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承軍
最近以來,半島形勢緩和發展之快出人意料:朝韓關系迅速緩和;中朝首腦連續兩次見面;朝美首腦6月12日將在新加坡會晤;朝鮮宣布從2018年4月21日起將中止核試驗與洲際彈道導彈發射試驗,明確在5月下旬擇日銷毀核設施建筑。面對急劇緩和的半島局勢,在欣慰、喜悅之余,也有著更深的思考和擔憂,深感半島形勢前景不容過度樂觀。
盡管特朗普今年年初聲稱放棄奧巴馬提出的“重返亞洲”戰略,但我們從其所作所為中可清楚看到,美國這一戰略沒有改變,其本質的五個要素仍在繼續推進:
一是鞏固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主導權、話語權。我們還記得,樸槿惠曾注重修復對華關系,并不顧美國反對出席了中國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的9.3閱兵慶典,中韓關系得到改善。但后來隨著美國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等原因,中韓關系再度急劇惡化,樸槿惠也進了牢房。這些都體現出美國仍在起著主導作用。二是保持和強化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半島局勢的不穩定,美國才能有理由不斷增強兵力武器、組織聯合軍演、部署新型裝備(如薩德)等。目前,美國在半島的航母戰斗群、核潛艇、先進戰機、大威力火炮及機動作戰能力很強的特戰分隊等,都已在原駐軍基礎上強化部署到位。三是強化與盟國關系。韓國已再次倒向美國,對美國提供的安全保護愈加依賴;日本與美國的盟友關系也得到了加強,這正是美國所追求的目標。四是遏制中俄在亞太的影響力和自身發展。美國的重返亞洲戰略,迫使中俄投入更多的財力和資源來確保自身安全。五是發起在亞太地區新的軍備競賽。美國剛剛確定了新的軍費預算為7千億美元,是世界總軍費的三分之一還多,他們企圖以此拖垮一些發展中國家。更值得世人關注的是,特朗普前些天還提出了要在今后二十年投資1萬億美元全面更新核武庫,美國本來就是世界第一核大國了,目前還要全面更新核武庫,勢必在世界范圍引起新的核軍備競賽,也必將給亞太地區蒙上新的核陰影。
到2017年9月,在韓國部署的6套“薩德”陸基反導系統已經在韓國星洲部署完畢,并經過演習檢驗已經初步形成了作戰能力。這對中國東北、華東、華北地區構成了嚴重軍事威脅,而這個系統目前已經進入戰備狀態。
朝鮮雖然提出了停止導彈發射及核試驗,關閉豐溪里核設施,銷毀部分核建筑,但其核武器并沒有銷毀。一旦需要,可以很快投入使用。目前其策略的調整僅是核武器狀態的轉換。
日本雖然近來頻頻向中國示好,與李克強總理進行了友好接觸,但其國家利益與中國截然不同。他們出于自身利益及軍力發展、擴張的需要,并不希望看到半島形勢緩和,不希望朝鮮與韓國真正合作,因為這樣會失去他們改變“自衛戰略”的基礎。

美韓軍演中的韓軍坦克
朝美會談雖然還沒有開始,但我們不要抱更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因為美國并沒有真正打算緩解半島危機,也不會輕易放棄朝鮮這枚可以強化盟國關系、深化亞太布局、牽制中國發展的重要棋子。
美國奉行的是全球戰略,但是其戰略重心東移已經成為其既定戰略,至今仍在不斷強化。
