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榮領,羅海榮
(1.銅仁學院 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貴州 銅仁 554300;2.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臺州 318000)
利奈唑胺(Linezolid,1)作用于細菌50S核糖亞單位,為細菌蛋白質合成抑制劑[1],是全新類別的噁唑烷酮類合成抗菌藥物,由美國Phfizer公司研制,2000年獲得美國FDA批準上市,商品名為斯沃(Zyvox?),用于治療革蘭陽性(G+)球菌引起的感染,包括由MRSA引起的疑似或確診院內獲得性肺炎(HAP)、社區獲得性肺炎(CAP)、復雜性皮膚或皮膚軟組織感染(SSTI)以及耐萬古霉素腸球菌(VRE)感染等[2]。文獻[3]綜述了1的合成方法,文獻[4]以嗎啉和3,4-二氟硝基苯為原料,經縮合、還原、酰化、環合、堿性水解、甲磺酰化、疊氮基取代、還原和乙酰化得到利奈唑胺,該法用到鐵粉/氫氣還原硝基,以及劇毒試劑光氣,且路線較長,收率不高。張福利等[5]利用鈀碳作催化劑,甲酸銨作氫源還原硝基,再和(S)-N-環氧丙基鄰苯二甲酰亞胺環合,再水合肼作用下肼解,最后醋酐的作用下酰化得到產物,該工藝路線短,成本低,操作簡單,收率高。本文對該合成路線的部分反應條件進行了優化,首先,在還原反應步驟,考慮到甲酸銨的用量較大,三廢處理成本較高,我們采用鈀碳作催化劑,氫氣作氫源還原硝基,并對反應中產生的脫氟雜質的控制與去除進行了研究,其次,在環化反應步驟,我們采用固體光氣替代光氣酰化,并對固體光氣參與反應的反應溫度及其用量進行了優化,合成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利奈唑胺的合成路線
3,4-二氟硝基苯(上虞市謝氏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嗎啉(中國石油吉林石化公司),(S)-N-環氧丙基鄰苯二甲酰亞胺(4,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其余所用的試劑均為分析純。
1.2.1 3-氟-4-嗎啉基硝基苯(2)的制備
在裝有攪拌器,溫度計,滴加漏斗的1 L三口圓底燒瓶中,加入3,4-二氟硝基苯(55.0 g,346 mmol)溶于乙醇200 mL中,加入碳酸鈉(22.0 g,0.6 eq),再室溫下滴加嗎啉(40.0 g,459 mmol,1.3 eq)滴畢,加熱回流2 h。反應畢,冰浴冷卻后抽濾,再用100 mL水洗滌,再真空抽干,得淡黃色晶體粉末77.0 g,收率98%,mp 112~113℃,1H NMR (400 MHz,CDCl3) δ: 7.99~8.02 (m,1H),7.90 (dd,1H,J=2.5,13.0 Hz),6.90 (t,1H,J=9.0 Hz),3.88 (t,1H,J=5.0 Hz),3.28~3.32 (m,4H)。
1.2.2 3-氟-4-(4-嗎啉基)苯胺(3)的制備
在裝有攪拌器,溫度計的1L三口圓底燒瓶中,依次加入2(40.0 g,176.8 mmol),甲醇400 mL,氮氣置換空氣三次,再加入鈀碳(2.0 g,5%w/w),冷卻至5℃,再用氮氣置換三次,然后用氫氣置換氮氣三次,反應2 h。過濾濾除鈀碳,濃縮至干,用甲醇/水(1∶4,400 mL)重結晶,真空抽干,40℃烘干,得固體化合物30.8 g,收率89.0%,mp 122 ~ 123℃,1H NMR(400 MHz,CDCl3) δ: 6.79 (1H,m),6.41 (2H,m),3.84 (4H,m),3.55 (2H,br s),2.96 (4H,m)。
1.2.3 (S)-[[N-3-[3-氟-4-(4-嗎啉基)苯基]-2-氧代-5--噁唑烷基]甲基]鄰苯二甲酰亞胺(5)的制備
