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摘 要:我國“第三齡”人群越來越多,伴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智能化產品為老年人服務已經成為一種趨勢,未來老年人的生活已離不開智能化家居產品。本文基于人性化與通用化的設計理論,針對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行為特征和生理特征等方面分析,提出更適用于老年人使用的適老化智能產品特性分析。希望未來的智能化產品能夠使老年消費者獲得更具情感化的產品體驗,更能獲得深層次的情感滿足與自我提升,度過幸福美滿的晚年。
關鍵詞:老齡化;人性化;通用化;智能產品
老年群體一直是不可忽視的群體,許多國家稱這一群體之為“第三齡”。我們會關注“無障礙設計”,因為它針對的是一些特殊群體如殘障人士,而老年全體又不完全歸屬于特殊群體。在之前我們并沒有意識到老齡化的嚴重性,沒有人過多關注老年群體,也并沒有過多的關于老年產品的研究和設計。但隨著人口老齡化時代的到來,作為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當然也是老齡化最多的國家,其老齡化必然最先到來。自進入21世紀以來,“銀色時代”悄然而至,而且呈直線上升趨勢,到2030年,我國老年人口數量將增加到2.7億。
迅速增長的老年人口已經成為熱門話題,與人口老齡化的速度相比,我國老年人所需人性化產品設計發展相對滯后,現有的產品遠遠不能滿足老年消費者對產品的需要,尤其是智能時代下的智能產品設計。一方面,社會科技的發展迫使老年人要適應衣食住行各個方面的智能化產品;另一方面,老年人的身體機能退化更需要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智能化產品。
一、老年智能化產品現狀
21世紀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以互聯網為依托的智能化產品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年輕群體是信息產品的主要目標,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急劇增加,社會也開始關注老齡化產品的設計。但相比較而言圍繞老年人的智能化產品設計比較少也不夠深入,市場更需要的是“適老化”產品。截止到2015年末,我國60歲及其以上老年人口已達到2.2億。在這個大數據中,其中失能與半失能的老人占據相當大的比例,還有小部分空巢老人也需要我們給與關注。
現有關于老年人的智能化產品遠遠不能滿足老年消費者對產品的需要。目前市面上老年智能家居產品設計主要有三類,第一類是改良設計,在原有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優化。如將馬桶邊的專用扶手改成可以自動升降裝置,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共同使用。再如智能門鎖可以實現指紋開鎖、APP開鎖。尤其適合獨居老人和健忘老人的生活需求,不用擔心出門沒有帶鑰匙而回不去家的情況。第二類是輔助設計,能夠滿足大多數老年人的生理需求,尤其是空巢老人,但不能從根本解決他們的生理問題,對喪失生活能力的失能老人更是影響甚小。如帶液壓功能的智能馬桶蓋可以輔助老年人起立。O2-crutch老年人氧氣拐杖設計,可以滿足肺部不好的老人外出時對于氧氣的需求。又如智能輪椅除了具備一般的輪椅功能外,還增設了緊急遮陽避雨架,同時,輪椅可以設定恒速,還設置了上坡與下坡輔助系統,保證了老年群體單獨出行的安全性。第三類是具有監護設計,養老與“互聯網+”結合起來可以防止老年人的突發情況,尤其適應于空巢老人和失能群體。監護類智能產品往往是通過傳感器,將感應到的意外情況及時傳遞給醫療機構或監護人員。智能手環可以檢測老人的心臟體能等情況,身體特征出現異常會及時發出警報。
但是這些產品要不然就是過于智能過于繁瑣,老年人不會使用也不敢使用,反而智能產品成為了“雞肋”。要不然就是情感化不夠,使他們覺得自己“老無所用、老無所樂”。所以,我國目前現存的適老化智能產品設計并不是非常完善的,在產品設計的人性化與通用化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二、人性化設計原則
人性化設計是指設計中以人為本,從人因工程學、認知心理學等角度,無論是創新型設計還是對原有產品進行的優化和改良設計,其本質都應該是以人的需求、特征、期望、愉悅為主體,使產品更符合用戶的特征使其操作起來更加舒適。設計大師普羅斯曾說過:設計有四維,美學、技術、經濟及人性。老齡化趨勢已經不可逆轉,在智能產品充斥的年代,大多數老年人會被復雜繁瑣的高科技難倒。老年人不是不能接受智能化家電產品,而是因為市場上嚴重缺乏符合老年人身心需求的人性化適老化產品。如何設計出更關乎老年人的“適老化”智能產品顯得至關重要。
(一)心理方面
身體機能的退化導致老年人認知功能降低、學習能力下降。但科技不斷發展,生活產品更新換代比較迅速,迫使老年人要不斷學習不斷進步。這使得老人對信息產品本能地產生了抵觸感與恐懼感。加上慢性疾病纏身、與子孫長時間分離,容易使老人產生孤寂、無助、抑郁等消極心理。所以適老化的智能家居產品要適應老年的身心變化,信息產品的設計應當兼具美觀性與安全性,能夠拉近老人與產品的距離,應當容易學習便于操作,通過與產品的互動提高老年人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生活狀態。
