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 侯凱麗 郭亞光
摘 要:網絡語言以其簡潔生動的形式,得到很多網友的偏愛。大學生在使用網絡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有時不規范、不嚴謹,出現很多失范現象。文章探討大學生網絡語言的字詞失范現象,并提出相應的規范策略。認為高校要注重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流媒體要擔負起傳播優秀文化的重任,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
關鍵詞:網絡語言;字詞失范;語言規范;思想道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8)10-0028-02
網絡語言是在網絡中產生并應用于網絡交流的一種語言,包括漢字、數字、字母、符號、圖片等多種形式。大學生是使用網絡語言的主要群體之一,但在使用網絡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有時不規范、不嚴謹,出現很多失范現象。高校及社會各界要高度認識抵制網絡低俗語言、倡導文明用語的重要性,注重凈化網絡語言環境,弘揚正氣,凝聚人心,引導大學生優雅地使用語言文字。本文探討大學生網絡語言的字詞失范現象,并提出相應的規范策略。
一、大學生網絡語言字詞失范類型
1. 諧音型失范
諧音失范現象,是所有網絡語言字詞失范類型中出現頻率最高的。通常利用漢字同音或者近音的條件,用同音或者近音字代替本字。在大學生貼吧中,也存在基于英語同音或近音條件,用同音或者近音的英文單詞代替漢語本字的現象。
(1)長短裙都有也都稀飯。(廈門大學貼吧,2017-1-18)
(2)最擅長罵人推鍋。(廈門大學貼吧,2017-1-30)
(3)何止方,我都快驚訝得掉下巴了。(南京大學貼吧,2017-3-30)
(4)有木有人推薦一下?(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2)
例句(1)中的“稀飯”為“喜歡”的諧音;例句(2)中的“推鍋”則為“推過”的諧音失范;例句(3)中“方”實指“慌”,“方”在網絡用語中使用頻率相當高,華東師范大學的失范率為51.6%,廈門大學的失范率為75%;例句(4)中“有木有”,實際上為“有沒有”的諧音。
2. 同音型失范
(1)叫我霸霸。(廈門大學貼吧,2017-1-13)
(2)貴校藥丸。(廈門大學貼吧,2017-1-14)
(3)又杯具了。(四川大學貼吧,2017-4-8)
(4)猿糞啊,還是老鄉。(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10)
同音失范類型與諧音失范類型相比,失范率較低。以華東師范大學為例,華東師范大學2017年6月份的貼吧內容中,同音失范率僅為8.2%,而諧音失范率則為26.4%。
3. 拼音拼合不當導致的失范
拼音拼合不當導致的字詞失范,可以細分為兩類:一類是聲母拼合錯誤導致的失范,一類是韻母拼合錯誤導致的失范。
A.聲母拼合錯誤導致的失范
(1)很藍瘦。(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4)
(2)當年喜歡的小姑涼。(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4)
鼻邊音的使用混亂是聲母拼合中最常出現的失范現象,如例(1)(2)均為用邊音“l”代替鼻音“n”導致的失范。“藍瘦”實為“難受”。一些大學生在口語交際中,也開始以“藍瘦”替代“難受”。另外,平翹舌錯誤導致的字詞失范也是聲母拼合錯誤類型中的典型代表,如“資不資道”“想考北大研究僧”。
B.韻母拼合錯誤導致的失范
(1)我們好好聊聊人參。(四川大學貼吧,2017-4-4)
(2)是蒸的么?(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1)
(3)找一起打羽毛球的盆友。(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30)
韻母拼合中最常失范的是前后鼻音的混亂使用,比如例句(1)中“人參”一詞,實為“人生”,前后鼻音的混用導致其失范。
4. 輸入法導致的失范
輸入法導致的字詞失范現象,是互聯網特有的一種失范類型。利用鍵盤輸入法輸入漢字杜絕了缺筆畫、多筆畫的現象,但有時也增加了輸入法本身特質帶來的錯誤。
(1)這貼吧李有沒有地院的?(南京大學貼吧,2017-3-6)
(2)南京大學金融學專碩多少分穩近?(南京大學貼吧,2017-4-13)
輸入法錯誤為同音字詞錯誤,但與同音詞型失范類型不同,輸入法導致的錯誤多是無意的。
5. “的、地、得”使用混亂
“的、地、得”是現代漢語中高頻使用的三個結構助詞,呂叔湘、朱德熙所著《語法修辭講話》認為“的”兼職過多,負擔過重,而力主“的、地、得”嚴格分工,書面語中“的”與“地”“得”的分工也日趨明確。但語料分析結果卻顯示,部分大學生對它們的用法含混不清進而亂用一通。常見的“的、地、得”用法錯誤,主要表現在該用“地”“得”的地方用了“的”。
(1)包括白眉鷹王大戰令狐沖那段也寫的非常精彩。(廈門大學貼吧,2017-1-6)
(2)我看那個范圍看的不是很懂。(南京大學貼吧,2017-3-18)
6. 極簡縮略形式導致的失范
部分大學生在利用貼吧進行交流的過程中,經常省字縮句。這一方面確實符合“經濟原則”,另一方面卻給人們的交流帶來一定的障礙。
(1)我手機里滿滿全是吃的東西的照片,表打我。(廈門大學貼吧,2017-1-11)
(2)哈哈哈,十動然拒。(廈門大學貼吧,2017-1-26)
(3)就醬紫,我要關機了。(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8)
(4)作為一只小菜鳥,尊心不造可不可以考的上。(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13)
“表打我”常被大學生作為“不要打我”的縮略語使用;“十動然拒”只看字面意思很難理解,實際上是“十分心動然而拒絕了”或者“十分感動然后拒絕了”的極簡縮略形式;“醬紫”意為“這樣子”;“尊心不造”是“真心不知道”的意思。
7. 一些方言詞語泛濫
(1)么得。(南京大學貼吧,2017-4-30)
(2)旁友要票子伐?(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13)
(3)老鐵們有二手電摩賣嘛?(南通大學貼吧,2017-6-29)
例句(1)(2)中的“么得”“伐”為南方方言。例句(3)中的“老鐵”一詞在六所不同地域的大學中均出現過,是網絡常用方言詞。“老鐵”原為北方方言,但因其形象生動,在大學生貼吧中經常使用,形容“朋友之間的關系非常密切”。
