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三總復習緊張、有序地進行大半年了,學生們的知識框架已經建立知識結構已經掌握,知識體系已經熟悉,但學生在各類考試中總是得不到自己理想的成績呢?這就是學生們在應試方面,答題方面的技巧有所欠缺,得分的能力還有待提高。高考物理后期復習中,針對學生們常丟分的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學生的得分能力。
一、正確對待學習過程中的“高原現象”
大部分學生經過大半年的緊張復習,學習動機弱化,學習新區降低,情緒煩躁,身體疲憊,學習無法向前推進,原來會做的現在卻無從下筆。原本很熟悉的知識現在都感覺迷糊不清,這種現象就是心理學上被稱為“高原現象”
心理專家通過反復模擬實驗發現:人們在技能練習中,成績并不是直線上升的?!案咴F象”是高中物理復習中的規律性現象。“高原現象”一般都會給學生帶來心理上的緊張。當我們出現高原現象時正確對待,妥善處理,調整心態,放松心情,盡快走出來。樹立正確的歸因理念,適當地對學習思維方式和學習策略進行調整。上課要集中精神專心聽講。眼耳手腦并用,積極思考,勤于思考,總結式的復習,盡快把頭腦中較為混亂的知識重新排序,重新組合,通過比較分析、歸納、概括等手段,使已有的知識系統化,這樣可以優化知識,避免在調用知識時出現混亂,從而提高得分。
二、提高得分能力:回歸教材,重視基礎
提高得分能力,要注重回歸教材,重視基礎。將考試中容易出現的常考點、易錯點,按照主干知識板塊和典型問題進行分類。如牛頓運動定律的綜合運用,帶電粒子在電磁場中的運動和電磁感應綜合應用,圖像的物理意義與實際情況的對應。對摩擦力的認識不足導致錯誤,混淆不同步衛星、近地衛星,地球赤道上的物體的運動特點,不會處理瞬間問題,把這類的題目拿出來再看看,再做做,再體會。
每個考點有哪些重要的考法,經常怎樣出題,常用到的解題思路,自己長出錯的地方是什么,這樣的復習的目的在于歸納總結知識體系做到融會貫通。
提高得分能力,還要學會放下一些自己在短時間內根本就搞不懂或是突破不了的問題,但不要過于輕視會的部分,往往這才是高考盲區,要通過做題來養成正確的考試習慣。一看二想三動四回顧,先看清題意,再思考題干和題支之間的關聯,然后才動手,最后總結。切忌沒有形成相對固定的解題思維之前,拿到題悶頭就做。
三、建立解題經典模型,提高得分能力
物理的學習是通過某一現象的研究得出某一概念的規律,目的是要用到其他事物中的同一類問題中,經典模型的建立就要具有啟發性,善于引導,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善于總結,帶動一類題型:如三力平衡,一根輕繩上的小球受到豎直方向的重力,與豎直方向成θ的拉力,水平方向的力F=mgtanθ,就可以用于圓錐擺模型中F=mgtanθ=F向 火車拐彎,圓周運動中的漏斗模型等。還可以用于電場、磁場、復合場中的三力平衡。掌握一種模型,就能解決一類的題。在做題的過程要善于總結才善于提高。建立經典模型,有助于提高得分能力。
四、強化訓練,提高得分能力
提高做題速度,選擇題的訓練上,減少死記硬算,多加思考,處理客觀題和技巧擺在第一位,要充分利用題目和選擇之間的暗示,多比較少算,多動腦少動手。比如特殊值代入選擇的代入,多用直接理解,排除法(選擇逆推),盡量不要從頭到尾的“死算”。選擇題只考慮而不考慮中間過程的題型!要始終本著少算少錯,多算多錯的道理,注重理解、分析、判斷,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準確率,也能大大縮短考試時間,即提高得分能力。
對新穎的題目,如實驗題中的題干信息背景新穎,學生們可以根據已有的經驗去判斷,它給的結論題是否正確。有些題目很長又在考試中發現時間又非常緊張時,學生通讀一遍題,局部地方要多讀幾遍,反復琢磨反復體會。把它搞懂了,再往下讀,再結合旁邊的圖去想象這個情景,在考試中我們要分步列式增加得分點。
在考試中,學生們做到放平心態、科學分配時間、細心答題。不管題的難易,只要做到我易人易我不大意,我難人易我不畏難,你就能取得高分,取得優異的成績,在眾多考生中脫穎而出,考上理想的大學。
作者簡介:曾本容(1976.12-)大學本科畢業于內江師院物理系,四川省內江市第三中學,研究高三學生在高考物理學科取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