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交通運輸廳 馮鵬展
廣東南粵通客運聯網中心有限公司 彭美華 宋天宇 秦海軍 周紅全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自2011年起啟動全省汽車客運聯網售票系統的建設工作,至2017年底,已實現全省21個地市435家客運站接入省聯網中心平臺。
為了貫徹交通運輸部關于“整合各地汽車客運售票資源,推進跨區域聯網售票系統建設,逐步推進電子客票,讓旅客購票方式更多樣、購票更便利”的精神,解決購票難、通行慢的問題,為公眾提供“一站式”查詢及“一票到家”的出行服務,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和《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交通運輸部令2016年第82號)對道路客運實行實名制以及《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推行通過增值稅電子發票系統開具的增值稅電子普通發票有關問題的公告》(2015年第84號)的要求,急需加快推進我省汽車客運電子客票研究和應用工作,研發相關電子客票識讀設備,建立汽車電子客票管理系統并與省國稅電子發票系統的對接。
最早使用電子客票的是航空業,至2006年,全國主要航空公司基本全部實現電子客票。在鐵路,經過鐵路總公司的建設,自2013年6月1日起,乘坐京廣高鐵的旅客通過中國鐵路客戶服務中心網站(www.12306.cn)使用二代居民身份證購票后,可持本人購票登記的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直接刷證檢票進出車站,這標志著京廣高鐵進入電子客票時代。
在交通運輸部的指導下,截止2017年底,已建成26個省域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但是,電子客票在公路客運行業的應用仍然是集中在聯網售票階段。一般的做法是通過互聯網渠道售出電子客票,然后通過自助終端或人工服務打印紙質車票,然后再通過傳統方式進行檢票上車。個別車站可支持手機購票后,刷手機條碼/二維碼進站乘車,但是目前各車站之間的手機二維碼內容、實現方式各不一樣,沒有形成統一的標準。
3.1 研究目標
通過研發廣東省電子客票系統,規范全省電子客票的統一管理,推廣電子客票、電子發票的行業應用,推進全省的聯網售票及聯程售票開展,為最終打造“一票到家”的出行服務鏈奠定基礎。
(1)實現客票電子化,推動客運行業整體升級。實現傳統紙質客票向電子客票的過渡,使得旅客與服務企業之間的合同憑據電子化,降低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減少紙張浪費,方便出行乘客,提升道路客運信息服務,促進行業整體升級。
(2)統一全省客票信息及使用業務流程,實現“一票到家”的出行服務目標。統一全省客票信息內容以及全省電子客票的數據規范和使用業務流程,解決省內不同地市、同一地市不同客運站的客票信息不一致問題,以實現全省客票通售/通取/通驗、實現“一票到家”的出行服務目標。通過與部級系統的互聯可以實現電子客票全國聯網銷售。
(3)綁定電子客票與身份信息,促進旅客實名制乘車。支撐乘客客票信息與身份信息的綁定,結合全省道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建設工作,實現實名售票、實名查驗,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和《道路旅客運輸及客運站管理規定》對道路客運實名制的要求。
(4)實現多樣化客票憑證形式,提升乘客出行體驗。將傳統的紙質車票形式拓展到二維碼、二代身份證、公交一卡通卡等多種電子客票信息載體和乘車憑證,實現多樣化的電子客票信息表示方式,適應不同的應用場景,給出行乘客提供多種憑證選擇,加快檢票速度。
3.2 研究內容
研究內容包括電子客票相關規范和管理辦法研究、以及配套設備的研發。
(1)廣東省汽車客運電子客票實施方案研究。根據全省汽車客運信息化管理需要,結合交通運輸部的相關要求,并借鑒民航、鐵路電子客票實施的成功經驗,制定廣東省汽車客運電子客票實施方案。
(2)制定電子客票相關規范和管理辦法。根據全省汽車客運信息化管理需要,結合省內客運行業實際情況,制定《廣東省汽車客運電子客票要求》,并與道路客運聯網售票有關交通行業標準協調一致。
