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訊美國海軍司令理查森5月14日表示,在美國總統特朗普決定退出伊朗核協議后,美國海軍部隊正密切關注伊朗在波斯灣的行為,并預計該地區將面臨一段“不穩定時期”,須提高警戒。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5月15日報道,美國退出伊協議的決定令歐洲盟友不安,讓全球石油供應陷入不確定性,并升高中東發生沖突的風險。理查森表示:“我們現在進入一段不穩定時期,不確定全球會怎么回應這個最新發展……(我們必須)保持警戒,我的意思是繃緊神經,就算只是比平常再警戒一點,因為這樣才能有余力因應任何回應或最新發展等等?!彼砻?,自從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協議后,美國海軍尚未觀察到伊朗在波斯灣的挑釁行為,但會繼續密切關注。
新華社5月16日電朝中社16日凌晨報道說,鑒于韓國與美國近日開展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演等挑釁與對抗行為,朝鮮不得不中止原本預計于16日舉行的北南高級別會談,而與韓國一同造成當前局面的美國也應對提上日程的朝美領導人會晤的命運三思。報道說,韓美從11日開始在韓國全境開展的針對朝鮮的大規模聯合軍演,是對《板門店宣言》的“赤裸裸的挑戰”,是與向好發展的朝鮮半島形勢背道而馳的“有意的軍事挑釁”。
本刊訊5月14日,濃煙、子彈、尸體,巴勒斯坦加沙地帶遭受2014年以來最血腥的一天。60英里之外的耶路撒冷,美國駐以色列大使弗里德曼滿面含笑,迎接嘉賓,歡慶美國駐以色列使館從特拉維夫搬遷到耶路撒冷。美國搬遷使館恰逢以色列建國70周年,巴勒斯坦人則將這一天視為災難日。有關圣城耶路撒冷的最終歸屬,是中東最復雜、最敏感的問題之一,美國總統特朗普搬遷使館的決定無異于在該地區引爆一枚政治核彈,當天,據稱至少52名巴勒斯坦人在沖突中死亡,2400多人受傷,巴勒斯坦外交部呼吁國際社會阻止以色列進行“加沙大屠殺”。
中新社莫斯科5月15日電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批準俄新一屆政府組成機構。當天,俄總理梅德韋杰夫向普京提交了新政府機構改組方案草案。據克里姆林宮新聞局消息,總統令確認,新政府領導層除總理外,還將由包括一名第一副總理在內的10名副總理組成。新政府由22個部組成。其中,上屆政府的科學與教育部被改組為教育部和科學與高等教育部。原有的聯邦通訊與大眾傳媒部被重新命名為聯邦通訊、大眾傳媒及數字發展部。此外,新政府還取消了4個署和6個局,新增了2個署及1個局。
本刊訊5月15日,澳大利亞前駐華大使芮捷銳在《澳洲金融評論報》撰文,指責澳外長畢曉普兩年多沒有訪華,并且造成澳對華政策在行動上的迷失。他批評畢曉普用“尖刻的南海言論”激怒北京,并且發表中國不適合擔任地區領導角色這種“詭異言論”。芮捷銳呼吁澳總理特恩布爾解雇畢曉普。畢曉普在當天的一份聲明中稱芮捷銳對中澳關系做了“極度無知的分析”,她宣稱澳中深度外交接觸仍在繼續,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的根本利益沒有改變。特恩布爾總理表示他站在畢曉普一邊,稱芮捷銳的文章令人失望,且“完全錯誤”。芮捷銳今年4月底曾經發文指出,澳政府高層對中國的不信任和澳情報機構“侵略性”的舉動是澳中關系降至低谷的原因,他認為澳中關系已經被澳安全機構從外交部手中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