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蘊
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國家發改委政研室主任、新聞發言人嚴鵬程在出席4月份定時定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近年來,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農村產業融合快速推進,在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繁榮方面的作用和效果日益顯現,成為農村創新創業的突出亮點。
但他同時指出,我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正處于起步階段向加速階段邁進的關鍵時期,仍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
為跟蹤分析評估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年度進展情況,國家發改委編制形成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年度報告(2017年)》?!赌甓葓蟾妗肥崂砹烁鞯胤礁饔嘘P部門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在完善工作機制、落實支持政策、推進配套改革、強化公共服務、開展試點示范等方面所開展的工作,總結了各地形成的典型經驗及取得的顯著成效。
據統計,2017年,全國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9.4萬億元,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2:1,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超過65%;農村新產業新業態不斷提檔升級,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營業收入超過6200億元,同比增長25%,年接待游客23億人次,占全國旅游接待游客總量的43%;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到12448.8億元,同比增長39.1%,農村網店達到985.6萬家,同比增長20.7%,帶動就業人數超過2800萬人。
看到這些亮點的同時,問題和挑戰也不容忽視。嚴鵬程指出,協同推進機制尚不健全,中央和地方之間、各有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配合仍有待加強;要素瓶頸制約仍較突出,土地、資金、人才、技術等關鍵要素支撐仍不到位,融資難、融資貴、用地難、人才缺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解決;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還不夠緊密,農戶不能充分分享二三產業增值收益;產業融合發展層次仍然不高,不少農村產業融合企業數量小而散,農產品加工深度不足,產品質量和檔次有待提高,產品品牌競爭力不強。
面對這些問題,嚴鵬程表示,國家發改委將堅持問題導向,不斷創新思路、強化支持,持續把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推向縱深。
一是強化規劃引領作用。各方面關注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編制工作從2017年10月開始啟動,經過多輪修改完善,目前已形成送審稿,將在會簽有關部門后,盡快按程序上報國務院。即將出臺的這個規劃,將對建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體系作出具體安排。
二是加強部門協同配合。充分發揮農村產業融合發展部門協同推進機制作用,共同研究重大問題,協同解決突出難題、完善相關政策,形成部門工作合力。
三是積極創建示范園。繼續實施農村產業融合“百縣千鄉萬村”試點示范工程,指導各地抓好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創建工作,年內認定首批100家示范園,啟動第二批示范園創建工作,力爭到2020年建成300個示范園。
四是創新政策支持方式。落實好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相關政策。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研究創設定制式金融產品,運用“政銀企”模式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地方設立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投資基金。
農業農村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余欣榮日前在《求是》上針對大力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發表文章。他認為,在新時代的歷史方位上,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要針對當前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注重補短板、強弱項、增活力,加快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不斷取得新成效、新進展。
比如,在健全政策體系上,要圍繞產業融合發展的目標,加強政策和制度建設,明確政策支持重點,增強政策的系統性、精準性、有效性。特別要圍繞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建設、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技術裝備水平提升、農業資源保護和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等方面,創新規劃、用地、財稅、信貸、保險等政策制度,加大支持力度。著力打造產業融合發展平臺,依托糧食生產功能區、現代農業產業園等“三區三園一體”平臺,推進政策銜接,整合項目資源,推動農產品全產業鏈發展。
同時,夯實產業基礎。拓展農業多重功能,提升技術、信息、管理等要素催化能力,充分挖掘農業農村資源的價值優勢,推動農業與休閑旅游、飲食民俗、文化傳承、教育體驗、健康養生等產業的嫁接融合。大力促進產業有機對接,做優做綠第一產業、做實做強第二產業、做精做活第三產業,推動產業技術融合、功能融合、價值融合,促進產業縱向融合、橫向融合、交叉融合。
此外,在強化智力支撐、打造質量品牌、完善公共服務等方面也要下功夫。應大力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支持鼓勵農民工返鄉、能人下鄉創業創新,積極引導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參與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升整體人力資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