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綜合材料在多觀念的當代藝術設計與藝術家思想的共同演繹下,通過兩者的互為理解互為支撐,它在藝術發(fā)展史的今天,率先從載體走向了自我獨立,代替藝術家闡述某種觀念,為藝術家代言,更為觀眾呈現(xiàn)了新的視覺盛宴,它將成為術家與觀眾之間交流,影響,溝通的媒介,它將藝術家與欣賞者之間的距離徹底瓦解,這是對話與互動的最佳狀態(tài)。綜合材料藝術將會在當下乃至未來產生重要的影響。
關鍵詞:材料;觀念;藝術家;當代
生活中處處充滿藝術,當人類出現(xiàn)的那一刻起,就開始彌漫著藝術的氣息。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的進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類也就開始慢慢的不再單純的只想獲得物質世界,他們更希望能夠創(chuàng)造出可以滿足自己精神的、并寄托其精神的一種物質。人類對生活品質的渴望促使了藝術的發(fā)展,所以藝術史是一個不斷演變的過程,它從舊石器時期的石器開始到當代藝術,這個演變過程中包含了好多藝術資源,藝術資源的不斷擴大,再加上人類智力水平的提升,使得其在創(chuàng)造藝術的過程中,技藝性、形式形態(tài)方面也在逐漸變化,并且在歷史的連貫“話語”敘述之中透過一定的形式語言和材料載體傳達并且延續(xù)下來。這一過程無不體現(xiàn)這類思想意識的改變,它是人類社會文明成長的必然結果,這是對事間萬物認知的進步,這種進步涉及到藝術的不同領域,產生了好多可以寄托人精神的產物。這類新生事物,它們成為了人們的精神發(fā)泄對象,當代藝術尤為、更好的體現(xiàn)了這一觀念。
當代藝術,蘊含了一定的當代精神,它不僅僅是一個時間問題也是一個空間的概念,當代精神就是時代精神,是在這個社會生活的大背景、大條件下衍生出的對社會、對人生的一種思考,然后借助某種物質媒介的某種特征表達出來,繼而呈現(xiàn)出來,形成一個由參觀者參與創(chuàng)作的藝術品。
由此可見,繪畫的那種固定不變的物質媒介和形式決定了它不可能揭示出新的觀念和人性中最深層的某些東西,藝術家們發(fā)現(xiàn)通過單一的顏料已經無法滿足他們對生活、藝術的思考,所以物質媒介在當代藝術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當代藝術中,物質材料它不僅僅是藝術載體,它本身就是一種藝術,它將通過視覺、聲覺、味覺、觸覺等具體的物質物,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來表達藝術家的渴望。而在傳統(tǒng)繪畫中,有誰能說材料也是藝術,都認為那是承載藝術的工具罷了。但在當代這個社會背景中,人類思維跳躍,不再受限制,各種想法層出不窮,頗有儒家“,百家爭鳴,百花齊放”之風范,故而,媒介、材料技藝與藝術家本人有著渾然一體的趨在材料以及現(xiàn)成品的利用中,實在世界成了藝術主觀構建了的藝術創(chuàng)造天地,這是作者、作品、觀眾三者多向協(xié)同多向交流的結果。
一切皆為可能的美學觀,顯現(xiàn)出物質的重要性,它代表著自由和解放,“綜合”就成為了當代藝術的主流語言方式。
綜合材料繪畫起源于20世紀的西方,它包括天然材料(水、火、土、木、石頭、植物)、人工材料(人工合成的材、鋼材、塑材、有機玻璃等以及智能材料)、納米技術、多媒體技術和生物技術等。自傳入中國以來,畢加索、布拉克、塔皮埃斯等藝術家對國人有了很大的啟發(fā),他們開始尋找自己作品中最能表達內心的獨一無二的材料,隨著材料發(fā)掘的種類越來越多,越來越復雜,好多新型材料的被啟用,不僅僅是中國,乃至世界,當代藝術作品呈現(xiàn)多元化,物質媒介脫離繪畫一步步走向自主自立,它從藝術語言的輔助工具上升為藝術語言本身。這里最重要的是生命與物質材料的對話,思想與現(xiàn)成品的交流,這種對話和交流最終留下的是注入了生命和思想的物質痕跡,那便是作品。
當代藝術作品中,觀念的表達高于一切,通過觀念的表達挑選所需的材料把它轉化成符號,并把它置身于特定的環(huán)境之中,那便是獨一無二的,是藝術家的靈魂。例如,杜尚《泉》,當創(chuàng)作者選擇的現(xiàn)成物品在排除了其實用環(huán)境,排除了原有的常規(guī)的邏輯,從而給予人們新的觀念,方向的指示,即成為作品。再如安迪·沃霍爾的《銀云》,他選擇那些銀光閃閃的氫氣球材料是對于自己小時候總幻想著自己的枕頭像云一樣飄起來的幻想,也很自然的在大部分參觀者的心里產生共鳴,記憶回到小時候。這是一個人們可以親身參與的裝置藝術,參觀者包括兒童都很自然地在展館里開始了枕頭大戰(zhàn),藝術家、作品、觀眾很好的融為一體,達到了作品的最終效果。
“材料”的品質決定了藝術家的思想和精神的力度,以及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它們的準確程度。材料會說話,觀眾在接收到它傳達的“內容”之后,更好的參與其中,以上兩位藝術家以及更多的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則能準確的體現(xiàn)這一點。任何一種文化都在發(fā)展,且是向著原點即它的靈魂回歸,當它做為一個獨立點,變得更加強大與科學時,它就會發(fā)展一個專業(yè)化的研究路線。藝術作為一門獨立學科,我們應追尋其自身的規(guī)律,遵循其基本規(guī)則,結合當下生活,一步步的走下去進行深入的研究,在此探究過程中,關注材料、思想、感覺的同時覺醒,那么藝術的作品可真謂是最自然的真情流露,是最好的作品。
參考文獻:
[1]《綜合材料的藝術表現(xiàn)》王珠珍編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2005年版
[2]《當代 藝術 材料 空間》張國龍編 吉林: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2006年版
作者簡介:劉娟(1995.10-),女,漢族,籍貫:山西呂梁人,西安美術學院16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綜合材料繪畫,研究方向:綜合材料繪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