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賓
在企業養老保障制度改革之后我國于2009年開始對事業單位養老保障制度進行改革,在試點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主要從年金角度進行探究。文章首先概述了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的內涵;其次從國內以及國外兩個角度出發對企業年金進行了分析,指出其啟示,包括覆蓋率、目標替代率、稅收、監管等方面;最后對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提出自己的建議。
事業單位建立年金能夠使事業單位構建多支柱型養老保險模式,我國于2009年開始在部分事業單位進行試點,取得一定的成就。在當前新一輪的改革下,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的建立可以借鑒國內外相關企業年金經驗,進行改革。本文對該問題進行探究,指出企業年金對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的啟示,以期為職業年金改革提供一定的參考。
企業年金與職業年金概述
(一)企業年金。企業年金是企業的一項養老保障計劃,是企業職工在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所享受的國家稅收支持的一種保障計劃。經過三十余年的發展,我國的企業年金已經較為豐富,包括繳贊確定以及待遇確定兩種年金類型。繳費年金主要是通過建立個人賬戶的方式由企業以及職工定期繳納的一種費用。待遇年金則是從待遇的角度出發而言的,無論員工繳費多少,在退休時候依照工作年限來予以員工確定的待遇。
(二)職業年金。職業年金也是對養老保障制度的一種補充,可以說是一項單位福利制度,與傳統的社會保險以及商業保險均不同。這一保險制度主要是事業單位依據員工個人的經濟狀況建立的一種保險。我國試點區域的職業年金也主要有兩種模式,且在這兩種模式之上開發了多種資金籌集方式,包括基金積累型、現收現付型、部分積累型等等。職業年金對事業單位的人力資源管理以及人力資本投資有重要的作用,還有助于事業單位內部凝聚力的增強。
企業年金的經驗借鑒
(一)國內企業年金的啟示
1)覆蓋率低且目標替代率低。我國企業年金最早試點是在2009年,但是在此之前有也有相應類似的項目,即“補充養老保險”,且有相應的制度支持以使企業員工得到保障。不過從整體上來看,我國企業年金仍然存在著覆蓋率低且目標替代率低的問題,當前我國企業年金的覆蓋范圍只有七八百萬人,只有參保人數的8%左右;另外,目標替代率在5%左右,也比較低,而且其替代水平相對較低,只能維持職工退休后日常生活,國家的養老保險經濟承受力仍較低。
2)企業年金為自愿而非強制實行。我國雖然制定相應的政策來鼓勵企業建立年金,但是并沒有進行立法來強迫企業為員工提供企業年金,多數中小型企業并不重視企業年金,若國家強行頒布該種法律,則部分小微企業根本無法承受這樣經濟支出,所以部分中小企業的職工在退休之后生活保障仍然存在問題。由此可以看出,企業年金的建立與企業的發展水平以及社會經濟發展情況和員工個人的態度相比有較大的關聯。
3)企業年金基金需要加強運營及監管。我國企業年金因為是企業所建立的,所以年金是在職工個人賬戶下的,且隨著企業員工工作年限的增加,基金在不斷的增加。而大量的基金如果沒有合理的運營以及監管,基金便會貶值,從而不利于員工退休后的保障。從當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年金基金的監管較少,而且也沒有將這些基金與資本市場相關聯起來,也沒有相關的配套政策來支持,所以投資的收益率相對較低。
(二)國外企業年金的啟示
1)國外企業年金的稅收及優惠政策。國外企業年金的發展時間相對較長,且有較多的配套措施以及優惠政策。具體來說,國外的優惠政策主要表現在三個環節,分別是企業年金繳納環節、投資運營環節以及領取企業年金環節,在這三個環節均有相應的政策支持以及稅收優惠,所以多數企業會自愿性的進行年金的投入。不過在提前支取以及延后支取方面懲罰力度也比較大,這樣可以確保年金的“再分配”,能夠實現企業年金與市場的交流,從而使年金能夠保值增值。
2)國外企業年金的監管與運作。國外企業年金的建立時間比較長,所以企業年金基金的數額比較大,關于企業年金的運作情況,也有較為完善的模式。當前企業年金運作模式中較為常見的量匯總模式是英國模式以及荷蘭模式。英國模式主要是委托銀行、保險公司等對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從而確保年金基金的保值增值;荷蘭模式主要是通過構成某個委員會,通過委員會來負責企業年金的投資方向等。
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的建議
(一)建立強制性職業年金
事業單位職業年金進行改革中需要建立強制性職業年金,這樣可以確保事業單位職業年金推行的廣泛性。由上文可以看出,企業年金因為沒有法律強制性執行,所以在發展了三十年之后仍然覆蓋率較低,如果在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時候以強制性的方式進行執行,則能夠確保其更好的推廣。因為事業單位與企業相比來說還是有較大差距的,企業是以盈利為目的,而事業單位從行政上來看,是隸屬于政府的,所以這種強制性的推行是可行的。
(一)加強基金監管實現投資收益
由上文的分析中可以得出,隨著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的不斷推廣,以及時間的增加,職業年金的積累會逐漸增多,對于年金基金,事業單位需要確保其安全性與收益性,故而需要對其進行合理的監管,同時還需要設立相關部門,來對這些基金進行運作,從而確保基金的保值增值。結合我國的國情,筆者認為荷蘭模式相對來說是一種較佳的模式。另外,為推進事業單位職業年金的推廣,還需要有相應的稅收及政策支持,以為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鋪平道路。
本文是對企業年金對事業單位職業年金啟示的探究,文章在對企業年金以及職業年金的相關理論進行概述之后,對國內企業年金以及國外企業年金進行了分析,指出其特點,提出其對職業年金的建議,并于最后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為我國企業年金先關政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參考,從而促進我國事業單位養老模式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