美國實施戰略重心的東移,是經歷過三次預謀才最終決策的。第一次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美國看到亞太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國際事務影響力不斷增大,就開始謀劃戰略重心向亞太地區轉移,但當時由于海灣戰爭剛剛結束,美國軍力還沒有完全從一些中東國家撤出,遂延緩了戰略重心東移規劃的出臺;第二次是在本世紀初,美國再次開始策劃戰略重心的調整,但由于“9·11”事件的發生和后來發動的伊拉克戰爭等,這一構想被迫擱置;第三次是在2011年11月,奧巴馬在國會正式提出了“重返亞洲”戰略和打造“美國太平洋世紀”構想,這是在美國結束了伊拉克戰爭、完成了阿富汗部分撤軍以及亞太地區的戰略地位作用進一步凸顯的條件下展開的,自此美國正式實施重返亞洲戰略,更不會輕易放棄。
“重返亞洲”戰略推出之后,美國全面加快了對亞太地區的滲透和干預。2012年1月,美國政府發布了醞釀七年之久的新軍事戰略報告----《維持美國的全球領導地位:21世紀國防的優先任務》,提出大幅削減全球范圍的軍事存在,但唯獨加強了駐亞太軍力,特別是海空作戰能力。最近美國防長帕內塔宣布,到2020年美國海軍60%的兵力將部署在亞太地區;日本在宣布“購買釣魚島”程序后,帕內塔在日本簽署了在日本南部部署X波段預警雷達協議;增派了“斯坦尼斯”號航母戰斗群,在沖繩美軍普天間基地部署“魚鷹”戰機等。美軍還先后與日軍和韓軍進行了多次聯合軍演,其“華盛頓”號和“斯坦尼斯”號航母戰斗群還通過馬六甲海峽在印度洋海域與印度舉行了聯合海上軍演。
半島形勢當前雖然得到緩解,但相關各國的戰略追求都不會放棄,各種深層次矛盾依將長期存在,戰爭陰云仍在半島上空籠罩。
這是因為相關各方都做出了努力,特別是中國、俄羅斯和韓國,使美國在一定時間內沒有了對朝鮮實施軍事打擊的理由。
多年來,朝鮮的訴求是兩個,一是國際社會承認其核國家地位,二是要求美國做出和平承諾。對于這兩個訴求,美國不會無條件接受。
韓國先后與美國制定了對朝動武的多個預案,形成了多個升級版、混合版、精簡版作戰計劃,包括打擊朝鮮核設施、導彈發射場及朝鮮指揮中樞的計劃及“攻克平壤”的作戰計劃等,特別是已經部署的“薩德”系統不會因為半島形勢的緩解而撤出,而這恰恰是影響中韓關系的根本所在。
當前朝鮮經濟總量為120億美元左右,人均約600—800美元。國家實行計劃經濟,物質供應實行分配制;國內工業生產多處于停產和半停產狀態;由于多山、缺水和體制原因,糧食不能自給。朝鮮雖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是沒有石油和天然氣,因此所需的石油全部依靠進口。多年受到的嚴厲制裁已使朝鮮經濟雪上加霜。在國際上,朝鮮雖然與180多個國家有外交關系,但多數沒有聯系,僅有47個國家在朝鮮設立外事機構。
半島問題的根本在美國和朝鮮。美國一方:能否誠信參與兩國6月12日的新加坡會談?能否真正按照國際法則處事?能否在會談過程中不再出臺新的招數?能否達成并切實履行美朝協議?十多萬在亞太“針對朝鮮”的駐軍、特別是“薩德”系統下步何去何從?朝鮮一方:能否真正落實目前的各項承諾?能否不提出新的顛覆性決策?能否讓“停止”導彈發射及核武器試驗成為“銷毀”?在上述環節上一旦發生變化,就很有可能使多國付出的艱辛努力付之東流。
中國是東北亞區域組成部分,半島形勢與中國國家安全息息相關。我們必須在維護半島安全上更加積極作為。在戰略層面一是密切關注、準確掌握半島各方的軍事動向、特別是核動向,包括偵察監控的技術手段必須加強;二是堅持半島無核化立場,制定與之配套的具體方法步驟;三是適度調整應對戰略,排除來自內部和外部的各種干擾-;四是支持、聲援各國的反核力量,這是對美、韓、日重要的牽制因素,作用不可低估。
在半島問題上,只要國際社會、特別是中俄兩國繼續從多個層面、多個領域做出務實努力,有效牽制美、韓、日在半島的行動,只要美、韓、日這三個國家的反戰力量在努力反對,只要三國當局發生震動或受到國內因素的制約,只要我們真正具備了遏制半島生戰生亂的能力和實力,半島形勢才會真正好轉。

韓美兩軍舉行聯合作戰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