(二)視覺方面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的視力和變色能力有所下降,為了保證老年人準確的辨識性,在原有界面設計的基礎上應該有所調整。對文字進行精簡,如需特別關注的地方應該將文字放大以引起老人的注意力。能用圖片代替文字的盡量用圖片代替,一是老人大腦機能退化圖片便于老人理解,二是因為很多老年人不識字。色彩不宜過多,以暖色最為適宜。界面操作簡單明了,主次分明,應當避免那些復雜無用的程序。其次,通過隱喻、情景化等手法,將界面元素與老年人生活中的經驗、行為或有意義的事物相關聯,以老年人熟悉或能理解的形式呈現。
(三)聽覺方面
人工語音對老年人與產品的信息傳達提供了方便,但老年人的聽力下降,智能產品在設計中應該顧忌到老年人的聽覺障礙。針對老年人的智能產品,聲音要大一些、慢一些,但不能過大與過快以免給老人帶來緊張感。
三、通用化設計原則
通用設計又叫全民設計或全方位設計,是為所有人而設計。在設計時把所有人都看成不同程度的能力障礙者,只要失能者人群可以使用,就能被所有的人使用。隨著年紀增長,老年群體視力聽力等身體機能、肌肉強度和腦神經對身體的控制能力都在減弱。聯合國1974年提出“無障礙設計”后,很快得到廣泛應用和推廣。無障礙設計的受眾群里是包含生理傷殘缺陷者和正常活動能力衰退者。尤其是一些失能和半失能的老年人,其身體已經接近或等于殘障人士。但從身心上老年人還是極度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尊重,并不愿意把自己當成先天生理障礙者般看待,即便是先天生理傷殘者也并不喜歡別人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他們。無障礙設計所使用的一些詞語如“殘疾人通道”“老年人”,無疑給他們貼上了專屬標簽,這對他們的身心都是一種打擊。鑒于對特殊群體的人性化關懷,理應將現有的一些無障礙設計轉向通用化設計,弱化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從而真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思想。
(一)普遍性
目前我們大多數智能產品針對性特別強,為某種特定人群和特定環境進行設計。這樣就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群體不能使用或不愿意使用,因為它已經被貼上了特定的標簽。對于一些產品來說僅僅增加部分功能就可以成為通用化設計,一些產品根據人機工程學所給出的人體使用范圍,通過調節也可以設計出適用不同人群的通用化產品。不僅可以節約材料保護環境,還可以體現人人平等的價值觀。
(二)標準性
目前市場上存在的智能家居產品,琳瑯滿目種類繁多。適老化產品是以實用為主,注重的是其功能性。統一的生產標準,可以為老年人帶來更多的方便,使用起來也會更加靈活。產品標準化還可以削減不同認知領域人與人的差異感。
(三)易操作性
社會在不斷發展,生活質量在不斷提升,未來二十年智能化產品將會成為老年人生活的主流。智能化產品的出現主要是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性,對于老年人來說,智能產品一方面是監護其身體狀況,另一方面就是為他們不再靈便的身體提供更多的可能。所以在設計上爭取一鍵式解決問題,操作不能過于復雜。自動化裝置可以使老年人操作更輕松,盡量語音溝通取代手動操作,減去不必要的重復操作。
四、結語
在“銀發時代”與“互聯網+”的背景下,老年人智能化家居產品已經成為當今社會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也是設計人員必將面對的重要課題。信息產品、互聯網有它眾多的便利優勢,其信息技術也應該越來越多地為老年人的養護問題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分析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生理特征,使信息化產品能夠真正滿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滿足老年人老無所依的情感需求,幫助他們增強體魄,預防身心疾病,提高生活質量。通過通用化設計的分析,為老年人提供一個健康平等的環境,引導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努力使智能化產品不僅為老年人服務也為全人類服務。
參考文獻:
[1]黃展,劉芳.自助服務終端交互界面的人性化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22):116-119.
[2]李永鋒,柏錦燕.老年人網頁的情感化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20):30-33.
[3]趙超.老齡化設計:包容性立場與批判性態度[J].裝飾, 2012,(09):16-21.
作者單位: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