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潛龍3號”海試通過現場專家組的驗收,4月24日開始試驗性應用第一潛。
“潛龍3號”進行了2個海試潛次。在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全程參與海試過程,對“潛龍3號”最大的工作深度、航速、無動力下潛和上浮、續航力、衛星通信、導航等50項試驗考評項目進行評判后,通過了現場驗收。
本次海試現場驗收專家組組長高偉說,海試非常順利,通過2個海試潛次,完成了大綱規定的全部內容,最大續航力等關鍵技術指標有顯著提高。
“大洋1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首席科學家蔡巍說,“潛龍3號”海試獲得成功,為我國深海高新裝備增添又一利器,將有效提升深海資源勘查的效率。
“潛龍3號”海試通過現場驗收專家組的驗收后,在南海北部陸坡東沙西南海域進行試驗性應用第一潛。
為滿足大洋礦產資源勘查和大洋科學考察的需求,2016年9月中國大洋協會與中科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簽訂“潛龍3號”4500m級自主潛水器的建造合同。“大洋1號”船綜合海試B航段對“潛龍3號”的主要技術指標和功能進行驗證,并進行試驗性應用。

“潛龍3號”海試驗收并試驗性應用,是我國深海實用化裝備技術發展的最新案例。近年來,我國大力發展深海技術,堅持應用導向,著力推進了科學與技術的密切結合,為實現海洋強國努力夯實技術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