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紹林
數學課堂教學是教學的一種基本形式,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主陣地作用,利用課堂教學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效果,數學教學更是如此。
課堂不僅是老師傳授知識、學生學習知識的地方,也是師生交流情感、平等對話的場所;更是煥發著學習活力的地方,這學習的活力來自于對問題的敏感、好奇;來自于不同觀點的碰撞、爭辯;來自于探究過程中時而山重水復、時而柳岸花明的驚險、喜悅,這樣的好課堂對師生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課堂教學應被看作師生一生中一段重要的經歷,是他們生命的有意義的組成部分。我想不僅是課堂教學中,只要師生關系一旦構成它便成為一種緣,我們必須珍惜它,愛護它。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那么,一堂有效數學課的源泉是什么?這是數學教師們都在思考且頗感困惑的問題。
一、數學課堂師生都有自主參與權
數學課堂的師生參與,是老師與學生的積極參與配合。老師在課堂上盡心盡力的講解、傳授,學生主動提出問題,或者設置疑惑讓老師解答。不再是傳統的那種教學:老師上完規定的課程,布置完作業,就下課了,課后只是批閱一下學生作業而已。數學課不同于其它文科類課程,講求學生的抽象思維與解題能力。一個數學題目,老師唯有讓學生在課堂上弄懂、吃透,課后才會牢記在心。如果課堂上一知半解或根本沒懂,“問題”就會留到課后,產生“后遺癥”,時間長了,問題堆積在一起,學生學習起來只會越來越困難。不懂的問題太多時,學生會漸漸喪失學習的興趣,從而自暴自棄,干脆回避或放棄數學了。數學課堂師生參與的目的:就是解決疑難問題,讓學生當天學的當天消化、解決,做到數學知識“不欠賬、不賒賬”。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發揚自主、自力更生的精神,充分認識自己是數學學習的主人,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是“主角”。現在還有不少的課堂成了演出“教案劇”的舞臺,教師是主角,學習好的學生是主要配角,大多數學生只是不起眼的“群眾演員”,很多情況下只是“觀眾”或“聽眾”。從何談“自主”?有效的課堂師生都是“主角”,而無“配角”,如:我在教“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和性質”一節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示范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再讓學生嘗試畫出反比例函數的圖像,然后分小組討論圖像的形狀、位置,Y隨著X的變化情況(教師也參與一組),各組派代表宣布討論結果,教師把不同的結果再讓學生議一議,最后形成共識。這樣學生就自己歸納出了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在教學中教師只要遵循教學規律、教學大綱,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二、一堂有效數學課師生必須密切配合、精誠合作。
教學活動是雙邊活動,課堂是活動的重要場所,經營的質量與師生的密切配合,精誠合作息息相關。俗話說“一娘生九子,九子九個樣”,加上獨生子女個體差異較大,數學基礎知識參差不齊,為了實現《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所提出的課程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獲得最適合自己的發展,師生需要合作交流,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學生實際,積極開發、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有效地實施有差異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靈活采用多種教學形式,盡可能多地使用不同的教學媒體,促進學生有效地學習,促進學生更加樂意接近數學、更好地理解數學,在數學的王國里遨游。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要參與學生的交流,與學生一起做、想、議、練、探索,配合就是力量,合作就是勝利。
三、讓數學課堂變成探究課。
數學中的探究即探索與研究。探索的過程亦即創新的過程,只有不斷地創新才能獲得新成果、開創新局面;研究的過程亦即尋求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不斷地研究才能達成共識。一堂師生都將遇到需要探究的問題,特別是現階段的中學數學教改實驗中,師生更需探究。如:七年級數學中關于實數的運算有這么一句話“當數從有理數擴充到實數以后,實數之間不僅可以進行加、減、乘、除(除數不為0)、”乘方運算,而且正數及0可以進行開平方運算,任意一個實數可以進行開立方運算。在進行實數的運算時,有理數的運算法則及運算性質等同樣適用。”那么實數到底該怎樣運算,有理數的運算法則與運算律又該如何在實數中運用呢?就需要學生去探索、去發現、去歸納總結,才能理解運用,老師也必須思考怎樣教才能使學生明白,我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方法是:凡遇到相同的無理數就把他們看成是相同的字母。
這樣運算過程就簡單多了。例如:這里把看成字母X,于是原題就變成了“3X+2X”學生很容易算出結果5X,這樣就把數的運算轉化為式的運算,反而輕松多了。
四、讓數學課堂師生共同受益。
一堂有效數學課雖然教無定法,方法各異。其效果卻一樣的——師生共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備課、上課、輔導等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可能事事都想得比較全面,總會出現一些疏忽大意的地方,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總會提出各式各樣的問題,使教師補充自己沒有想到的問題,有時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也許讓老師不好回答,甚至無法回答,這時千萬不要責備學生,這只能說明教師在備課時還需要更加細心,盡可能多的考慮學生,要盡可能地站在學生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要明白自己既是老師又是學生,每個學生的閃光點都是自己需要學習的地方;同時,也要求老師要不斷地加強學習,養成終生學習的良好習慣,做一個學習型的老師。老師只有通過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自己的能力,做一名合格的老師。俗話說用一桶水能倒滿一碗水,用一碗水總是不能倒滿一碗水。因此,教師必須有比學生多得多的知識,才能較好的澆灌好這些花朵。一堂好課不正是老師向學生學習的好地方嗎?
通過一堂有效數學課的學習,當然學生是最大的受益者。其益主要來自老師和學生的配合,通過聽老師的講解,學生明白了很多自己無法弄清的問題,解決了自己的困惑。通過與同學的交流,學生更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教師通過師生團結合作,共同探究,使自己的數學知識和數學技能更上一層樓。一堂有效的數學課總是師生通過講、練、交流、探討共同完成,最終實現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