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目前我國中職學校課堂教學模式在教學內容、教學情境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改變,逐步形成了與信息技術相融合的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學吸引力,增強了教學效果。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進而加快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進程。
從21世紀起,人類已全面邁向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革命是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和橋梁,是促進全球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導力量。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目前我國課堂教學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了“教師一言堂”的傳統教學模式,它在教學內容、教學情境以及教學評價等方面都做出了很大改變,逐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形成了一種新的教學模式,這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當代課堂教學的發展。作為一線教師,課堂作為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以促進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切實有效地應用,將是擺在每個人面前的重要課題。
一、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帶來教學的生機與活力
【案例】信息技術在高星級飯店運營與管理專業課堂上的應用。
《歐洲地區禮貌禮節》是《酒店服務禮儀》課程中的一個章節,知識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歐洲主要五個國家的概況,掌握歐洲五國禮貌禮節和禁忌等知識。如果按照傳統的教學方式就是教師講授,學生將需要掌握的內容背下即可。由于此章節的知識點既多又散,容易混淆,學生記憶起來有很大困難,所以傳統講授式課堂教學枯燥乏味,沒有吸引力。將信息技術與教學結合起來會給學生呈現不一樣的課堂。
1.教學策略
由于學生的經歷和教學條件的限制,學生很難實地接觸歐洲文化,因此本課教學開發了禮貌禮節網絡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和交互的多元化評價系統,運用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化手段輔助教學過程,最終化解學習困難。
本課教學采用任務驅動和合作探究的教法和學法,以設計接待方案為任務,以學生合作探究為學習形式。依托網絡教學平臺,優化課堂結構。通過運用信息技術,使學生在設計接待方案、趣味游戲及在線測評的過程中將歐洲地區禮貌禮節和禁忌等較零散的知識整合、掌握。
2.教學過程
教學中,以創設情境、明確任務、分析任務、實施任務、總結評價、拓展延伸為主線展開教學活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地融合起來。
新課導入環節,播放歐洲地區著名建筑物的電子相冊,給學生視覺上的沖擊。接著播放學生熟悉的表現見面禮節及西餐禮節的《泰坦尼克號》電影片段,使學生明確本節課主要探究的是與歐洲地區禮貌禮節相關的內容,創設情境,實現教學暗示。
明確任務環節,將學習歐洲地區禮貌禮節與飯店工作崗位相結合,以FLASH動畫短片的形式創設學校召開國際學術交流會議,學校大酒店負責接待歐洲五國專家學者的任務,精美的畫面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帶著真實的工作任務進入學習情境,令學習過程更加直觀化、形象化。各組同學分別自主探究其中一個國家禮貌禮節的相關知識,并作為設計者,制定接待方案。
接著師生根據真實的飯店崗位和工作流程進行任務分析,共同設計出四個子任務既接待流程。通過四個子任務可將各國的見面禮節、交往禮節、飲食習慣、送禮禮節和禁忌等知識系統的整合起來。學習成果為五國接待方案的電子文檔。
課前,學生已通過網絡教學平臺的資源庫預習了本節課的內容;課上,各小組依據教學平臺中的接待方案模板進行設計,教師提示學生要將各國的習俗、喜好、禁忌等內容填寫在相應的注意事項中。設計完成后點擊提交,自動生成接待方案的電子文檔。確定無誤后每組派一名代表進行展示、說明。各組方案可在教學平臺中共享,其他四組學生可對比學習其它四國禮貌禮節的知識。之后師生共同討論接待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進行完善,最終形成接待預案提供給學校。
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在過程性評價方面也顯現出很大的優勢。在評價環節,用FLASH技術設計了幾個小游戲,學生可通過趣味游戲鞏固新知,可總結出歐洲五國禮貌禮節等知識的異同點,對比學習,增強記憶。還可進入教學平臺進行在線測評,在游戲結束后系統會給出最終成績并且后臺會記錄點擊幫助的次數。最終成績可體現出學生對本課知識點的掌握程度,改變了傳統的評價方式。設計考核評價表,可對每個學生在實施任務過程中的表現、能力進行自評、組內互評和教師點評,填寫分數提交后,系統可自動核算出每個學生的得分。由此,教師可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態度和成效。
拓展延伸環節,布置備小組利用互聯網資源查找資料,設計接待歐洲地區其他國家客人的接待方案的作業,并以電子文檔的形式上傳至教學平臺共享。
3.教學反思
本節課教學采用了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相融合的方式,借助禮貌禮節網絡教學平臺,采用任務驅動和合作探究的形式進行教學,在實施任務過程中,通過教師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充分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了“做中學、做中教”。通過設計方案、趣味游戲以及在線測評,學生將歐洲地區禮貌禮節等較零散的知識系統的整合、掌握。圖片、視頻、動畫等信息化手段的運用真實地再現了歐洲五國禮貌禮節等內容,將書本上抽象的文字描述形象化、具體化,達到了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真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信息技術與教學課堂相融合存在的問題
1.一些職業學校沒有足夠重視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教學的信息化程度不高。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課程建設沒有做到全面信息化。二是許多職業學校引進信息技術硬件設施之后,并沒有進一步挖掘信息資源,影響了教學信息化程度的提升。三是一些教師沒有及時更新現代社會的信息觀念,不重視在日常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教學方式還很陳舊,對教學與信息化的融合影響很大。
2.許多職業學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缺乏足夠資金,信息技術硬件和相關資源都沒有達到相應標準。很多學校在信息化建設之初提出了“網絡人人通”“資源班班通”的目標,但由于缺乏足夠的資金支持,這一目標并未完全實現。
3.教師缺乏足夠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能夠有效利用網絡資源和多媒體設備進行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產生這一現狀的原因:一是在于學校沒有及時開展對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的培訓,教師不能適應在信息技術環境中熟練運用計算機和多媒體等設備,對教學過程中所需的硬件和資源都不熟悉。二是許多學校缺乏管理電子信息設備的人才,設備出現問題不能及時得到維護,影響了正常的教育教學。
三、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的途徑
1.要通過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教學軟件、硬件的應用能力,學校要把這方面的培訓納入到三年/五年規劃中,對各級培訓都要精心設計,根據教師的基本情況培訓側重點要有所不同。
2.要開設信息化教學示范課,提高教師對信息化教學過程的認識。安排在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設計大賽中取得成績的老師按照參賽作品的教學設計實實在在的上一次課,讓信息化教學真正“落地”。通過觀摩學習,鼓勵教師把示范課的教學方法帶入自己的課堂,或以此啟發教師自己設計信息化教學環節,逐步提高教師信息化手段應用能力。
3.要注重學校公共服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做好各個信息化平臺的創新與維護工作,重點放在項目管理系統的信息化建設上面,同時注重基礎信息平臺的信息化建設,努力提升學校整體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4.要建立專業的信息化教學機構,負責處理學校信息工作的管理,提高日常教學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效率。
5.要加大信息化建設項目的支持力度,設置有關專項經費,積極吸收社會資金,注重提高學校整體管理與教學的信息化水平。
6.要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評價體系,將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力納入教師評價和教學評估體系中,促進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的提升。
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課堂教學模式也在不斷變化,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有效融合有利于轉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效果,提高對學生評價的科學性與公平性。逐步要求學生能利用信息技術自主解決問題,有效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求異思維、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同時需要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己,使自己成為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師。借鑒優秀經驗并加大對教育教學的組織與管理力度,努力使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融合得更深入、更有效,進而加快推動教育信息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