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云
[摘要]根據對豫章師范學院(原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三年制和五年制各專業大專生學生理想信念調查的結果,顯示出學生的理想信念存在一些錯誤傾向,紅色資源可以培養學生愛國主義精神,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南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擁有豐富獨特的紅色資源,文中闡述了如何開發運用南昌的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
[關鍵詞]紅色資源;高師學生;理想信念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06-0073- 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強調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大學是學生理想和信念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高師院校是培養初等教育教師的搖籃,加強高師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調查結果與分析
為了解學生理想信念的現狀,提高思想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筆者對豫章師范學院(原南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的數學、英語、學前、音樂和美術五個專業三年制和五年制共589名專科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中發現在目前的理想信念教育存在些問題。一年級學生占36. 2%,二年級學生占35.4%,三年級學生占29.4%。問卷的主要內容是三個方面,一是學生對理想信念理解及現狀,二是學生目前的生活和學習態度,三是學生在校學習的課程對理想信念樹立的作用。
調查結果顯示,總體看來高師學生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大部分同學都懷抱理想,但調查顯示出一些問題,例如,有55%的學生有理想信念但不堅定,部分學生的理想信念呈現功利享樂的趨勢,有20%以上的學生生活態度是隨遇而安,將近30%的學生認為只要快樂就好,在調查中還有些學生顯示出了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傾向,有25%的同學認為應該以個人理想為主。
二、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過程中的作用
(一)增強高師學生對馬克思主義認知,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
在全球化的今天,西方文化對我們的影響越來越大,在我們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的同時不可避免的會有一些糟粕混雜于其中,更為嚴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自身文化的精髓正在逐步弱化,很多人特別是年輕的大學生出現了信仰等方面的迷茫,在2004年黨中央關于大學生思政工作意見中就提出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學生思政工作的核心,作為當代大學生要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國情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深入認知,明確自己的社會責任,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念,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遠大理想。譚冬發、吳小斌認為,紅色資源是“那些能夠順應歷史潮流,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的一切革命活動中凝結的人文景觀和精神”。可以看出來紅色資源蘊涵著各種優秀的精神品質,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重要體現,利用紅色資源對大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幫助大學生認識和掌握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一個直接有效的途徑,同時能夠增強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信仰,也是大學生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的基礎。
(二)有利于培養高師學生的堅強意志和愛國主義精神
然而一個人要樹立遠大的、科學的理想信念光有認知是不夠的,還必須要有堅強的意志和對祖國、對人民有深厚的情感才能激勵人們堅持遠大的共產主義理想和信念,現實中不管遇到任何困難挫折甚至是誘惑都不會動搖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紅色資源中蘊涵了偉大的革命精神,中國革命經歷了艱難曲折的歷程,在面對這些困難險阻甚至要付出生命的代價時,我們的革命先烈都勇敢向前、百折不撓的堅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最終取得革命的勝利,運用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可以不斷催化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利用革命歷史遺跡的展示及優秀的文藝作品的熏陶,可以不斷強化大學生對祖國、對人民的深厚情感,堅定科學的理想和信念。紅色資源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體現,是對大學生理想信念激勵工作的有效資源。
三、江西高校開發與運用紅色資源的優勢與目前面臨的困境
(一)優勢
江西紅色資源分布廣泛,是一個紅色資源大省,被稱為“紅色搖籃”。南昌是人民軍隊的涎生之地,被稱為“人民軍隊的搖籃”,“八一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在這厚重的歷史背景下,南昌留存了很多經典的紅色圣地,如八一廣場、八一起義紀念館、賀龍指揮部舊址、朱德舊居、新四軍軍部舊址、革命烈士紀念堂、小平小道、方志敏烈士墓等,同時,這些厚重的歷史還積淀了深厚的紅色精神,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八一精神”、“方志敏精神”、“實事求是”精神等。這些紅色圣地見證了革命先烈們的斗爭歷史,展示了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思想品質,“八一精神”中體現出來的舍身報國、敢于犧牲、不怕挫折、堅持不懈、求實創新精神和方志敏精神中的“清貧精神”,恰恰能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學生為祖國的繁榮、民族的復興而努力,對于那些辨識能力相對較弱,受經濟發展中負面的影響,理想信念發生動搖,呈現出個人主義、功利主義的學生,南昌紅色資源中所蘊涵的豐富而獨特的精神內涵正好能有效引導高師學生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讓學生們認識到每個為國家民族復興貢獻力量的人,平凡的人生也能發出耀眼的光芒。
(二)困境
南昌紅色資源豐富,形式多樣,各個高校也看到了這一優勢,在思政教育中都在大力開發和運用這些紅色資源,但在這個過程中還是面臨著一些困境,首先,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沒有得到充分的開發,沒有形成南昌地區紅色資源相關的教育體系。教師把紅色資源溶入課程教學的意識淡薄,對紅色資源的利用還僅僅局限于在課程當中簡單的穿插,以及通過僅僅召開主題班會或相關講座對學生進行零散的教育。缺乏完整的關于紅色資源的教學計劃及固定的教學課時。由于沒有規范的教學體系,高校利用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的教育往往變成了走形式,學校雖然經常會舉辦一系列的活動,但落到實處有效的行為很少,學生在參加這類活動的過程中,對紅色資源保留了表面的激情,內心并沒有對它產生多少認同。其次,缺乏規范有效的紅色資源實踐體系,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也是我們理論學習轉化為行為的唯一途徑,目前高校在紅色資源實踐體系建立的過程中還缺乏規范性和實效性。主要體現在紅色資源實踐活動參與的面較窄,一般是黨員或優秀學生干部參與,而普通學生參與的機會較少,這樣使得教育的有效性降低,而且紅色資源參與實踐的機會也較少,高校的大部分實踐活動都是系部圍繞自己的專業特色展開或是社團根據社團的特點展開的,而關于南昌紅色資源的專業或社團很少,這就造成實踐機會很少。
