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振東
我國物流行業已經成為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電子商務也推動了物流經濟的行業發展,兩者是相互包容、共同發展的關系。立足于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的基礎上,通過更多創新手段來有效降低物流經濟的行業成本,提高物流經濟的運作效率,實現物流經濟的轉型升級。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迅猛發展和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直接推動了電子商務行業的創新發展,實現了對物流行業為代表的周邊經濟的帶動和發展。受益于我國以高速公路為代表的路基建設和電子商務為代表的信息化網絡建設,給物流經濟帶來了全新的管理理念和操作平臺,實現了現代物流的網絡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引導物流經濟逐漸走向正規化和現代化,創建出完整系統的現代物流配送體系,實現了電子商務信息化對于物流管理水平的帶動作用,從而能夠促進物流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電子商務與物流經濟的關系
物流行業是電子商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商品經濟的飛速發展,它帶動了電子商務的交易流程逐漸清晰明了,也推動了電子商務交易環節的縮減優化,需要商城、消費者、商品、物流等諸多環節協同配合,才能完成商品從工廠到消贊者手中的一系列交易流程。因此,物流配送是當今電子商務交易配送的主要模式,而物流行業也是電子商務交易流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電子商務高速發展的當今,消費者更傾向選擇物流配送方便、物流服務質量高和物流配置人性化的電商平臺,而物流經濟的發展水平就成為了衡量電商運營水平和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電子商務推動了物流經濟的行業發展。隨著市揚化的進程和消費群體個性化消費的需求,它帶動了傳統商務模式向著電子商務模式的逐漸轉變,也推動了物流經濟的發展方向,指明了物流經濟在管理理念、運營機制、硬件設施和服務理念等諸多方面的創新發展策略,而且直接推動了物流服務的產業升級和內控機制的改革力度。所以,我們在制定物流經濟的發展方向時,需要深入研究電子商務的發展軌跡和創新需求,結合物流經濟的發展現狀和行業前景,制定出切實可行的物流配送體系和發展方向,保證物流行業的服務質量、創新機制和技術手段能夠迎合電子商務的市場需求,利用電子商務的創新發展推動物流經濟的結構升級和推陳出新。
物流經濟的發展現狀
物流行業對于電子商務物流的重視程度不高。當前,我國物流行業作為國外同類行業的舶來品,在發展初期將業務范圍定位于國民經濟中的企業配送和物資流動,物流理念還停留在宏觀經濟的輔助行業和企業生產流通的中間環節。一直到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我國市場經濟轉型的逐漸成功,上市企業才逐漸重視商品物流配送與連鎖企業物流環節之間的關系研究,推動了商業流通系統對物流經濟的理論研究和創新發展,也帶動了物流行業的蓬勃發展。我國目前物流行業的企業數量眾多,它一方面保證了商業企業對于物流渠道可以有多重選擇,從很大程度上倒逼物流企業加快企業升級和配套服務設施的落實完善,保證了整個物流經濟能夠保證良性發展。另一方面,眾多物流企業在從業資格、員工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務上都存在著不小的差異,良莠不齊的物流行業現狀導致物流企業還停留在“低質量、低價格”的物流經濟初級階段,對于電子物流網絡資源的供給和管理水平有限,往往容易出現延期發貨、貨物損毀等惡劣現象,無法發揮電子商務的行業優勢和市場影響力。
物流行業的市場化體系和規模尚未形成。當前,我國電子商務行業受益于逢年過節的市場宣導和“雙十一”、 “雙十二”的電商節活動推廣,造就了電子商務空前的市場規模和廣泛的市場認知度,它著重體現在電商平臺銷售額的激增和物流配送數量的遞增。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的是,相對于電子商務行業呈幾何倍數地遞增,我們的物流行業還停留在初步階段,缺乏完善的市場化體系和規模,直接體現在以信息化技術為代表的信息管理系統的缺失和以標準化操作為代表的現代物流制度的缺失。一方面,我國物流行業的低成本運營和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有限的現狀,導致了物流行業的信息管理系統很難在整個行業進行推廣運行,很多基于信息化技術的物流技術諸如:物流貨品定位、人工智能配送和電子信息導航等很難在快遞員群體中推廣運行,也就不能建立市場化管理體系。另一方面,我國的物流行業的標準化建設起步比較晚,很多標準化流程和標準化設備存在多方面的缺陷與差異,容易導致現代物流的協調與運作缺失,缺乏應對諸如“雙十一”“雙十二”這種大規模電商節的現代物流配送和標準化操作。
