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瑩 齊悅
隨著我國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物質文化的豐富,人們從對服飾色彩、造型的追求轉變成對其精神文化和歷史內涵的探尋。本文當代為背景,分析現代服裝設計在運用中國傳統元素時出現的問題并提出建議,以期為傳承中華服飾文化,并將之融合于現代服裝設計理念做出些許探索和創新
一、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發展背景
如今,非專業民眾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發展的認識似乎主要是從古裝劇和博物館等較窄的渠道,而發生在當前生活中令國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上海APCE會議上各國領導人穿的“唐裝”了。毋庸置疑,我國五千年來服飾發展的歷史內涵要比這些廣闊、深奧得多,“唐裝”只是其一,我國主流的傳統服飾則是指漢族的傳統服飾,即“漢服”。
“漢服”在夏、商朝就有相關的文字記載,到明朝發展成熟,有一定的穩定性和傳承性,其寬松、封閉的特征承載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傳統服飾文化,在世界服飾文化中獨領風騷,彰顯著我國民族服裝特色的深厚內涵與傳統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但我國當前對于漢服的繼承與發揚,卻僅僅表現在現代服裝設計對傳統服飾元素直觀的拼湊或堆疊上,未能將現代時尚與傳統服飾文化緊密結合起來。
二、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與當代服裝設計結合的意義
在服裝品牌眾多、設計風格各異的當代,服裝行業要契合“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復興”國家戰略發展思想,吸取中國傳統服飾元素的精髓,這是我國設計師們不容忽略的時尚課題,打造中國特色服飾文化,走向國際舞臺,更是我國服裝設計師們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而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與當代服裝設計結合的必要性在于在本民族的文化內涵、民族性的靈魂和精神基礎上,通過現代的思維方式與生活方式,將服裝的造型、色彩、面料與現代時尚潮流完美結合,來詮釋民族性的服裝設計,這樣才能走出一條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服裝之路。
三、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一)以民族特色及其設計理念塑造品牌
中國服裝要走向世界,除了要牢牢把握時尚的脈搏之外,還必須保持自己的品牌文化和風格。比如創立于1993年的“玄色衣裳”,它的品牌文化和風格就是打造具有“新古典”氣息的設計,奉行立足傳統手工縫制的宗旨,收集苗族傳統手工刺繡作為選材,其作品被稱為“可穿著的藝術”,它的品牌特色和設計風格歷經20多年不受時尚局限、不隨波逐流,依然保有自身的原創個性和特色風格,深受消費者的推崇和喜愛。由此可見,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就必須把握自己的品牌文化。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國服裝要想走在國際前端,就必須在保持品牌文化與風格的同時,汲取傳統服飾元素的精華,設計出符合現代潮流并具有民族性的服裝,這樣才具有強大的國際競爭力,有自身的品牌文化價值。VivienneTam創始人譚燕玉是國際一流的華裔時裝設計師,被西方媒體冠以“新一代中國代表”的稱號,她從東方文化中擷取靈感、銳意創新,將中國國畫的留白、寫意山水、工筆花鳥、書法骨架轉化為服裝時尚,以靈動的設計在國際時尚舞臺為東方時尚贏得了稱贊,以服飾語言向世界詮釋了中華文化的多彩繽紛、博大精深,也使自身的品牌走在國際時尚前端。
中國傳統文化倡導“天人合一”,主張人與自然間應建立最簡化透徹的狀態。“天意”的設計貫徹了這一傳統理念,其反對簡單的復制傳統,反對機械式的復古。作為目前我國市場上最有發展潛力的品牌之一,“天意”最具特色的地方就在于運用了獨特的莨綢面料,擁有自身穩定的品牌文化(如圖1所示)。莨綢傳承了我國最古老的手工技藝,是目前紡織品市場上唯一使用天然植物染色的真絲綢面料。“天意”將“天人合一”與“莨綢文化”相結合,凸顯了深厚的品牌文化和設計獨創性,中西合璧,貫穿古今,成功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特色。
由此可以得出,我國具有傳統元素的服裝品牌要從本土走向世界,就必須擁有自身的品牌特色,符合現代潮流和傳承民族性文化的需要。
(二)提升服裝設計師的設計品位和文化素養
服裝設計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設計品位和文化素養,這樣才能打造出卓越的設計作品。下面為服裝設計師提出些許意見或建議,希望能夠對中國化的服裝設計有所幫助。
第一,深入把握中外服裝史,了解各時代背景下服裝的發展歷程,把握服裝發展的規律,預測服裝的潮流趨勢,保證設計思維走在時尚的前沿。
第二,從書籍、建筑、宗教、戲劇、詩詞等多方面深刻了解中國文化,不斷深入挖掘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寶貴資源。
第三,擴充專業知識,對服裝設計知識和理念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對中國傳統服飾文化要立足傳統、推陳出新。靈活運用設計手法和制作工藝,將中國傳統的特色元素和精美工藝與經過提煉的現代時尚元素融合為一體,走出一條文化的民族性和時尚的世界性結合的民族風格特色原創之路。
第四,加強與國內外設計大師的經驗交流,虛心聽取其意見或建議,積極借鑒、吸收、采納其優秀設計作品和理念,豐富自身時尚視野,提升自身設計品位。
(三)營造傳統文化氛圍,培養傳統服飾設計理念從學校抓起
要傳承中華文明、培育優秀設計師,積極創造良好傳統文化的氛圍是基礎。首先,鼓勵高校設置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課程,為傳播、傳承、發揚中華文化打好理論基礎。其次,各大高校還可開展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的講座,或舉行有關中華傳統文化的辯論賽或知識競賽,加強學生間的文化交流,使之充分了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最后,應積極在各大高校組織學生參與發揚傳統文化的服裝設計大賽,例如“歐迪芬”杯、“魅力東方”內衣元素設計大賽等,來拓展學生視野,提升專業知識,提高設計品味,為培育優秀設計師做足準備。
結語: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國人要積極萃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巧妙地應用在現代服裝設計中,做到傳統與時尚、民族與國際的完美融合。同時,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唯有堅守服裝背后的歷史文化與人文內涵,才能夠保持我們的服裝特色不變質,設計出適合現代人穿著的中式服裝,開拓廣闊的國際市場。
本文通過研究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中的應用原則和應用現狀,找到當前中國傳統服飾元素在現代服裝設計應用中存在的傳統服飾理念淡化、文化缺位和創新不足、傳統元素和現代設計融合不足等問題,進而從品牌塑造、文化提升和理念培養等方面提出了運用中國傳統文化促進現代服裝設計的策略,以期為傳承中華服飾文化,并將之融合于現代服裝設計中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
陳雪瑩(1997.03.20-),女,滿族,籍貫:遼寧撫順,大連工業大學服裝學院,15級在讀大學生,本科學位,專業:形象設計。
齊悅(1995.11.02-),女,漢族,籍貫:河北滄州人,大連工業大學服裝設計學院,15級在讀本科生,本科學位,專業: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