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津 華瑞驛
摘要:在“雙百雙進”背景下,浙江萬里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形式對結對點—寧波高橋古鎮進行深入調研,發現古鎮的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現狀,進而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結合古鎮的當前實際情況,提出保護對策。
關鍵詞:歷史文化遺產;高橋古鎮;保護對策
1.高橋鎮歷史文化遺產現狀調研
1.1調研背景
“雙百雙進”是為積極響應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團省委聯合開展的百所高校結對縣(市、區)暨百萬大學生走進基層、走進群眾活動的要求,目的是進一步推動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受生動的思想政治教育,磨練意志品質,發揮大學在文化、科技、藝術、體育等方面的特長,為廣大基層群眾送文化、送科技、送服務,進一步引導廣大青年學生走入基層、服務人民,了解國情、奉獻青春。
在這樣的背景下,浙江萬里學院電子與計算機學院與寧波市高橋鎮結對,通過暑期社會實踐的機會,走進高橋,深入了解高橋。高橋歷史悠久,已有5000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孕育了無數文化,其中包括梁祝文化、海運文化等,還有很多古建筑和歷史名人。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都是高橋發展過程中的紀念碑,凸顯出城鎮的文化底蘊,見證著城市的發展進程和精神傳承。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這些歷史文化遺產都在經受考驗,如何保護,該保護什么。針對以上情況,浙江萬里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對高橋鎮各歷史文化點進行深入調研,探索實現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對策和措施。
1.2調研方式
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共有20人組成,分成2支隊伍。其中一支隊伍負責問卷調研,另一只隊伍負責實地調研訪談。
1.2.1問卷調研
團隊設計問卷,調研主要涉及各個年齡階段,各個職業層面,了解他們對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關注度,關注方式以及對于這些文化保護的態度。團隊在人流量大的萬達廣場以及寧波火車站,采用問卷調查的形式調研。
1.2.2訪談
另一只團隊通過走訪的形式,對高橋鎮的梁祝文化公園、新莊古村、翁文灝故居、大西壩等地,與當地居民、村委展開深入訪談。
1.3調研結果
在問卷調查和實地走訪的結束,調研從以下兩個方面來做總結:
團隊共發放了160份問卷調查,收回160份,有效問卷154份,有效率達到96.3%。被調研者從工作和年齡都涉及好多層次,調研合理。調研發現,其中62%的被調研者對于梁祝文化只有了解一些,對于其他歷史文化遺產點公眾關注度更低。20歲-40歲這個年齡段會通過新媒體了解歷史文化的達到67%,大部分的年輕人對于網絡關注度偏高。對于問卷中所列的景點:梁祝公園、大西壩、王升大博物館,去過還想去的只占22.6%,沒去過但很想去的占45.7%,不想去也沒去過的占31.7%。從中看出,對于這些歷史文化遺產了解不夠,公共參與度有待提高。
在翁文灝故居,現居住的王村民介紹:“翁文灝故居很多年沒有修繕了,政府不愿意也湊不出那么大筆錢來修。”走訪新莊古村時,熱心張大爺說:“村里面年輕人基本都出去了,很多房子都是空著或者出租給外來打工的,電線亂拉,存在極大的安全隱患,甚至還有文物失竊的現狀。”高橋鎮團書記則談到:“對于梁祝文化的保護,公眾關注度不高,特別是當代大學生。如何能讓大學生參與其中,值得深思。”
2.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存在的主要問題
根據問卷調查和訪談的結果,浙江萬里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發現高橋歷史文化保護主要存在以下三點問題:
2.1方式單一 資金欠缺
傳統意義上的文化遺產保護,都還指望著政府能一次性拿出資金來修繕這些古建筑。但歷史文物點多,資金缺口大。維修的費用動則上百萬,而且政府也看不到修繕后能帶來的經濟效益。一次修繕后再出現其他問題,壓力就非常大了。再則,這些歷史建筑的產權人或使用人,也沒有能力或不愿意承擔這些費用,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政府部門,以至于當我們社會實踐團隊走訪時,一般的歷史文化點連指引的牌子都沒有看到,“文化保護點”的牌子都還是1996年左右立的,很多古建筑破舊不堪,很多文物的保存現狀及其堪憂。