先將固體光氣(25 g,84.2 mmol)與乙酸異戊酯50 mL加入到反應瓶中,室溫攪拌至溶清。然后滴加溶有化合物3 (27 g,137.6 mmol)的乙酸異戊酯350 mL溶液,滴畢,升溫至回流反應4 h。再依次投入化合物4(27 g,133.0 mmol),無水溴化鋰(2.5 g,28.8mmol)。繼續回流反應0.5 h,反應結束后,加入100 mL水,降溫至0℃,繼續攪拌2 h,過濾,抽干,得到固體化合物45 g,收率85%,mp 196 ~ 200℃,ESI-MS(m/z):426(M+H),448(M+Na),1H NMR (400 MHz,CDCl3) δ: 7.87 (m,2H),7.75 (m,2H),7.37 (dd,1H,J=3.5,11.0 Hz),7.10 (m,1H),6.90 (t,1H,J=8.4 Hz),4.95 (m,1H),4.08 (m,2H),3.95 (m,2H),3.84 (m,4H),3.04 (m,4H)。
1.2.4 1的制備
將化合物5(45 g,105.8 mmol)、甲醇400 mL及水合肼(50%)35 mL,加入到1 L反應瓶中;加熱升溫至回流,保持回流反應1h,冷卻至室溫,過濾,濾液減壓濃縮至無液體流出,加入二氯甲烷300 mL,降溫至30℃,攪拌30 min,過濾,有機相用100 mL飽和鹽水洗滌,靜置分層,二氯甲烷層待用。將上述二氯甲烷層轉至反應瓶中,降溫至≤10℃,加入40 g三乙胺,控制溫度0~15℃,開始滴入35 g醋酸酐/二氯甲烷50 mL溶液至反應中,約30min滴畢,滴畢后,反應30 min,加入飲用水100 mL洗2次,有機相濃縮,用乙酸乙酯/正庚烷(6∶1,700 mL)重結晶,得白色固體31.4 g,收率88%,mp 179 ~170℃,1H-NMR (400 MHz,CDCl3) δ: 7.43(dd,1H,J=1.5,14.0 Hz),7.07 (d,1H,J=8.0 Hz),6.96 (t,1H,J=8.5 Hz),6.64(s,1H),4.78(s,1H),4.02(t,1H,J=9.0 Hz),3.88(t,4H,J=4.5 Hz),3.77(t,1H,J=7.5 Hz),3.65(s,2H),3.06(t,4H,J=4.5 Hz),2.02(s,3H)。
在制備3的鈀碳催化還原反應中,文獻采用鈀碳/甲酸銨的方法,考慮到甲酸銨的用量較多,增加三廢處理成本,而且甲酸銨受熱分解為甲酸和氨氣,兩者又會在回流冷凝管道內重新生產甲酸銨,從而阻塞回流管,不利于工業化生產。本論文采用氫氣代替甲酸銨反應,同時考慮到鈀碳還原會有脫氟雜質的生成。因此,先考察不同的反應條件對3的影響(見表1)。從結果可以看出,反應溫度對收率影響不大,但對脫氟雜質的影響較大,溫度≤30℃,脫氟雜質的量可以有效控制,但是鈀碳的濃度增大,使脫氟雜質增加,考慮到脫氟雜質對成品質量的影響,最佳反應工藝條件為:鈀碳5%,甲醇,≤30℃反應2 h。

表1 不同的鈀碳加氫反應條件對3的影響

表2 固體光氣反應條件的優化
在制備5的環合反應步驟中,參考文獻方法,采用固體光氣的方法,考慮到工業化生產中存在光氣和氯化氫等氣體排放,需要對固體光氣的用量進行優化。考慮到反應溫度對反應收率影響較大,本文對固體光氣參與反應時溫度及其用量進行了優化(見表2)。結果發現:固體光氣用量為0.6 eq,采用乙酸異戊酯作為反應溶劑,120~140℃反應收率最高。
本文優化了以嗎啉和3,4-二氟硝基苯為原料,通過縮合、還原、環合、肼解、和酰化反應工業化制備利奈唑胺的工藝,在還原反應中,用氫氣還原代替甲酸銨做氫源,在環合反應中,用固體光氣代替光氣反應構建噁唑烷酮,并優化固體光氣參與反應的反應溫度及其用量,確定了最佳反應條件,總收率達65.2%,產品結構經1HNMR、ESI-MS確證。
參考文獻
[1]於江泉,鄭瑞強,林 華,等.利奈唑胺治療糖肽類抗菌藥無效的耐甲氧西林革蘭陽性球菌感染3例分析[J].現代預防醫學,2010,37(4):800.
[2]崔向麗,趙志剛.新型噁唑烷酮類抗生素利奈唑胺[J].中國新藥雜志,2008,17(6):530-533.
[3]陳 煒,胡建良,張興賢.利奈唑胺合成路線圖解[J].中國醫藥工業雜志,2010,41(1):62-63.
[4]黃 強,李 華,牛柏林,等.(R)-N-(3-氟-4-嗎啉苯基)-噁唑酮-5-甲基醇制備工藝:CN,1772750A[P].2006-10-01.
[5]張福利,楊春波,梁 斌,等.利奈唑胺中間體的制備方法:CN,103254148A[P].2013-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