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山湖高新區科技服務公司 松山湖信息網絡公司 王旭珍 袁銀歡 陳錦應 李智偉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與通訊技術的發展,各級城市管理者紛紛引入“智慧城市”的理念來解決日益嚴峻的“城市病”問題。智慧城市就是集自我創新功能、時空壓縮功能、自動識別功能、智慧管理功能于一體的高度數字化、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信息集合體。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發展的高級階段。在智慧城市里,盡管市民會享受到很多即時、全面的現代化服務,但與此同時,他們的隱私也受到了威脅。這是因為,智慧城市的各種網絡系統極易受到攻擊;被集中管理的海量居民信息極容易使管理者產生“大哥效應”。因此,智慧城市中的隱私保護問題是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工作。
1998年鮑里爾提出智慧的城市設計理念,提出在城市發展總周期考慮應用新理念新技術使城市發展良性循環。2005年以后,“智慧城市”一詞在全球傳開。2008年11月,彭明盛正式提出“智慧地球”理念,于是有了“智慧城市”的概念:在充分體驗、互相聯系的前提下,依靠新型工業、互聯網技術和特色園區的發展機會,運用新的信息成果完成個人和城市的互通、緊密連接,形成城市節能、快捷、環保、良性運轉的狀態,使市民更幸福,管理更和諧。
1.2.1 互聯網大面積覆蓋
想要建成智慧城市,要能及時獲取城市的各種消息,并進行加工。這就需要城市大部分區域有網絡。新時期物聯網迅猛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互聯網信息的大面積覆蓋,但城市信息的獲取也不能刻意追求全面,能夠滿足城市的需要即可。(如下圖)
1.2.2 信息網絡有效對接
現代城市信息網絡多種多樣,這些不同的網絡形成了復雜的網絡鏈,智慧城市就是要把這些不同類型的網絡連接起來,使他們之間能夠充分的進行相互對接,有效的實現不同信息的綜合處理,使民眾對信息真正的充分利用,最終方便市民的聯系,并讓網絡的使用價值得到提升,實現信息網絡的有效共享。
我國在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中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在電信、光纖管網以及廣電的鋪設過程中缺乏統一的規劃性。無法實現管道的共同建設,從而使得管網中出現多個斷頭,管孔多被浪費,資源沒有得到有效的利用,無法發揮正確的指導作用。對管網的破壞比較嚴重,導致在日常的維護以及管理中都存在很大的困難。同時在通信基站以及相應的設施建設中都沒有進行共享,導致基站間形成較大的影響,無法保證信息的暢通性;通信機房以及相應的配套工程建設還不夠先進,設施比較老化,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一旦出現管理和維護上的問題,無法得到及時的解決,用戶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就會有各種層出不窮的意見,這都是我們以后需要解決的問題。
全國各地區都正在推進電子政務網絡建設,并和省、市級網絡連接,推進市級政務信息資源交換與共享平臺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投資浪費,統籌規劃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實現市級信息資源協調運行,推進城市政務信息不斷交換與共享,從而實現生產與生活、社會與政府信息交流和服務的提升。
我國要利用智慧城市建設大好時機,把智慧城市建設當作重要發展方向,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體系:①領導帶頭成立工作小組,可以有針對性地制定一些保障性文件;②找準智慧城市的定位和發展方向,將智慧城市列入松山湖高新區發展戰略,重點從創新資源整合、政務辦公、居住環境、交通旅游、產業信息服務等角度來確定發展方向;③多種智慧城市發展模式比較,選取適合松山湖高新區的模式,引入一些智慧城市建設比較成功的企業,在政策上給與支持,充分利用外部力量來建設智慧城市。
在產業布局中需要依據抓重點、統籌整合、全面布局的原則加強對產業集群的培育和優化,提升產業的發展速度,加強對現代信息技術發展的支持,推動技術的不斷創新,加快產業發展速度。在產業布局和規劃中需要將智慧城市的建設融入其中,大力推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加強對信息產業的建設,注重培養一批具有一定優勢的骨干企業,通過它們發揮規模效益,帶動新興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加強一些重要單位部門的信息交換與共享,建立合理規范的信息平臺。通過對商業模式的創新以及市場機制的引入,不斷拓展融資渠道,鼓勵社會對智慧城市建設的參與。通過物聯網產業的崛起帶動信息產業的發展。
從對現有電子類業務信息安全的解析結果,找出完善松山湖智慧城市信息安全的必要性,從基礎設施、具體硬性標準、規劃構思、國家法制等幾個因素出發,找出適合本地智慧城市信息安全建設的方案,比如完善高清視頻監控系統,實現視頻監控全方位覆蓋;打造網絡控制和預防平臺,保證信息的安全;加強環保、工商、監測等部門的信息系統建設,保證食品安全監測水平,為公眾提供良好服務;推動全區重點企業對重大危險源的監控,加強重大危險源監控信息平臺的建設。重點考慮政務系統,有效開展松山湖高新區信息安全測評活動。
松山湖高新區位于廣深創新走廊的中點,具有良好的產業和信息化基礎,可利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進而提升信息化建設的水平。可以通過政府的引導,推進各級行政部門的信息化建設,實現辦公自動化、管理網絡化、公文無紙化、公共服務電子化以及監督科技化,使園區實現全面的信息化管理。將園區的數字化建設、信息化建設作為創新的驅動以及轉型的關鍵,將城市的智能化以及網絡的寬帶化作為發展的核心,使城市以及信息技術的發展能夠有效的融合,進而將松山湖高新區打造成為區域公共服務功能健全、經濟發展迅速、社會效益明顯以及信息化水平優越的智慧城市建設典范。
智慧城市的特點是可持續的城市發展能力、較高的市民生活水平、便利的城市生活和良好的市民與城市管理者的互動。同時及時發現智慧城市建設中的信息、規劃、產業以及安全性等問題,同時建設智慧城市要著眼長遠,立足現實,堅定信心,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功近利,對于出現的問題應該采取積極的對策進行完善,保障信息建設沿著和諧、穩定、規范的方向發展。
[1]蔣明華.隱私保護:智慧城市建設的新模式——基于東莞市東城區智慧城市建設的研究[J/OL].工程管理學報,2018(01):1-5[2018-03-02].
[2]王玉卓,朱玉平,姚源淵.南陽市智慧城市建設的對策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8(3):293-294.
[3]方穎.河南省智慧城市建設現狀分析[J].當代經濟,2018(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