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同科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需要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進行探究,而目前所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上都遵循了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其是一種從現實出發,最終又會回歸現實的一種教育模式。新時期要想更好的提高大學生生態文明素養,就需要注重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從而達到預期的效果。
大學生屬于我國發展建設的核心力量,其綜合素質的高低將會對社會發展和經濟進步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如今,維護生態環境逐漸發展成為社會各領域的一項共識,而生態素養也是大學生綜合素養中的主要組成部分,因此做好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至關重要。與傳統教育模式進行對比可以發現,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所開展的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熱愛生命、尊重自然的思想意識,而且還可以使他們養成良好的品格,更好的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要性
豐富大學生德育教育內容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不斷進行,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可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養水平。馬爾庫賽曾經說過:生態教育學屬于傳統教育的主要補充,通過生態文明教育的開展可以使越來越多的社會底層大眾參與社會建設之中,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民主。生態文明教育倡導的自由、包容、民主的現代民主思想符合我國社會民主政治理論。作為先進文化和社會未來發展的繼承和傳播者,大學生群體的精神面貌可以更好的反映時代風尚。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來對大學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可以更好的豐富大學生德育教育內容,更好的體現民主政治的重要價值。
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生態文明教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基本要求,通過對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進行保護,可以為自然生產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也是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之所在。生態文明實現對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有效拓寬,可以更好的推動和諧文明的建設。同時,生態文明對尊重發展權和生命權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其與社會主義發展過程中所倡導的平等權利保持一致。此外,生態文明對于大學生而言也是愛國主義的集中表現,要想更好的實現生態理想和目標,往往需要每個社會分子的配合與支持。因此,對大學生開展生態文明教育,不僅能夠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且還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
滿足心想道德教育新視角的基本要求
實際上,道德教育屬于思想政治教育體系下比較關鍵的組成部分,,因此在進行高等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對思想道德教育丁作的滲透。如今,我國對生態文明建設給予了高度的推崇,作為一種意識形態,道德將會受到制度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制約,因此對生態道德給予科學、合理的選擇可以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出發點。因地制宜地對大學生進行生態文明教育,滿足思想道德教育新視角的基本要求,可以提升大學生的理性認知能力。
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的對策
強化志愿服務教育
在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要想達到強化志愿服務教育的目的,需要做好下述二個方面的工作:(1)志愿服務精神培育屬丁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主要任務,同時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目標。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志愿服務活動一股可以通過優化生態、凈化環境、環保宣傳等方式進行,引導和鼓勵學生對周邊的經濟與生態關系進行觀察,并制定促進經濟與環境平衡發展的最佳方案,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還可以有效激發大學生的參與積極性;(2)生態義明服務技能屬于生態義明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其對組織者的管王里能力、知識儲備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對志愿工具淮備、活動的地點給予綜合考慮(3)獨立思考能力屬于生態文明教育的最終日標,其需要為大學生提供環境認識的機會,并引導和鼓勵他們進行理性思考,以更好的滿足時代發展需求。
在生態文明教育中強化新媒體的作用
隨著通訊技術和數字傳輸技術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在教育領域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生態文明教育也需要重視對新媒體技術的應用。在生態文明教育過程中,新媒體屬T不可或缺技術于段,其主要從下述JL個方面開展:(1)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生態文明教育的開展需要學生的積極參與,并借助新媒體技術的優勢,來為學生呈現真實自然環境,幫助他們樹立良好的生態理想(2)網絡等新媒體技術具有交互性特點,但是其信息真偽難辨。因此,在采用新媒體技術過程中,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來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3)對于網絡等新媒體上所出現的負面信息,需要教師對其進行解釋和辯別,并注重線下教育與線上教育的配合,從而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
重視大學生戶外考察活動的開展
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所開展的生態文明教育核心是為了更好的推動大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構,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下社會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要求。結合生態文明教育的基本特點,戶外考察活動的開展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教育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野外研究教育。引導和鼓勵大學生進行野外調查研究,以便對區域的自然生態特征有所了解,并在此基礎上構建基本的自然生態意識:(2)以區域范圍內的工業調研為基礎,來對企業的資源利用和污染情況進行分析,并對企業發展與環境的兼容性進行判斷,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的環境責任感,更好的強化他們的環境監督意識;(3)將生態戶外活動引入到學生考核指標之中,必要的時候也可以將其納入到選修課并計入學分,從而有效提高大學生對戶外考察活動的重視,為生態文明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綜上所述,生態文明教育的出發點是提高人類生存質量,構筑宏觀思維環境,從而為應對生態危機營造一個更具生命力、更高層次的可持續發展氛圍。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大學生是有生力量,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下來開展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至關重要,其不僅可以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而且還可以推動經濟社會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