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菲,張 博,王杏佳,孫龍祥
(1.洛陽中象石化工程有限公司, 河南 洛陽 471000;2.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公司,河南 洛陽 471000)
伴熱,是一種有效的管道防凍、保溫措施,其工作原理主要是利用伴熱介質的熱量,通過直接或間接的熱交換,將伴熱管道的熱損失進行補充,以達到防凍、保溫的目的[1]。石油化工企業中,常用的伴熱介質有:熱水、蒸汽、熱載體、電伴熱等。管內介質溫度在95℃以下的管道,應選用0.3~0.6MPa的蒸汽作為熱源,在伴熱點集中的地方,也可選用熱水伴熱;管內介質溫度在95~150℃之間的管道,應選用0.7~0.9MPa的蒸汽伴熱;管內介質溫度在150℃以上的管道,當0.9MPa蒸汽不能滿足工藝要求時,可選用熱載體作為伴熱介質。
本文主要針對東北地區冬季極端低溫下(最低可達-27.3℃),系統管廊采用蒸汽伴熱時凝結水管線結冰而流通不暢的情況,擬采用導熱油作為熱源給系統管廊伴熱來解決此問題。相比于蒸汽伴熱,導熱油更多使用于被伴熱的介質伴熱溫度要求較高,其它伴熱方式不易達到的情況[2]。除此之外,導熱油伴熱還有溫度調節靈活、使用簡單方便的特點[3-4]。
本論文為解決東北某煉油廠系統管廊伴熱問題,導熱油經導熱油爐加熱到120℃后,經過DN100的導熱油管道以0.9 m/s的速度輸送到15 m外的系統管廊用于伴熱。導熱油管道外做50 mm硅酸鹽保溫;在系統管廊上20根DN20的導熱油伴熱管線分別給20根150 m的DN250油管線伴熱,油管線外做80 mm硅酸鹽保溫;伴熱返回的導熱油經過DN100的導熱油管線返回到165 m外的導熱油加熱爐進行加熱以后循環使用,導熱油返回管線外做50 mm硅酸鹽保溫。為保證管線的正常伴熱不受影響,導熱油返回導熱油爐溫度要求不低于90℃。導熱油流程見圖1。

圖1 導熱油流程示意圖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heat conducting oil flow

其中:k-傳熱系數,W/(m2·℃);
α1-導熱油至管內壁的傳熱系數,由計算雷諾數確定流態,導熱油120℃時, γ=0.1 mm2/s,ρ=950kg/m3,Re=ud/γ=0.9×0.097/(0.1×10-6)=873000>2300,
流體位于湍流區α1-可以忽略不計,即α1=0;
α2-管外壁到大氣的傳熱系數,與當地風速有關。
當地風速為v=7 m/s;

D1、D2-管道的內外徑,D1=0.097m,D2=0.114 m;
D3-管道與保溫層形成的結構外徑,D3=0.114+0.1=0.214 m;
λ-導熱系數,取λ=0.0604W/(m2·℃);

q=kπD(T2-T1)
q-熱損失,W/m;
D-計算外徑,保溫層內外徑的平均值D=(0.214+0.114)/2=0.164 m;
T2-導熱油初始溫度,℃;
T1-管道所處的環境溫度,取T1=-27.3℃;
則q=kπD(T2-T1)=0.186×π×0.164×[120-(-27.3)]=14.1W/m;
根據公式qLτ=cm(t1-t2)=cρπr2L(t1-t2)
c-比熱,取c=0.53kcal/(kg·℃)=2.22kJ/(kg·℃);
τ-時間,τ=15/0.9=16.7s;
14.1×16.7=2.22×103×950×π×(0.097/2)2×(120-t);
進入系統管廊的導熱油初始溫度為t=119.98℃[5]。
已知石油管道外徑為273 mm,內徑為254 mm;伴熱管外徑為27 mm,內徑為21 mm;管線外保溫層厚度為80 mm,進出管廊導熱油管線流速u1=0.9 m/s。
u1A1=u2A2
其中:u1-進出管廊導熱油管線流速,m/s;
u2-導熱油在伴熱管內的流速,m/s;
A1-進出管廊導熱油管截面積,m2;
A2-單根導熱油伴熱管截面積,m2;
則導熱油在伴熱管內的流速u2=0.96 m/s;
τ=165/0.96=171.9s

