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政府利用301條款對中國發起貿易戰后,中國政府迅速反應,公布了500億美元對等征稅清單,其中就包括對美豆征收25%的關稅,市場一片嘩然,大豆是美國對中國出口的重要農產品,對中美兩國都關涉廣泛的民生領域,被稱為“核武級威脅”。公布后市場迅速反應,期貨市場大豆價格大幅波動,輿論廣泛認為中國政府迅速把大豆列入加稅清單,明確表示了對美貿易戰奉陪到底的決心,還擔心過早推出黃豆“王炸”,是否過早暴露底牌,筆者認為市場反應過度了。
中國不僅是大豆的全球最大進口國,也是大豆的主要生產國,中國種植的大豆為非轉基因大豆,主要用于食用,而進口大豆出油率高,壓榨后豆粕用于飼料原料,廣泛用于豬禽牛羊等的養殖,通過養殖行業把植物蛋白轉化成動物蛋白。中國豆粕飼料用量已經從2000年的1500萬噸增加至2017年7297萬噸,近幾年也維持持續穩定增長,2017年豆粕飼料用量較2016年6759.6萬噸增加7.95%,而同期豆油消費僅增加0.8%。其次是豆粕供應量大,是來源穩定的蛋白質飼料原料,沒有其它的農產品補上豆粕的空缺,豆油則可用菜油、棕櫚油替代,而且國內豆油庫存處于高位,油脂整體供過于求。最后豆粕供應對豬、禽、水產、牛羊等養殖行業均有影響,涉及國內肉蛋奶產量,影響面比油脂廣,因此豆粕才是中國進口大豆中包含的剛性需求,而這次加稅清單中并不包含豆粕。

美國的大豆絕大部分依賴出口,其中約61%賣到中國,而中國進口美豆,從海關數據看,2017年中國進口大豆約9600萬噸,其中有約3300萬噸來自美國,占比只有34%。從全球大豆貿易看,中國大豆進口量占全球大豆進口量的60%以上,美國若銷售大豆中國是無可替代的買家,因此即使雙方貿易戰開打,美國大豆仍然要銷往中國,但渠道和方式或有所變動。首先,可在美國壓榨大豆后出口豆粕和豆油至中國,繞過大豆的關稅,美國大豆壓榨加工費是15美元,國內大豆壓榨加工費是100元人民幣,兩者幾乎相當,所以美國若出口豆粕和豆油,成本幾乎不變,考慮到壓榨能力和成本,美國也不可能將大豆全部壓榨后銷往中國。其次是轉口巴西后,出口大豆至中國,如下圖是美洲大豆出口至中國的路線圖,主要有兩個部分,一是從美國西海岸和墨西哥灣經太平洋運至中國,二是從巴西、阿根廷出發經過大西洋和印度洋后到達中國,從運費成本看,美國西海岸經太平洋至中國海運成本為25美元/噸,是最低的。巴西至中國海運成本為35美元/噸,再加上美墨西哥灣至巴西海運費用,大約55美元/噸,比美國西海岸的運輸成本高30美元/噸,仍然遠低于100美元/噸的稅額。
最后,大豆的全球貿易主要掌握在四大糧商手中,俗稱ABCD的四大糧商--- A(美國AMD公司)、B(美國邦基公司)、C(美國嘉吉公司)、D(法國路易達孚公司),控制著美國、巴西和阿根廷等大豆主產國大豆的收購、倉儲和出口碼頭等設施,控制著全球70%以上的大豆貨源以及80%以上中國大豆進口資源。目前通過參股等方式,國內大豆實際壓榨能力66%以上都屬于外資企業,在進口和加工兩個方面,外資已經基本形成了掌控我國大豆產業的結構布局,在南美和北美農戶種植大豆后主要銷售給四大糧商,然后再轉口貿易到中國。從大豆的種植、貿易到最終消費端的飼料、肉類和禽類生產加工等業務,四大糧商均有布局,中國加稅清單中僅針對美產大豆,并未對美國的大糧商征稅。資本是逐利的,有貨源,有市場,有利潤,就會有買賣,這些跨國公司完全有能力和資源調整全球大豆貿易渠道,回避關稅壁壘,繼續將大豆源源不斷的銷往中國。
巴西自然環境優越,日照足降雨充分,適合大豆生長,有優質高產良田3.88億公頃,其中的9000萬公頃尚未被利用。南美大豆2017年種植面積約9000萬英畝,按照60%大豆出口中國計算,大約是5400萬英畝,約2266公頃,單從種植面積看是能補上美國的缺口的,當然這需要一個過程。其次巴西有較為先進的農業技術,大豆單產接近美國,是美國的強有力競爭者,而且巴西大豆質量優良,根據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的數據,美國大豆的平均蛋白質含量是34.1%, 巴西大豆的平均蛋白質含量則在38%以上,每1%蛋白質含量的不同都是一個很大的差距。若中美開打貿易戰,促進巴西成為大豆生產和貿易的中心。可以預見對美豆征稅后,增加南美大豆的價格優勢,增加中國對南美大豆的購買量,若美豆轉口巴西銷往中國,會促使巴西成為全球大豆貿易的物流中心,長此以往將引發全球大豆貿易戰略級別調整,弱化美國對大豆貿易的影響力,這是美國政府不愿意看到的。另外,阿根廷政府對大豆出口征稅30%,大豆貿易主要是出口大豆加工后的豆油、豆粕,大豆直接出口量少,阿根廷有全球最多的大豆庫存和僅次于中美的壓榨能力,中國也可以增加阿根廷豆油、豆粕的采購量,以彌補國內需求。
綜上所述,中國進口大豆的剛需主要體現在對豆粕的需求上,政府將大豆列入加稅清單,而并未針對豆粕,是對美大豆進口的“次級”打擊。其次是仍有多種渠道進口美國大豆,南美(尤其是巴西)有潛力彌補大部分中國對大豆進口需求的缺口,即使未來中美開始貿易戰,中國對美豆增稅,短期增加進口大豆的壓榨成本和海運成本,對全球大豆貿易和中國大豆進口的影響是有限的。長期來看,隨著貿易壁壘的出現,大豆全球產銷格局將有所調整,部分大豆產能或轉移到南美,跨國糧商仍然可以坐享貿易利潤,而美國豆農將承受切切實實的損失。中美作為全球大豆的主要買家和賣家,和則兩利,斗則損人不利己,對美國政府而言,這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