會對個體的心理資本產生重大的影響。在良好的組織氛圍下,個體從心理上會獲得一種積極的支持感,有利于提升心理資本,從而有利于組織成員投入學習;在缺乏組織支持感的氛圍下,容易引發個體成員的消極情緒,導致心理資本降低,從而影響學習。調查中發現,有的學校基層黨組織在黨員管理與教育中存在“重管理輕教育”、“重規訓輕疏導”、“重內容輕形式”、“重結果輕過程”的現象。導致某些學生黨員無法感受到組織的關懷,無法提高自我效能,進而影響到對黨組織的承諾以及對自身價值觀的認同。這些“心理的負能量”極易引發個體內心的不平衡,從而對組織的要求與學習活動消極應對。
3.個體因素。心理資本不僅與外在的環境或因素有關,也與個體內在的心理素質有關。從調查結果來看,部分學生黨員缺乏內在的心理自我調節能力導致負性情緒蒙蔽了內心的陽光。現在的大學生黨員基本都是90后,他們渴望獨立,又無法完全獨立,在面對困難時又無法積極有效地應對,甚至做出與黨員身份不相符的行為,難于在心理上由單一的智能優越感發展成全方位的品德優越感,以形成適應復雜社會環境的均衡人格。而個體的心理和人格都會對其心理資本產生影響,如果心理素質好,人格健全,則會在學習中采用有效的自我強化和自我激勵的策略來整理心理的負面情緒,從而獲得更多的自信和希望,體會到更多的獲得感。
二、基于心理資本提升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投入的建議
雖然學生黨員“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實效性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但不可否認,學習者的心理資本對其學習產生重要影響。因此,創新大學生黨員學習教育模式,依據心理資本理論豐富學習內容,拓寬學習活動,創新學習形式等等,開發學生黨員的心理資本,使其保持一種追理想、爭先進的心理狀態,必將有利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的持續深入開展,有利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取得實效。
(一)社會環境: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維護黨員的心理資本
人都是社會環境的一分子,不能脫離于特定的環境而存在。大學生黨員雖然覺悟較高,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或多或少地會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一些不良的風氣還會時不時侵蝕大學生黨員的思想,造成他們思想或心理上的困擾。因此,整個社會要大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氛圍,通過各種媒體或手段加大正能量事件的宣傳,尤其是一些黨員先進事跡的宣傳,讓大學生黨員同志思想得到洗禮,精神得到升華,靈魂得到凈化。
(二)學校黨組織:構建積極的組織系統,提升黨員的心理資本
基層黨組織作為學生黨員的“家”,其“家庭氛圍”如何,直接影響到黨員個體能否在其中獲得心理支持感。首先,構建共同發展愿景,提升希望感。學校基層黨組織應結合大學生黨員的年級特點、專業背景和黨組織要求構建發展的共同愿景,引導和激勵他們的價值與行為取向,增強希望感。研究表明,“希望感較高的個體對自己的學習成就更加滿意,更容易在學習和生活中找準定位和意義”,從而將更有利于提高學習投入水平。其次,構建朋輩互助機制,提升自我效能感。黨組織要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踐中充分發揮黨員骨干的示范帶頭作用,借助各種學習教育平臺促進黨員的交流互動,提升黨員的自我效能感。第三,加強心理疏導,彰顯人性關愛。學校心理教育與咨詢機構要積極介入黨員的學習教育活動,為學生黨員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
(三)黨員自身:學會自我調適,增強心理資本
要使得“兩學一做”真正入腦人心,關鍵在于學習者自身是否以積極的心態去對待學習活動。首先,進行自我暗示,增加自信心。學生黨員在學習過程不可避免會遇到一些挫折,如果能積極進行自我暗示,及時有效地疏解心理的負面情緒,從而不斷增強自信。其次,培養樂觀心態,學會合理歸因。塞利格曼教授認為:“樂觀是一種歸因風格,也就是把積極的事件歸因于自身的、持久性的和普遍性的原因,而把消極事件歸因于外部的、暫時性的及與情境有關的原因”。學生黨員應該積極悅納自我,在面對“兩學一做”學習上的困難時,應該理性審視自我,合理進行歸因,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最后,要堅定信念,增強心理韌性。大學生黨員要堅定對黨的信念,努力提高黨性自覺,積極面對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過程中的各種挑戰與暫時的困境,努力把自身的發展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中華民族的中國夢結合起來,在為國家為社會奉獻自身力量的同時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參考文獻:
[1] Seligman,M.E.P.,Csikszentmihalyi, M. 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 ,55(1):5- 14.
[2][美] Fred Luthans,Carolyn M.Youssef and Bruce J.Avolio.心理資本:打造人的競爭優勢[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221 - 222.
[3]王雁飛,朱瑜.心理資本理論與相關研究進展[J].外國經濟與管理,2007,29(5):32 -39.
[4]宋斌華.獨立學院基層管理人員心理資本與丁作投入關系研究[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5(6):59 -60.
[5]仲李云.大學生的希望感教育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1):146 - 147.
[6][美]Seligman,M.E.P.活出最樂觀的自己[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