其中:D0-保溫層外徑,m;
Di-保溫層外徑,m;
K-熱損失附加系數,一般取1.15~1.25;
q-帶外伴熱管的管道熱損失,W/m;
λ-保溫材料制品的導熱系數,取λ=0.0604W/(m2·℃);
t-主管內介質溫度,℃;t取85℃;
ta-環境溫度,℃;取歷年一月份月平均溫度的平均值;
v-風速,m/s;
αi-保溫層內加熱空間空氣向保溫層的放熱系數;一般取αi=13.95W/(m2·℃);
qLτ=cm(t2-t3)=cρπr2L(t2-t3)
89.3×171.9=2.22×103×950×π×(0.021/2)2×(119.98-t)
伴熱管至回油管的溫度為t=98.95℃[6]。
已知導熱油回油管公稱直徑DN100的管內徑為D1=0.097 m,外徑為D2=0.114 m,管線外保溫層厚度為50 mm,則D3=0.114+0.1=0.214 m;

q=0.186×π×0.164×[98.95-(-27.3)]=12.1W/m
τ=165/0.9=183.3s
qLτ=cm(t3-t4)=cρπr2L(t3-t4)
12.1×183.3=2.22×103×950×π×(0.097/2)2×(98.95-t)
導熱油回油管至導熱油爐的溫度為t=98.8℃[7-8]。
通過計算可知,導熱油爐出口溫度120℃,流速為0.9 m/s,完成系統管廊伴熱后導熱油返回導熱油爐的溫度大于90℃,符合設計方案的要求。
在環境溫度較低的地區,同時蒸汽路徑較遠,提供的伴熱蒸汽容易凝結,伴熱后的凝結水管線也流動不暢,易結冰,這種情況,采用蒸汽伴熱已不能滿足使用要求,采用更高熱量的介質--導熱油來伴熱是有必要的。本文根據該煉廠的實際情況,提出對系統管廊采用導熱油伴熱方案,并對方案進行設計與計算。最終滿足伴熱要求。
綜上所述,設計好伴熱管并不簡單,需要考慮到伴熱介質的選取,溫度的合理取值,保溫厚度的合理計算,以及伴熱管根數的合理選用。合理的設計伴熱管,可以做到節省投資、施工容易和操作方便,對裝置的長期運行起到了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李 云,張兵強.工藝管道蒸汽伴熱系統的設計要點[J].煤氣與熱力,2014,34(5):A12-A14.
[2]王松漢. 石油化工設計手冊[M].第4卷.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1:519-531.
[3]陳逢春. 化工工藝管道的蒸汽伴熱設計[J].上海化工,2014,39(1) : 22-24.
[4]工業和信息化部. SH/T 3040-2012 石油化工管道伴管和夾套管設計規范[S]. 北京: 中國石化出版社,2014.
[5]王盛智,藍曉民,王國維. 瀝青管道導熱油伴熱溫降計算[J].當代化工,2015, 44(2):421-422.
[6]張德姜,王懷義,劉紹葉. 石油化工裝置工藝管道安裝設計手冊(第一篇)[M].北京:中國石化出版社,2007:413-426.
[7]楊世銘,陶文銓. 傳熱學[M]. 第4卷. 北京:石油工業出版社,2010:86.
[8]田 娜,陳保東,何利民.同溝敷設原油和成品油管道三維溫度場的數值模擬[J]. 石油化工高等學校學報,2011,24(2):9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