(3)電子客票配套設備研發。根據電子客票數據規范和設備技術規范,研發電子客票識讀(檢票)設備,其中臺式設備應能識讀二代身份證、二維碼、條形碼、公交一卡通卡,手持設備應能識讀二代身份證、二維碼,性能均需滿足電子客票終端技術要求和應用要求。
1.1電子客票及相關定義
電子客票定義:電子客票是傳統紙質車票的電子映象,是一種無紙化的乘客購票信息記錄,其性質和傳統紙質車票相同,都是由各種運輸方式的承運人或其代理人銷售的客運以及相關服務的契約憑證。電子客票的介質為紙質乘車憑證、電子二維碼等;乘客進站檢票時可以持紙質乘車憑證、電子二維碼、一維碼、公交一卡通或身份證檢票進站。
1.2 乘車憑證設計
1.2.1 二維碼設計
電子乘車憑證中二維碼的技術要求應符合GB/T 18284-2000 規定的版本5編碼方式,共包含144個數字位;針對公民個人身份信息等敏感信息應使用對稱密鑰加密方式進行加密。二維碼的糾錯級別應不低于GB/T 18284中規定的M級別。
1.2.2 條形碼設計
條形碼的條碼號使用17位乘車憑證編號,與二維碼和紙質乘車憑證的編號相同。
編碼規則為9位客運站代碼+電子票號10位流水號的后8位。
編碼方式采用GB/T 18347中規定的128條碼。
1.2.3 紙質乘車憑證設計(如圖1所示)
圖1 紙質乘車憑證版面
系統總體架構(如圖2所示)
圖2 系統總體框架
廣東省電子客票管理系統是廣東省公路客運聯網售票平臺的一個組成部分,它建設在廣東省聯網售票平臺的基礎框架上,遵循平臺的架構要求,聯網技術規范和數據存儲規范,依托聯網售票數據交換系統和聯網售票前置服務系統,擴展電子客票相關數據交換服務和接口服務,實現售票管理系統與電子客票相關業務的對接及聯動;通過平臺服務接口系統,實現與部聯網售票系統、稅務系統、公安系統和公交一卡通系統的服務對接及業務聯動。
為完成汽車客運電子客票從購買到應用流程的完整進行,防止票證被偽造與篡改,需對票證數據進行統一規范與安全處理,完成信息關聯、安全驗證、服務對應、實時更新等一系列業務流程,從而實現安全、便利的用戶服務。
在信息安全越來越被重視的時代中,使用明文方式將用戶信息包含在二維碼電子客票中的做法越來越不被接受。如何通過可靠的加密算法,以及系統合理性設計,既滿足業務發展需求,又能保障用戶信息不被泄露,該問題的解決方案是支持本項目推廣的前提。
按照汽車客運電子客票業務要求,需進行門戶網站、手機客戶端、代理點、服務窗口等多種售票渠道,可進行自助取票、服務窗口取票、無紙化驗票等多種方式票樣,其中的車票數據跨代理售票商戶、聯網中心、區域平臺、客運站等多個實體系統,要這個流程中要保證車票數據的統一性和唯一性,防止出現售票數據不一致、重復取票、重復退票等問題發生,是電子客票需要解決的技術難題。
通過汽車客運電子客票智能識讀模塊的研發,整合條形碼、二維碼、身份證、公交一卡通卡等識別功能的智能檢票模塊,實現汽車客運電子客票檢票功能,改造客運站傳統檢票業務,填補現有汽車客運電子客票流程中的業務空白。
本次電子客票項目選擇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珠海拱北汽車客運站作為首批試點客運站。
2017年10月,完成電子客票管理系統開發,電子客票相關識讀設備的研制。
2017年11月,完成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系統對接及更新,完成站內配套設備安裝實施工作,開始在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試點應用。截至2018年4月,在汕頭市汽車客運中心站電子客票試點,累計生成電子客票120萬張,累計售出車票20萬張,為20萬人次提供票務服務。
2018年3月,完成珠海拱北汽車客運站系統對接及更新,完成站內配套設備安裝實施工作,開始在珠海拱北汽車客運站試點應用。
2018年底,試點客運站增加到10家,電子客票年售票量達到200萬張,為400萬人次提供班次查詢、售票、檢票等服務。
2019年底,完成項目試點應用后,在全省400多家聯網客運站全面推廣電子客票項目,使得全省公路客運售票總量的50%電子客票化,最終實現電子客票完全代替紙質車票。(要從便捷服務、節約資源方面寫一下現實的作用和意義,展望一下對提升道路客運信息服務作用方面的支撐作用)全面提升廣東省客運企業自身服務質量,為廣大旅客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客運服務。
[1]廣東省交通運輸廳.《廣東省汽車客運站站級驗收標準(試行)》,2006.
[2]廣東省交通運輸廳.《汽車客運站場數據聯網及售票接口技術規范(試行)》,2011.
[3]尹建新.淺談二維條碼技術[J].標準計量與質量,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