8. 自創網絡新詞導致的失范
自創網絡新詞具有生動貼切、簡單明了的特點,并且時常帶有調侃或批判之意,因而大學生群體比較喜愛。在南通大學貼吧中,該類型的使用比例高達24.5%,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及廈門大學的貼吧中,也分別占10%、9.4%、14.7%。
(1)萌新求罩。(廈門大學貼吧,2017-1-15)
(2)水一水更健康。(北京大學貼吧,2017-4-10)
(3)我是一條咸魚。(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9)
(4)第一部我安利給我表弟表妹。(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15)
大學生有時將幽默、諷刺、自嘲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創造出各種各樣的網絡新詞,張揚了大學生的獨特個性。但網絡新詞更新速度越來越快,常給人們帶來交流上的障礙,高校需要進行正確的引導。
9. 數字、字母詞失范
在貼吧中,存在大量的數字堆疊。有一些表諧音,如“484”“686”等用數字諧音表示漢字“是不是”“溜不溜”;還有一些特殊的數字堆疊,如“2333”表示的是包括嘲笑、大笑、尷尬的笑等在內的各種含義的笑。
而網絡字母詞,其構詞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類型:漢語拼音字母組成、音節首字母組成、外來語組成及其他混合類型。舉例如下:
(1)有沒有dalao在寢室里面用過電飯鍋啊?(四川大學貼吧,2017-4-19)
(2)Rt當它秒沉的時候就沒有趣了。(南通大學貼吧,2017-6-13)
(3)ball ball你們了。(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14)
一些大學生在利用網絡進行交流的時候,為了節省打字時間,創造出許多極簡縮略詞語。而數字、字母則更為簡單方便,因而用數字、字母組成極簡詞,被廣泛應用于交際。
10. 網絡詈詞滋生
網絡的隱蔽性特點使得少數大學生找到了宣泄的空間,他們有時利用網絡恣意談論,無所顧忌。在貼吧中,用詞造句粗俗、語言暴力現象屢見不鮮。這不僅不利于語言規范,而且會對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不利影響。
二、大學生網絡語言字詞失范類型比較
分析廈門大學、南通大學、北京大學、華東師范大學的數據,發現不同高校在失范類型的錯誤率上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廈門大學的“同音型失范”錯誤率較高,但在南通大學、北京大學及華東師范大學中該類型的錯誤率并不高;網絡詈詞導致的失范類型在南通大學和北京大學中分別達到12%、10%,但在華東師范大學的網絡語言字詞失范類型中該類型僅占2.6%。
分析研究數據還發現,有時存在“一個句子中有多種字詞失范類型”的現象,具有復雜性和混亂性。例如:
(1)“我是一條咸魚,在面試翻了身。面試那天那個雨下的大呀,原諒樓樓是北方人,不怎么見這么大的雨。”(華東師范大學貼吧,2017-6-8)
在這個句子中,“咸魚”“樓樓”為大學生自創網絡新詞,“雨下的大”中“的”使用不當。
(2)“木有事,如果這個有用的話,我去讀技校,在參加高考,這就應該可以了吧,真的謝謝你了。”(北京大學貼吧,2017-4-3)
“木有事”屬于諧音型字詞失范,為“沒有事”的諧音;“在參加高考”中“在”應改為“再”,屬于輸入法引起的錯字失范類型。
三、大學生網絡語言的規范策略
1. 高校要發揮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
少數大學生在貼吧中使用一些低俗語言,這不僅反映其道德觀念淡薄,更反映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不足。因此,高校要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審美能力,這樣才能讓大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正確、規范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
2. 主流媒體要擔負起傳播優秀文化的重任
在當前的信息社會,大學生每天都能接收到大量的信息,主流媒體更是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世界的主要途徑。主流媒體的影響力很大,因而要擔負起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向公眾推介優秀的文化成果。
3. 相關部門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
語言文字是思想和文化的載體,優雅地使用規范的語言文字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誠摯禮拜。語言文字管理部門應該加強網絡語言的監管力度,收集整理不規范的網絡用語尤其是低俗語言,列出清單,供主流媒體把關使用,消除這些低俗詞語擴散傳播的途徑。社會各個部門更要加強協作,共同規范網絡語言,營造一個綠色、健康、文明的網絡環境。
四、結束語
總之,大學生網絡語言的規范工作是高校需要充分重視的。高校要注重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主流媒體要擔負起傳播優秀文化的重任,相關部門也要進一步完善監管機制。規范網絡語言,凈化網絡語言環境,引導大學生正確地使用祖國語言文字,是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促進大學生健康成長的有效手段,也有利于中華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傳播。
參考文獻:
[1]呂明臣.網絡語言研究[M].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8.
[2]張穎煒.網絡語言研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5.
[3]張潤娟.網絡語言的發展趨勢和立法規范研究[J].河北法學,2007(10).
[4]李宇明.信息時代需要更高水平的語言文字規范[J].術語標準化與信息技術,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