四、開發與運用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途徑
現代大學生思維活躍,自我意識較強,運用傳統單一的說教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開發新的符合現代大學生心理特點的途徑進行理想信念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一)充分挖掘南昌的紅色資源,把紅色資源納入課程建設中,發揮思政課對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南昌是江西的省會,而且擁有豐富的紅色資源,我們要充分挖掘南昌的紅色資源,既要利用革命先輩的英雄事跡也要開發鮮活的現代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不斷涌現出來標兵,對學生的理想信念進行持續有效的教育。運用“八一精神”、“方志敏精神”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及不畏挫折百折不撓的精神,“實事求是”的精神幫助大學生們形成尊重事實、腳踏實地的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涌現的真心為民的典范邱娥國、感動中國的人物龔全珍同志的先進事跡激發同學們振興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思政理論課堂是運用紅色資源對學社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課程中可以從理論的角度進行紅色資源的教育,還可以把紅色資源中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與《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的相關內容結合起來,而且對這些先進人物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及他們的道德觀進行解析,在教學中熏陶學生情感,激勵他們的意志,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形勢與政策》要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變化和學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及辨析是非的能力。在進行紅色資源的講授中,不能只是把紅色資源的內容簡單的穿插在課程內容中,而應該是制定詳細的教學計劃,把紅色資源與教學內容整合到一起,并要認真組織實施。教學方法應靈活多樣,把挖掘出來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南昌開展革命實踐的歷史資料作為案例,用生動有趣的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進行討論、分析、講解,這不僅能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而且讓他們對紅色資源的學習保持濃厚的興趣,用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作為榜樣,幫助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讓大學生們運用紅色資源不斷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二)把紅色資源融入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理想信念
許慶華認為高校校園文化就是指知識密集、人才集中的高等學府所特有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能規范師生的行為,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學風,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激勵他們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構建健全的人格,把紅色資源融入高校校園文化中,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氛圍中不斷提神自己的道德水平。學校可以組織和開展一系列的文化活動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升華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從新生入學教育到畢業典禮,根據學生每個階段的特點,制定相應的思想政治教育專題活動,例如在入學教育期間安排校史學習、參觀紀念館等,把理想信念教育貫穿其中,用優秀的校友及偉大的革命先輩樹立榜樣,激勵學生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經常舉辦“不忘初心跟黨走”大型演講比賽、“講好寢室文明故事,爭做‘六有大學生”的講故事大賽、“青清活動,打造文明校園”、“校園文化百名講解員”大賽、校園情景劇、志愿者服務等活動,深度挖掘校史文化的精神內容。校園內有以劉和珍命名的“劉和珍廣場”以及以傅抱石命名的“抱石樓”等,展現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通過這些隱性課程的熏陶,在“潤物細無聲”的過程中,學生樹立自己堅定的理想信念。
(三)拓展學生紅色資源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強化學生正確的理想信念
實踐是使學生對紅色資源認同不斷增強,并把這種認同內化為自己行為重要途徑。這種認同和實踐行為正是運用紅色資源有效對大學生理想信念進行教育的關鍵。實踐形式可以多種多樣,首先,可以組織以紅色資源為主題的社團,社團由老師進行思想指導,學生自主組織活動,例如“紅色資源興趣小組”、“紅色主題旅游社團”等,這些社團可以定期開展活動,組織觀看紅色電影、紅歌比賽、志愿者活動、組織紅色旅游等等。激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活動,寓教于樂地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其次可以根據節假日和紀念日開展主題活動,“八一建軍節”“七一建黨”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八一起義紀念館、江西革命烈士紀念館、小平小道等紅色圣地,到革命先烈們工作和生活過的地方去親身體驗,并進行團隊分享,用同學們的親身體驗去感染其他的學生。“五一勞動節”可以召開主題班會,討論邱娥國的先進事跡,談談如何在平凡的崗位做出偉大的業績。教師節可以學習龔全珍的先進事跡,談談作為教師的奉獻精神。
利用紅色資源對學生進行理想信念教育應對它的內涵和時代精神進行提煉和升華,并與時俱進,讓學生體悟到紅色資源真正的教育意義,而不是形式,讓他們在紅色資源的熏陶下樹立遠大的理想信念,形成優秀品格,在為國家和民族復興的過程中綻放自己的青春光彩。
參考文獻:
[1]渠長根,賀俊杰,石俊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大眾化語境下的紅色文化研究[C].北京:中國T商H{版社,2012:1.
[2]盧立剛,任軍利,李紅浪.軍旗升起的地方——南昌紅色旅游資源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f+{版社,2006:1.
[3]李康平.江西紅色資源開發與教育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2.
[4]梁麗萍.中國人的宗教心理匯[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4.
[5]譚冬發,吳小斌.“紅色資源”與扶貧開發[J].老區建設,2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