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卓尚

自我國建立起中國特色主義社會政治體系來法治體系也隨之建立并實施,實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對依法治國的推進具有積極的作用。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也越來越明顯,法律是推進依法治國這一治國方略的基礎,同時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前提保障。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因此,本文將從法律的實施入手,對法律在生活中的作用和意義進行探討。
法律在一個國家和一個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不可或缺的,一個社會也必須要依靠相關法律的約束下才能夠保證國家的和諧發展。那么法律在現實生活中究竟起著什么作用,又有什么意義呢?下面本文將對此問題進行簡要的探討。
法律的作用
從廣義上來說,法律的作用主要指的法律對于社會所產生的影響,這個影響主要是積極影響,即對于社會的促進作用。那么法律之所以能夠對社會產生影響主要在于其自身所具有的一些特征,即法律具有的規范性和社會性。因此,法律對社會所產生的作用就是規范作用和社會作用。規范作用主要指的是法律對社會秩序和相關社會行為進行規范,這是其用于社會的一種特殊形式,從法律的本質和目的方面來看,法律的社會作用在于其調節社會關系。
1.法律的規范作用。法律的規范作用作為其用于社會的一種特殊形式又可細分為五個方面,即指引、評價、教育、預測和強制。這五種形式的規范作用是任何國家和社會法律都具有的共同性,而不同之處主要是由于社會制度和法律制度的差異性而造成法律規范作用的實現程度不同,這種差異性主要是表現為法律地位的差異,比如我國的憲法和其他地域性的法律;還表現為法律所涉及領域的差異,如刑法、民法、婚姻法等,不同領域的法律所規范的作用和領域也不同。
2.法律的社會作用。自從人類社會中法律誕生以來,各領域都對其本質進行了不同和意義程度的探討和研究,但都沒有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解釋。直到馬克思主義產生后,對于法律的本質進行了科學的闡述。他們在《共產黨宣言》中對資產階級意識形態進行剖析的時候曾說過這樣的一句話: “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想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边@種論斷看似是針對資產階級的法律而做出的,其實它對于正確理解法律的本質和其特點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法律具有社會作用的原因就在于:首先,法律是以社會為基礎,不可能超出社會發展需要創造或改變社會;其次,法律是所有社會規范中的一種,必然受到其他社會規范及社會條件、環境的制約;再次,用法律去對社會關系進行規制和調整,其范圍和深度是有限的,即法律不可能調整規范一切社會關系,如人們的情感關系就不適合采取法律手段進行調整;最后,法律受自身的制約,即制定法律時所用語言的局限性和法律本身的專用性。
通過上述法律的作用我們可將其歸納為四個方面:第一,法律具有明示作用,即主要通過條例法規的形式明確告知民眾什么是守法行為,什么是違法行為;第二,法律具有預言作用,即能夠及時有效的起到警示作用,讓人們心里有一條底線;第三,法的校正作用,即主要通過強有力的執行力來校正不法行為,如刑法;第四,法律具有規范社會行為和社會環境的作用,保證社會朝著有序的方向健康發展。
法律的局限性
一個法治社會中,法律的作用不容小覷,國家也不能忽視法律的制定和施行,但受社會環境和自身條件的影響,法律也有著一定的局限性。其局限性主要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法律調整的對象有限。法律所調整的對象是有限的,主要表現為它調整的對象主要是人的行為。因為人是法律的制定者,是具有意識的生物,其所有的行為產生都是經過大腦思考的,而其它生物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同時,法律不能對人的思想進行調整,這里的思想就包括人的信仰及理想等,只有當這些思想導致一些違法行為出現的時候,法律才能在調整行為的時候對其思想進行相應的調節。所以,法律所調整的對象是有限的。
法律作用的范圍有限。法律作用的范圍是有限的,主要表現為它只能調整社會關系中的重要領域,有些個人的領域法律并不能夠進行調整,如一個人的思想意識、認識和信仰等,這些問題只要不外化為違法行為,都不適用于用法律來調整。因此,法律對社會的作用也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法律卻是萬萬不能的。
法律自身的局限性。法律本身就是人類社會發展的產物,是人通過對國家和社會的認識,制定出符合社會發展的條文和法規的總和。因此,法律從它被制定之日起就存在著局限性,其局限性外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法律體現人的意識,人的意識會因為一些環境而受到影響,不可能保證完全正確,所以,無論是制定階段還是施行階段,其間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不合理和不科學的地方;第二,法律的語言是概括性的,其語言本身具有局限性;第三,法律的實施受限,法律的實施要受到各種社會因素的影響,如政治、經濟、文化等,同時,其施行的有效性也受到上述社會因素的制約。
縱然法律不是完美無缺的,更不是萬能的,但其對于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的作用卻是十分顯著的。特別是當今中國依法治國的方略必須要完善社會主義法律及實施體系,讓人人知法、人人懂法才能夠實現人人守法。
總而言之,我國社會經濟依然在向前快速發展,我國的改革之路任重而道遠,在此情形下,社會各階層的矛盾將會日益突出,這也給我國依法治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法治也必須隨著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而向前發展,以更好地發揮其對于社會的保障作用。當前,黨和人民所面對的共同奮斗目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黨的正確領導下,我們相信經過黨和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一定會在不遠的將來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