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濤 楊雨濛
摘要:書籍已經成為人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已經不滿足于書籍自身傳播的意義,而是更加注重書籍的內在概念。而且,人們不僅僅是照搬西方或者是日本的書籍設計,更多的是在書籍設計中融入中國傳統紋樣。用傳統與現代結合的方式賦予書籍設計更加豐富的意義。中國傳統元素豐富多彩,是中華文化的結晶,體現著中國的民族形象,經過長期的運用與發展,中國傳統紋樣也已經成為一種獨有的藝術表現形式,傳統與現代結合,也是將中國傳統文化有利的傳承和發展,與時俱進,也是一種內在精神和外在形式的有效結合。將中國傳統紋樣融入書籍裝幀中既賦予了書籍濃厚的文化底蘊也體現了書籍所具有的時代特征。同時這也推動了書籍裝幀行業的發展與進步,使其多樣化,內涵化。
關鍵詞:中國傳統紋樣;書籍裝幀;設計;圖案;方法
一、傳統紋樣在書籍裝幀設計的運用
傳統紋樣在不同時期反映不同社會生活的形象,寓形以人格化的精神追求,具有深層的精神象征,體現著傳統紋樣的人文價值,所以成了今天書籍裝幀設計者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創作源泉。作為書籍裝幀它是一種造物活動、通過設計者的設計思想,把書作者(作家)的思想用文字或圖形符號來傳達給讀者,這樣就完成了裝幀設計的目的。而書的封面,、封底與書脊,作為書籍裝幀的重要形成部分,是賦予視覺表達的書籍面孔,它占據了書籍第一形象的重要位置,肩負著說明書籍、宣傳書籍和保護書籍的雙重作用。購書或閱讀,先不看書的內容,而是先看書籍的四封設計成為一部分現代人決定是否購書或閱讀的理由。因此,復古的流行也決不會是簡單的重復過去,而是以現代的形式予以新的包裝和淦釋,所以現代書籍裝幀設計不僅要體現傳統的文化韻律,更要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要求,我們要充分運用現代科技材料和技術手袋,使傳統紋樣釋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清人徐唐的《前塵夢影錄》記載:“古人以圖書并稱,凡有書必有圖。”這些設計既貼近圖書內容的要求,使文章得到有力的襯托,又不失文情意趣,真正達到與圖書圓融無跡的設計境界,更使人強烈感受到意境與心境合而為妙的審美情趣。
1.傳統紋樣與現代工藝手法的結合。在過去,傳統紋樣多以手工描繪的形式表現在書籍中,而今科技高度發展,各種新設備、新儀器、新工藝層出不窮,人們所追求的是一種高速度、高品位、單純優質的生活方式,人們的審美觀也較過去有了很大的改變。
2.傳統紋樣與現代材料的結合。只有將傳統紋樣的各類題材同現代各類紙質的質感和色彩恰當的結合,才可發揮出異于一般紋樣的造型效果,才能為書籍的意境塑造增光添彩,達到完美的藝術境界。傳統紋樣不僅應用在普通紙質等常規紙料中,而且常常在新材料,如現代皮革等材料中廣泛運用。
3.傳統紋樣與現代書籍樣式結合。傳統紋樣是中國書籍文化的出新之處,其相對的獨立性使它們可以大量地移植到現代書籍裝幀設計中去。但是,在運用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傳統紋樣只有與具有現代書籍設計結合在一起才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需求,要注重傳統元素與現代時尚元素的有機結合,展示傳統紋樣與現代審美意識結合所產生的意蘊。
4.古今結合、中西合璧,揉合時空創造新機。傳統紋樣對于現代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往往顯得過于繁雜,所以在應用時必須加以簡化,空口言保留圖紋的古意,在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宜男百草,吉慶(馨)有余(魚)”的吉祥意境,彈藥放棄滿地花的紛繁格式。古紋樣歷經年代的淬煉,具有典雅的風格與深度的內涵,它蘊含著先人們的無限巧思,如能將其圖形精神維持,另透過現代設計觀念,予以精簡圖形,保留原創的部分,必然呈現新的面貌。同時將傳統的紋樣裝飾手法與西方的紋樣裝飾手法,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兼容并蓄,自成一格,自然呈現另類新意。
