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小燕
摘要:幼兒生活服務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幼兒的獨立意識、責任感的形成,也能發展幼兒的自信心以及處理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還可以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社會性的發展,對以后的發展打好良好的基礎。在生活服務能力培養過程中,規則教育是幼兒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加強幼兒生活服務能力的一項重要內容。但是幼兒年齡小,他們的自律能力差,維護規則的意識薄弱,要對幼兒實施好規則教育并讓他們培訓良好的規則意識是比較困難的。那么,如何才能樹立好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呢?
關鍵詞:規則教育;幼兒;方法
常言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是人們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必須遵守的行為準則。規則教育是對受教育者專門施加有關規則方面影響的過程。但是幼兒年齡小,他們的自律能力差,維護規則的意識薄弱,要對幼兒實施好規則教育,并讓他們養成良好的規則意識是比較困難的。那么,如何才能樹立好幼兒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呢? 通過實踐經驗的總結,我向大家談談在對幼兒進行規則教育時應注意的一些內容。
一、幼兒規則教育的意義。
21世紀的今天,物質條件豐富,精神世界充實,但我們家長卻忘記了教育孩子什么是“文明、禮貌”,什么是“尊老愛幼”,導致了孩子“是非不分”,也忽視了孩子自我服務、生活能力的啟蒙與教育。那么,對孩子進行規則教育顯得極為重要。
1、了解和遵守安全等基本生活中的規則,讓孩子遠離火、尖銳的刀具、電源插座等不安全隱患,對孩子自身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孩子樹立安全意識,掌握了安全知識,才能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2、遵守一定的行為規則,可以讓孩子了解自身和他人的是非對錯,學會禮貌、尊重他人等優良品德,對孩子的認知、道德教育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3、遵守生活中的規則可以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規則有一定的約束力,孩子每天要遵守按時入園、排隊洗手、進別人的房間要先敲門等規則,可以讓孩子約束自己的行為,培養孩子的自律精神。
二、幼兒規則意識淡薄的表現及原因。
通過觀察,我發現大多數孩子自理能力差、玩具亂扔等行為突出,沒有規則意識,也不懂得如何遵守應有的規則。孩子這樣的行為形成原因,我認為孩子年齡特點決定了孩子無法克制自己的行為,對許多需要遵守的規則意識淡薄; 還有就是和家長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關系,很多家長認為,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快,孩子將來要承受的壓力大,因此,孩子在嬰幼兒時期,他們對孩子的放任造成孩子不知道如何去遵守應該遵守的規則。
三、幼兒規則教育的誤區。
研究表明,孩子性格形成關鍵期為3-6歲,那么在3-6歲對幼兒是否形成良好的規則意識,將會影響未來的行為習慣發展。很多家長為此會對孩子進行一定的規則教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制定的規則教育存在一定的誤區。
(一)用過激的行為塑造規則。
很多家長在孩子不聽話不遵守規則時便用打罵等過激的行為“教育”孩子,使其養成一定的規則。這樣做,只會讓孩子形成錯誤的觀念和遵守規則的被動性。
(二)時常用物質的獎勵培養規則。
在日常教育中,孩子不聽話了,家長往往用物質滿足孩子的需要,這樣會讓他形成長期的物質愿望,這種的方式是不可取的。
(三)家長不能以身作則。
孩子最初的規則意識,來自于家庭的教育,所以家長的規則教育對孩子的影響很大。如果家長不能以身作則,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規則,那么家長的規則教育必然會失去意義。
(四)家長制定的規則超過孩子的能力范圍。
現代社會競爭激勵,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才,所以給孩子從小就制定比較嚴格的計劃,培養孩子各方面的能力,給孩子很多需要遵守的規則。孩子在家長的控制下遵守過多過高的規則行為,導致孩子喪失了自主性、獨立性,這樣的教育方式是不科學的。
四、如何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規則教育。
(一)把規則教育滲透到幼兒的日常生活。
規則教育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中處處體現,培養幼兒的規則意識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行為習慣、優秀品質等。因此,在教育過程中,孩子都是主體,讓孩子成為規則的制定者,發揮起主人翁作用,設計制定生活、游戲中的規則,有助于孩子對規則的認識與理解。
(二)專門練習制定的規則,強化幼兒規則意識。
班級中遵守的常規很多,如上下樓梯按順序、不推擠; 吃飯前排隊洗手、不玩水; 午睡時迅速上床脫衣服、不說話等。孩子雖然知道這些規則的存在,但養成良好的常規必須教師不斷的提醒,組織專門的練習,才能讓孩子形成良好的規范行為。
(三)讓幼兒多接觸自然社會,增進孩子社會行為規則意識。
孩子也是社會中的自然人,他們也需要了解社會中個中規則。讓孩子走入社會,通過和社會接觸,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幼兒的社會行為規則意識。
(四)在規則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方式因人而異。
我們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所接觸的環境完全不同,所以孩子在認識上也會有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孩子的規則教育中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引導孩子遵守規則。
(五)教師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教師和孩子制定好的規則,對約束孩子的行為有重要作用。在制定的規則中,教師也應參與其中,認真地遵守好制定的規則,言傳身教,給孩子樹立好榜樣。
(六)讓家園同步教育好幼兒的規則意識。
家長是孩子啟蒙老師,他們對孩子的教育影響其發展的方向。幼兒園和家長是重要的合作伙伴,共同負擔幼兒教育的重任。在幼兒園和家庭中孩子都有許多需要遵守的規則,如何讓孩子能得到一致的教育方式,需要家長和老師相互溝通了解,給予孩子同步同向的規則教育,使幼兒形成的規則意識。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施行) 》中明確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動中,以多種方式引導幼兒認識、體驗并理解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學習自律和遵守他人。”可見規則與幼兒的生活密切相關,對幼兒的規則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但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孩子是規則教育的體驗者和完成者,因此,規則教育要以促進幼兒自主發展為目的: 選擇合理而必要的內容,讓幼兒主動積極地認識和理解規則的意義,發展和提高孩子的規則意識和執行規則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
[2]《蒙臺梭利關于自由和紀律關系的論述及其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