2.2忽略公共 保護積極性不高
當地的居民是這些歷史文化遺產的有力傳承者和宣傳者。政府提出的相關保護政策基本都是自上而下的,即使參與也都是被動的。忽略了當地居民的訴求,公共參與度幾乎為零。其次,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當地居民自身的利益關切度不大,導致保護的積極性不高。
其次,保護工作公眾參與度不高。根據調研,其中62%的被調研者對于梁祝文化只有了解一些,對于其他歷史文化遺產點公眾關注度更低。
2.3管理盲目
很多古建筑屬于個人財產,但它同時也屬于文化保護點。那么誰來管理,誰來負責修繕,這些責任都不明確。走訪中,發現翁文灝故居就存在著這樣的問題,翁家人早在80年代就已喬遷,現居住的老人是將房屋買下來的。
目前高橋鎮歷史文化保護集中在鎮政府、村委身上,并沒有單獨設立相關部門負責保護工作。民間保護組織、保護協會基本成立在市級,對于鎮級保護點關注度不高,而且也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來健全保護機制。
3.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對策
團隊針對結對點高橋鎮歷史文化遺產保護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提出了以下三點保護對策。
3.1結合大學生實際 開展志愿活動
以“雙百雙進”為契機,浙江萬里學院暑期社會實踐團隊與高橋建立長效服務機制。定期組織大學生開展相關活動,例如:在梁祝文化公園、王升大博物館招募、培訓大學生志愿者,定點定期負責講解、引導、接待工作。還可以利用“文化保護日”(六月第二個星期六),與高橋鎮團委聯合,開展歷史文化保護相關主題活動。
目前,團隊已與高橋團委初步達成梁祝博物館講解志愿者計劃,大學生進社區宣傳歷史文化保護項目。在今后的活動開展中,加強與高橋的交流溝通,為其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貢獻一份青春力量。
3.2強調公共參與保護
公共參與保護可從以下兩方面考慮:當地居民參與保護和普通大眾的參與保護。
在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過程中,當地居民的參與起著重要作用。如何將當地居民從遺產使用者或擁有者變成遺產保護的受益者,急需解決。因此在制定相關規定時,應考慮到當地居民的生產生活的需求,發揮其主動性、積極性。提高決策的合理性、科學性、可行性。
普通大眾方面,則可以利用新媒體,開通公共微信號,微博,采用網絡推送等形式,將各保護點的最新動態,定期向社會大眾宣傳各歷史文化點的動態。通過調研發現,20歲-40歲這個年齡段會通過新媒體了解歷史文化的達到67%。團對成員
3.3整合資源 適當發展旅游業
打破歷史文化遺產點單打獨斗的格局,科學規劃,將分布在高橋鎮的歷史文化遺產點:梁祝文化、翁家村、大西壩、新莊古宅等整合起來,打造一條由點及面的旅游專線。以“文化-旅游-傳承”為主線,創建旅游品牌活動,將歷史文化遺產與現代旅游業結合起來,提高整個高橋歷史文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做到保護與開發齊頭并進,真正做到可持續發展。
其次,高橋還能通過發展旅游業,增加創收。增加的創收部分,政府每年拿出一部分用于古鎮的維修和保護,解決當前面臨的資金缺口問題,達到良性循環。目前,高橋已經與寧波市區開通地鐵,交通便利,這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參考文獻:
[1]王曉嵐,溫州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對策研究[D].上海:濟大學,2005
[2]韓倩倩,公共管理視角下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對策研究—以蘇州市為例[D].蘇州:蘇州大學,2011
[3]劉濱誼、陳萬蓉,歷史文化的物化—梁祝文化村策劃規劃構思[J].城鄉規劃.園林建筑及綠化,2002(20):38-45
[4]陳靜敏、鄭力鵬,廣州城中村歷史建筑保護對策初探[J].城鄉規劃.園林建筑及綠化,2007(25):135-141
[5]虞善來、徐秉令,古今高橋[M].哈爾濱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金津(1989-),女,浙江上虞人,單位:浙江萬里學院電子與計算機學院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