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來源和基礎,教師在“原理”課中適當地運用文本,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在“原理”課教學中應創新教學理念,將文本引入“原理”課;豐富教學內容,將文本納入教學體系;改進教學方式,在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中運用文本。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文本;路徑
文本(即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不僅蘊含了豐富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研精神和高尚品格。教師應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以下簡稱“原理”)課中適當地運用文本,幫助學生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
一、在“馬克思基本原理概論”課中運用文本的必要性
在“原理”課中運用文本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原理”課的課程性質和課程目的決定了在“原理”中必須運用文本。“原理”課的課程目的是使學生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樹立和堅定共產主義信仰。在“原理”課上所學習的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后來的專家學者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文本進行研究,歸納總結的理論。文本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一種“源”與“流”的關系,如果學生不適當地讀一些文本,僅僅通過教材簡單地學習一些概要性的理論知識,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豐富內涵。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既學習了馬克思主義理論,也學習了馬克思恩格斯等人的科研精神和高尚品格。因而,在“原理”課中適當地運用文本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接受馬克思主義,最終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第二,“原理”課的教學效果的實現也需要運用文本。凸顯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身的魅力和展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關鍵所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適當地運用文本,使學生在文本中領略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以及解決現實問題的有用性,從而提升“原理”課的教學效果。
二、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運用文本的具體路徑
“原理”課的課程性質以及教學效果的實現決定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使用文本。那在“原理”課教學中怎樣運用文本呢?
第一,創新教學理念,將文本引入“原理”課。馬克思主義是在特定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如果學生不讀文本,根本不可能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甚至還會曲解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已經經受了實踐的檢驗,它的理論魅力是無窮的。文本就是打開馬克思主義理論寶藏的鑰匙。“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蘊含和集中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源和基礎。”[1]學生通過閱讀文本,可以親自去探索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奧妙,從而慢慢地被其所折服。
第二,豐富教學內容,將文本納入教學體系。為了學生更好地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以及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適當地運用一些文本。面對不同的專業背景的學生,教師可以從不同的方面解讀文本。如果教師面對文學院的學生,可以先從語言的角度分析文本,讓學生感受文本的文學魅力。“一個幽靈,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圣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2]這是《共產黨宣言》開頭一段話,這句話就運用了比喻和反語的修辭手法生動地描寫了共產黨人正處在一個惡劣的環境中。如果教師面對經濟學院的學生,可以從經濟觀點的邏輯論證的角度分析文本,比如分析馬克思在《資本論》中關于資本的產生的邏輯論證,讓學生感受馬克思強大的邏輯思維。文本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給后人留下的一座豐富的寶藏,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那些既能夠展示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又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文本,使學生真正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第三,改進教學方式,在教師與學生的雙向互動中運用文本。教師在“原理”課上可采取一種讀書會的形式,帶領學生一起讀文本。教師可以先在課堂上先講授讀文本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后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文本,在下一次課上組織學生討論文本的相關內容。這要求學生在課外精心閱讀文本,探究文本的深刻內涵,在課堂上暢所欲言,闡述自己對這個文本的看法。這也要求教師選取好能激發學生興趣的文本,并制定好讀書會具體的形式和規則,并監督整個讀書會過程,在學生陳述觀點之后進行總結和點評。在“原理”課上,教師通過讓學生自己閱讀文本,可以讓他們自己在文本中探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從而真正理解、接受馬克思主義。
三、在運用文本的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在“原理”課上運用文本是是讓學生真正理解、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方法,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也要注意一些問題。
第一,在引用文本的過程中要堅持少而精的原則。如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引用文本過多,會影響整個課程的教學進度。這要求教師在引用文本的時候要選取那些精彩的經典原著,先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熱情以及提高他們閱讀文本的興趣,感受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學生產生閱讀文本的興趣之后,教師再推薦一些著作,引導學生利用課外時間閱讀文本,以彌補課時少的不足。
第二,切勿教條地使用文本。教師在運用文本的過程中切勿把馬克思恩格斯等人在著作中說的每一句話作為金科玉律。這也是馬克思恩格斯所否定的。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是要求學生繼承馬克思主義理論,在繼承的同時也要根據中國的具體國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斷地進行創新和發展。
第三,堅持“走進文本”和“走出文本”相結合的原則。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同時,教師也應該引導學生“走出文本”,即把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思想武器,去分析、解決現實問題,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這是“原理”課的最終目的。大學生必須樹立和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掌握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分析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強調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N].人民日報,2011-05-14(1)
[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年版,第30頁
作者簡介:程文琴(1989.10-),女,江西上饒人,漢族,江西工程學院思政部教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經濟哲學及其應用研究。