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冰
中國產茶歷史悠久,茶區幅員遼闊,南自北緯18度附近的海南島,北至北緯38度附近的山東蓬萊山,西自東經94度的西藏林芝,東至東經122度的臺灣地區,全國有18個省(區)都有種植生產茶葉。根據生態環境、茶樹品種和茶類結構分為四大茶區。即華南茶區、西南茶區、江南茶區和江北茶區。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調查,2017年全國18個產茶省(區)茶園的總面積達4588.7萬畝,其中面積最大的五個省份是貴州、云南、四川、湖北、福建。2017年全國干毛茶產量為260,9萬噸,產量超過20萬噸的省份是福建、云南、貴州、四川、湖北。全國茶業產值及其茶類結構
經過“十二五”期間中國茶產業的持續穩步發展,茶葉產業已由我國傳統特色農業產業逐步成為茶區經濟支柱優勢產業。201 7年全國干毛茶總產值達到1907.6億元,干毛茶產值逾百億元的省份達九個,位居前四位的是貴州、福建、四川、浙江。其中名優茶產量127.4萬噸,大宗茶產量133.5萬噸。名優茶產值1427.8億元,大宗茶產值479.8億元。名優茶與大宗茶產量占比分別為48.9%和51.1%,名優茶占比上年進一步提升;產值占比分別為74.8%和25,2%,名優茶占比上年增加5.2%。
全國六大茶類產量的結構持續優化,其中綠茶、烏龍茶占總產量的比重持續下調,而紅茶、白茶、黃茶占比繼續上升,更加均衡。2017年全國綠茶的產量占全國茶葉產量的61.04%,黑茶產量占13.93%,烏龍茶產量占13.02%,紅茶產量占10.67%,白茶產量占1.08%,黃茶產量占0.26%。還有,柑普茶、柑紅茶、花草茶等特色產品及超微茶粉、抹茶、茶飲料、茶保健品等精深加工產品也有所增加。茶行業在開拓便捷化、年輕化等新路徑的同時,深挖品種、產地、風格、工藝等多種元素,催生多款新品,如“山頭茶”、 “小青柑”等。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茶葉質量安全
中國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高度重視茶葉質量安全,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打造一批綠色優質產品生產基地,創響一批有影響的公用品牌和知名品牌。全國茶園的茶樹品種結構繼續優化,無性系良種茶園面積比例達60.9%,有機茶園面積比例7.5%。茶園平均畝產量60.3公斤、提高4.5公斤,畝產值3920多元、比上年略有增加。質量效益持續提升。
2017年,農業部按季度開展了4次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共監測全國31個省(區、市)155個大中城市5大類產品109個品種,抽檢樣品42728個,總體抽檢合格率為97.8%。其中,茶葉抽檢合格率98.9%,高于蔬菜、水果、水產品,顯示茶葉質量安全水平持續向好。2017年,國家食藥監總局對全國茶葉及相關制品按季度進行了抽檢。從已公布的結果看,2017年前三季度的抽檢結果分別是99.1%、99.4%、99.2%,顯示出茶葉質量安全形勢總體平穩。
國內茶葉銷售與消費
中國是茶葉生產和消費大國,全國超過三分之二的茶葉是在國內銷售和消費,內銷市場依然是拉動全國茶葉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十年來茶葉內銷數量不斷持續上升,銷售總金額有所提升,名優茶效益明顯。2017年,國內茶葉年消費量達到190萬噸,較前一年增長8萬噸,增幅為4,40%;市場銷售額達到2353億元,增幅9.54%:銷售均價為123.84元/公斤,同比增長4.93%。高檔茶價格平穩、銷量略減,中低檔茶的價格差距繼續縮小,價格略升、銷量穩增。內銷市場中六大茶類的內銷份額保持相對穩定,綠茶仍是主導茶類,黑、紅、白茶增速較快。產品結構微調,趨勢不變。20T7年,全國內銷茶葉總量中,綠茶占53%,黑茶占16%烏龍茶占14%,紅茶占11%,花茶占5%,白茶占1%,黃茶占0.3%。
近幾年來,中國茶葉的消費區域繼續擴大,消費人群逐步轉化。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發布的消費報告,廣東為我國傳統茶葉消費大省,安徽、云南、四川均為主要產茶省,省內茶葉消費量平穩發展。我國華北、西北、東北等北方區域已經成為茶葉消費量規模快速增長的區域。2017年,我國茶葉消費群體繼續保持增長,預計將達到4.9億。主要消費人群也從“中老年男性為主”向各類人群擴散。新群體年輕化,消費升級。市場中多元化消費需求不斷增大,形成了“買個性、賣個性”的消費熱潮。茶葉內銷的渠道日趨完善和多樣化,包括批發市場、連鎖專賣、商超零售、電子商務、三產服務(茶館業、旅游業等)。同時,受“互聯網+”影響,茶業電商、微商業務量繼續緩慢增長,并逐漸顯現優勢;茶旅結合成為拉動茶葉消費的新賣點。
全國茶葉出口
外銷市場穩健提升。2017年我國茶葉出口總量達35與萬噸,比增8.1%;出口額達16.1億美元,比增8.7%;出口均價4.54美元/公斤,與上年基本持平。六大茶類的出口均價從高到低依次為普洱茶、花茶、紅茶、烏龍茶、綠茶。我國茶葉出口總量中綠茶出口量占83%,紅茶占10%,烏龍茶占4%,花茶占2%,普洱茶占1%。其中綠茶和花茶出口量均有6%以上的較大幅度提升。2017年,我國茶葉出口至128個國家和地區。茶葉出口超過萬噸的國家和地區有T2個,占全年出口總量的64,8%。分別是:摩洛哥、烏茲別克斯坦、加納、毛里塔尼亞、美國、俄羅斯、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中國香港、日本和德國。
應控制產量,提高品質,促進茶葉銷售
近幾年來,中國產大于銷的茶葉庫存量呈逐年增加的趨勢。從2017年全國茶葉產銷量來看,全國干毛茶產量為260.9萬噸,國內茶葉年消費量190萬噸,茶葉出口總量35.5萬噸,產大于銷達35.4萬噸。另據中國茶葉流通協會2015年調查,預計全國存茶總量約在70萬噸左右。有56%以上的受訪地區和單位出現了被動的成品茶庫存,甚至不少批發市場內也出現了積壓。 根據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應適度控制茶葉面積,通過減少年采收輪次控制產量,調整優化茶樹品種和茶葉品類結構,提高茶葉品質和效益。加強茶文化與茶葉保健功效的宣傳,引導茶葉消費。大力開拓茶葉市場,創新茶葉銷售方式,促進茶葉銷售。
參考文獻:
1.中國茶葉流通協會,2017年中國茶業經濟形勢報告摘要;
2.中國茶葉流通協會(梅宇、王智超、林璇),2015年中國茶葉產銷形勢分析,《茶世界》,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