二、中國傳統紋樣藝術手法分析與其在書籍裝幀設計中的運用
1.化繁為簡的手法。用提煉、概括歸納的手法將自然界和生活著紛繁復雜的自然形象進行藝術加工,使紋樣形象特征突出、表達精煉,呈現出高度概括又可以反映物象生理特征的造型。
2.夸張變形的手法。將紋樣形象中反映對象特征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用夸張變形的手法進行藝術描繪,以形成符合圖案裝飾特點和大眾審美趨向的紋樣。
3.重構組合的手法。把不同生長規律、不同季節的紋樣形象組合在一起,目的在于綜合各物象其優美的特征并將其架構在一起,從而進一步豐富圖案造型語言和藝術想象力。
4.寓意象征的手法。運用自然和抽象形象來表達一定的含義,稱寓意的手法。傳統紋樣一大特點則是形生“意象”,在形象塑造上,有時求神似或寄托某種情感和愿望。如“牡丹富貴”、“福祿壽喜”、“翹盼福音”、“連理枝”等傳統吉祥紋樣即是寓意象征手法含蓄運用的證明。
三、中國傳統紋樣在當代的應用
紋樣在現代書籍設計中的藝術美所謂“紋必有意,意必吉祥”,傳統紋樣在設計內涵上是要求極高的。書籍設計大師呂敬人的一些書籍設計,就體現了很多傳統紋樣的痕跡,他把傳統紋樣與書籍裝幀設計結合的堪稱完美。使設計出書封既符合書本的內容,又讓讀者閱讀起來圖文結合更有意境。用外在的紋樣裝飾以達到對內在的解析,是很巧妙地結合方式,這種形式也給書籍增添了中國韻味。
2013年中國最美的21本書之一,名叫《云朵一樣的八哥》。書封借用了剪紙這一傳統元素,將深色的剪影作為插圖,非常具有中國剪紙的韻味,用樸素干凈的手法體現出了這本書的兒童主題,背景是簡潔的線描,有輕重緩急的節奏感,剪影的運用又增加了立體感。而且此書的封面用色也不多,但卻表達了豐富的內容。這種書籍裝幀設計形式較好地運用中國傳統元素剪紙造型獨特的視覺形象,同時也豐富了現代書籍裝幀設計的表現手法。
在中國沉淀了幾千年的文化中,其實還留下了許多傳統圖案有待挖掘,這些紋樣圖案的背后都有著深刻的意義和文化背景,而且他們也代表著一個時代的語言。合適的紋樣,適合的內容,圖案紋樣與書籍的內容相統一,內在與外在的有機結合,使讀者對書籍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結語:書籍作為精神產品的一面,主要體現在書籍的內容上;書籍作為物質產品的一面,主要體現在書籍的形式上。這就要求我們在做書籍的裝幀設計的時候,必須把書籍的外觀設計的風格和書籍的思想內容較好的結合起來。隨著社會的發展,書籍的裝幀不僅具有實用性,還逐漸具有了審美性。正如書要裝訂成冊的觀念普遍以后封面設計的重要性就更突出一樣,裝幀的實用性越來越被認為是設計的先決條件后,裝幀的審美性也就越來越突出。這也正是裝幀所以是一門藝術而不是一門技術的原因。
那么中國傳統紋樣以其獨特的東方魅力和璀璨奪目的藝術形式于世界藝術文化之林中閃爍著熠熠光輝。只有深刻發掘探究傳統紋樣元素的內質,才能更恰當地繼承和創新經典,以進一步推動書籍裝幀設計文化的發展。
參考文獻:
[l]杭間,何潔,靳棣強.中國傳統圖形與現代視覺設計[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5.
[2]田自秉 《中共工藝美術史》,東方出版中心,2015.01
[3]王受之著,《現代設計史》,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楊雨濛,女,1992年9月,民族:漢,安徽省蚌埠人,碩士學位,長春理工大學,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