物流企業的電子化、集成化程度普遍較低。當前,電子商務行業已經實現了智能化、自動化和大數據等諸多信息技術的整合,能夠充分迎合現代消費群體的個性化消費需求,保證了電子商務企業能夠根據市場需求、消費群體劃分和特定人群需求開展大量定制化、規模化生產,這些都離不開電子商務企業的前期資源投入和后期營銷策劃推廣。但是落實到物流環節中,很多物流企業在經歷過激烈的市場競爭和激增的市場需求后,往往將更多的精力和資金投入到渠道建設和人員招聘上,忽略了對于物流渠道的電子化、集成化建設,缺乏針對特定區域、特定群體和特定時間段個性化需求的快速響應,導致物流企業的供應鏈各個環節非常緊張,物流配送遠遠達不到電子商務發展的需求和消費群體的個性化需求。目前,我國物流經濟的集成化配送供應鏈還處在初步探索階段,很多關于物聯網、集成化供應和定制化配送的行業創新發展還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導致很多物流企業還僅僅停留在貨物搬運和區域物流覆蓋的初級階段,無法跟上電子商務電子化、集成化的發展腳步,更無法保證電子商務物流的暢通流通。
電子商務發展促進物流經濟的具體措施
利用電子商務發展降低物流經濟的行業成本。在傳統的物流行業體系中,大多遵循的是宏觀經濟下的商品流通體系,產品從企業生產到消贊者接受的整個過程需要經過層層供應商,容易造成物流配送費用的激增和物流配送周期的增長,它突出表現在各層次分銷商的庫存和流動資金積壓、商品在各個分銷商之間運輸所造成的物流成本激增和商品容易在各個分銷商之間搬運時容易造成意外損毀。如今伴隨著電子商務的飛速發展和市場認知度的不斷增高,傳統企業可以嘗試轉型為電子商務企業或者搭建電子商務平臺,推動企業商品從工廠直接流通到消費者手中,并能夠保證貨品資金的及時到位,這樣就大大降低了企業在物流流通環節中的人員、物資和資金成本,推動了物流經濟的行業轉化和成本壓縮,縮減了商品的物流配送環節,減輕了相關物流配送成本和物品損耗成本,有效降低了整個物流經濟的行業成本。
利用電子商務發展提高物流經濟的運作效率。當前,伴隨著電子商務行業的飛速發展和產業升級,它所帶來的銷售額的激增和物流配送數量的遞增有助于推動企業開展物流經濟的優化升級,真正保證物流經濟的運作效率,從而實現效率提升、費用縮減、距離縮短、時間減少等物流經濟的發展目的。例如:在電子商務行業廣泛使用的條碼技術目前已經被廣泛應用到物流行業的貨品掃碼、物流配送、流通跟蹤和售后服務等諸多物流環節中,方便了物流企業能夠通過信息掃碼實現商品存儲、流通和定位等諸多環節的企業把控;利用電子商務的EDI技術,物流經濟能夠保證物流環節的全程信息公開化,有效滿足物流流通環節的電子信息交換和自動化處理,保證了物流企業能夠根據大數據開展有針對性的物流環節優化和配套服務跟進;物流行業通過利用電子商務的GIS技術能夠保證物流企業能夠真實模擬物流商品配送的配送環節和商品定位,通過引入地理信息系統實現了物流商品配送的最佳模式;物流經濟通過引入電子商務的GPS技術能夠保證物流配置的地域性跟蹤和國際化管理。
利用電子商務發展推動傳統物流理念的升級。電子商務發展對于物流經濟的突出貢獻就是帶動了傳統物流理念的優化升級,實現了電子商務活動中產生的信息能夠被物流經濟廣泛開發利用,保證物流經濟的產業升級和結構優化工作能夠迎合電子商務創新發展的需求,兩者的相互影響和相互拉動能夠推動整個物流經濟的轉型升級。突出表現在,物流經濟模式從“被動型”轉向了“拉動型”,受益于電子商務經濟體系在國民經濟中所占比例的不斷增大,它也直接帶動了物流經濟的飛速發展和產業規模的不斷壯大,導致物流經濟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影響力不斷激增,通過提升物流經濟的創新規模和技術水平,能夠帶動電子商務縮減產業成本,提升個性化定制服務,保證企業能夠根據物流信息安排生產計劃和產業升級,從而能夠有效拉動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總之,電子商務有效推動了物流經濟向著系統化、電子化和集成化的方向深入發展,直接帶動了物流經濟行業成本的降低,實現了物流理念和物流效率的雙重提升。因此,要正視物流經濟經營觀念落后、市場體系有限和集成化程度較低等諸多弊端,探尋電子商務信息化發展對于物流經濟的推動作用,指導物流企業根據電子商務的發展開展產業結構調整,促進整個物流經濟的健康有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